推薦序
青春呵,是一本百讀不厭的小說/周惠玲
這本書,我反覆看了四遍──白天看,雨天看,睡前看,坐在咖啡廳裡也看。每次都讀出相同的心得:這是一本好小說。
如果你問我,什麼是「好小說」?幾年前我可能會說,「藝術手法傑出、主題思想深刻,是一本好小說的主要條件,」但現在的我覺得,「好看」、「讓人產生共鳴」更重要。或者說,讓讀者享受閱讀的快樂,是所有好小說更基本的要求。毋庸置疑,這本<漫舞在風中>讓我在每一次的閱讀中,都享受了無限的快樂。
也許,我的快樂來自於這本小說包容了許多通俗小說的動人元素:青春、友誼、情竇初開的戀情、舞蹈、情歌(而且還是我最愛的動畫<雪人>音樂呢)。但這本小說不僅如此,它同時也是一本成長小說、一本描繪時下台灣年輕人世界的縮影。作者在四、五萬字的篇幅中,竟然能蘊含了各種多元的主題以及多線的情節發展,企圖心不可說不大,而她駕馭情節與人物的功力,也是令人激賞的。書中包含的情節與人物雖然繁雜,但讀來始終流暢分明,絲毫不亂。
書名叫<漫舞在風中>,而書中也正是以舞蹈作為隱喻象徵,貫串了故事的起承轉合。一開場,是幾個國一女生一同慶祝好朋友初次的月經來潮,以及終於和暗戀許久的男生約會。她們在歡樂氣氛中與對未來的期望中,聽著雨滴「宛如跳著芭蕾舞」般地敲打在天井的玻璃板上。作者明快地交代四個同班好友:一個是有個霸道外省爺爺的愛灣(本書主述者)、一個是家裡重男輕女的阿四,一個是長相甜美但功課不好的酒渦、以及父母比較開明的烏龜。然後,故事很快地繞著學校生活而推展,包括他們對於未來生涯規畫、升學與考試壓力、人際關係、身材發育、對異性的好奇、兩性情感的朦朧初懂等等,作者藉著這群好友一同準備校慶比賽(男女共舞的「風中戀歌」)來鋪陳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和青春期的種種煩惱。而在這條主線之外,作者透過四位女主角的家庭背景,旁觸及現今台灣社會的各種面相,像是族群對立、教育政策搖擺不定、重男輕女現象、兩岸婚姻、大陸新娘、全民學英語、小留學生……等等,甚至連詐騙集團也被寫了進來。在故事的最後,當他們升上二年級時,阿四必須陪家族唯一的男生出國當小留學生,而其他三位好友也不再同班,做為主敘述者的愛灣,從擔憂不安到終於坦然面對,並對未來懷抱起希望。
這本小說讓人想起美國作家茱蒂.布倫的<神啊,?在嗎?>以及國內作家張友漁的<喂,穿裙子的!>。這兩本書同樣也是以國一女生面對青春期而產生的困惑與成長為主題。不同的是,<神啊,?在嗎?>更凸顯出少女對於自己身體的探索,而在人際關係上,也並不完全光明或友誼萬歲,反而更著重於人性的複雜面一點,而<喂,穿裙子的!>,則繞著傳統重男輕女社會與女性自我意識為主。至於<漫舞在風中>涵蓋的主題層面比較廣,或許受限於篇幅的關係,它對於這些主題多半點到為止,並沒有作太深入的探討。
話說回來,也許作者本來的用意就不在探討問題,而是在於紀述這一段青春歲月。從作者的獻詞,不難意會到,這本小說既是為新一代青春少女所寫,但同時也是為了紀念作者自己的年少歲月。事實上,敏感的讀者,確實會隱約感覺到兩個世代的少女在小說中對話。也因此,書中雖然透過愛灣的眼光看一切發生的事情,但又隱約可見一個年長世代的女性聲音,帶領著新一代的少女朝著理想的成長軌跡前進。
較年長世代的少女的聲音,當然就是作者趙映雪自己。坦白說,我很驚訝長年定居美國的她竟然能如此生動地描繪出台北青少年的生活圈,絲毫沒有地域隔閡,她所使用的語言尤其讓人驚艷,完全是時下少年的流行用語。由此可見作者平時對於台灣青少年文化的關心與了解。
不過,這裡不免要提出一個小疑問:故事中提到四位女主角慶祝月經來潮的儀式是花冠、友情還有麻油雞,但就中醫的觀點,月經期間是不宜吃麻油雞的。呵呵,這個問題或許無關文學,但既然茱蒂?布倫可以在<神啊,?在嗎?>小說末尾,認真地教讀者怎麼使用衛生棉,那我當然也可以理直氣壯地相信,月經期間的飲食對所有讀這本書的讀者是重要的,不是嗎?
