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面對不完美的方法◎賴小禾
寫作,一開始對我來講是為了逃避現實,到現在卻成了讓我面對現實的方法。
開始寫第一篇故事時,我還是一個規規矩矩但滿腹牢騷的上班族。有一天下班,經過灰濛濛的羅斯福路的天橋,看到川流雜遝的車陣上方、有四層樓那麼高吧,竟然有一個鼓氣飛舞著的紅白條紋塑膠袋。心裡不禁驚嘆起這個奇觀,但接著卻可憐起那個塑膠袋來,覺得它真是身不由己。接著便開始幻想它的身世,而寫了一篇它的旅行;寫完無意間發現,原來編故事的時候會沒空去想許多自己生活中無奈或厭煩的事情,而且還有人願意聽你的故事。因此,慢慢演變成一種像習慣的東西,藉著躲起來編故事,覺得自己這樣就不必去面對許多生活中不完美或不喜歡的事情。
後來換了工作,年紀大了些,生活也經歷了許多次的改變,才慢慢發現原來現實中不完美或不喜歡的事情,比自己原先想的要多得多。可以說是一種啟蒙吧,我終於相信,問題根本是現實的常態,而不是特例。但是我又忍不住希望,每個與我有關無關的問題,都有機會可以解決--不管是社會版上的一則家庭悲劇,或是自己工作上一個看似無解的難題。然後,寫作成了因為自己想要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的一個出口。總是假想著,複雜的現實問題中,如果任何一個人、一個念頭或一個什麼條件,改變了一點點,整個局勢也許就會朝向令人振奮的方向又進展了一點點。問題或大或小、或遠或近,我不一定有機會真正去實驗我的想法;但是,用這樣的方式寫故事,竟然發現自己一邊也生出了一點勇氣或力氣,去面對現實生活的難題或困局。當然,我的特殊教育工作,原先是因為毫不相干的理由所作的選擇,卻因為提供了我許多接觸台灣社會裡弱勢族群,及相關問題的機會,因此與我的寫作竟然變成了兩股互相支持的力量,這也是一個巧合的收穫。
幼獅少年的吳金蘭主編當初,希望我寫一些有著不大不小、卻又真實擾人的壞毛病的青少年故事的這個構想,應該是覺得由於我在校園工作,也許有比較多可以談的成功經驗。但是我卻是一個不擅長說教的老師,就我所知,人的不完美也不完全可以徹底解決或消失;因此我在寫每一篇故事時,心中所想的,比較是希望青少年讀者面對自己,從與自己的缺點相處開始,到能夠與真正的自己對話,因此找出讓自己可能更好的方法或潛力等。就像我自己,從以前高興寫才寫,到現在被規定每個月要寫出編輯可以接受的一篇故事,「激發」出了我的很多潛力,我相信自己真的因為寫出這本書而變得更好了。
寫作,我當然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是希望自己可以影響許多遙遠的、原本不認識的人;但對我身邊、已經認識我的人而言,卻常常因此造成他們的困擾、麻煩、甚至是災難。但謝謝這些人卻總是支持我,其中包括幼獅文化的孫總編輯小英、吳金蘭主編、詩媛編輯和敏齡編輯;還有知道及不知道我在寫作、卻總是包容我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