無憂的青春/趙映雪
我和精中同學酒渦一直就是一個住路口,一個住巷底。從國一到現在,三十年過去了,我們也都結了婚,但她租了娘家開店,所以我每次回台灣,依然可以在她娘家找到她。那天我踏進她店裡,一進去,哇,以為是走進了時光隧道,我竟然看到了三十年前的她,一模一樣,短短的頭髮、淺淺的酒渦、翹翹的嘴角、健美的膚色,笑容盈盈。歲月在她臉上都不留痕跡嗎?還是時光隧道把我也變年輕了呢?我趕緊努力在玻璃櫥窗中尋找少女的自己,哎,可惜鏡中回瞪著我看的,明顯還是一個「上了年紀的朋友」。還好這時酒渦本尊從樓上下來了,原來那個長得和她一模一樣的少女,是她女兒,正是國中一年級,就是我認識酒渦的年紀。
我們就那樣掉入了時間的漩渦,聊起了在精中的老師、同學。我想起那時一方面是為了裝酷,一方面真的怕麻煩,寧願淋下不完的梅雨也不願穿雨衣的決心;也記得我們幾個好朋友總是無所事事的聚在酒渦家,有人彈琴、有人看雨,真的太無聊了,就跑去吃一杯南風雪泥。我的學校在那年代,就有難得一見的男女合班制。家長擔心的「談戀愛」在那年頭並不多見,頂多就是有人被配對,或是這個女生對那個男生有意思,或是那個男孩在單戀這個女孩。青春年少,光講著這些,大家心中有甜甜酸酸的滋味的夠了,行動派的究竟少數。倒是男女合班,彼此不願輸給對方,所以讀起書來分外有目的,辦起活動也特別熱烈。學校太了解我們,一直用這種方法讓我們志願用功。
對精中三年的記憶,真是幾籮筐都裝不完。國一的校慶,因為班導是體育老師,我們這些孩子當然要在田徑場上為導師爭光,所以就拚了命的跑啊,跳啊。還有當初年輕逗趣、卻不只有點凶(是很凶!)的數學老師,每到了發月考考卷,就把竹子拿去泡水來打我們。國一的女孩都瘋長高,因為當時瓊瑤小說裡面的女主角都高佻又不食人間煙火,我們無法做到後者,只會抱顆籃球直往球場跑。那時女籃亞東五虎紅得不得了,對我和酒渦,亞東五虎的吸引力比瓊瑤的女主角大得多,所以放任自己變黑也要長很高把球打好。還有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在精中一次又一次的送舊與迎新,那是每年的重頭戲,我們中午可以不用睡午覺,放著音樂在怡心池旁邊練舞。但到了真正粉墨登場時,又很彆扭,那年頭的女孩不太習慣化妝,一臉彩?,大家就一直笑。
一眨眼,我們的孩子竟也到這年齡了。當初我們實在沒什麼憂愁,除了強說愁的以外。現在他們,卻好像真正的煩惱很多。在家,會接到詐欺電話;上網,有多少陷阱等在那裡;打開電視,排山倒海而來的是這個政客罵那個政客;走到街上,永遠得擔心綁架危險。學校裡,一下推甄、一下學測、一下聯考,忙得團團轉;同學間,有人窮得付不起午餐費,卻也有人跟個外勞專門幫忙背書包。他們的喜怒哀樂都不像我們從前那麼單純。現在,他們同學真的在談戀愛,講分手,要怕有人拿出真刀子來;以前我們去冰果店吃剉冰毫無顧忌,現在他們隨時得提防飲料被下藥。我們都希望社會進步,但都不懂進步的社會為什麼變得如此不安,讓他們得操心很多我們以前不需去操心的事。
我跟酒渦說真希望在高中前,他們還能像我們從前一樣,只需要強說愁就好,那表示社會安定,他們不需要識得真正愁滋味。回美國後,我就把<漫舞在風中>寫出來了。這本書記錄一段無憂的青春,書中四個摯友的情誼,也是我希望每個少男少女在成長過程中都能享受到的。讀書成績的好壞、暫時的挫折都會過去,但整個用心經歷過的日子,才是最教人記在心裡的。
對了,如果讀者有興趣知道,雖然書中四個角色都在真假之間,但真要追蹤的話,酒渦後來真的當了護士,然後開了家租片子的店;阿四成績一路的好,當了醫生;烏龜成了專科學校的音樂老師;至於愛灣呢,這個角色是虛構,可能就是你,就是她,你要她成為什麼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