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版的福爾摩斯與馬蓋先/國立武陵高級中學校長 林繼生
時間荏苒,我和陳老師偉民兄認識已將屆30年。
民國69年,我們同在新莊市新泰國中服務,他教化學(理化),我教國文。他是學校的名師,凡他任教的班級,化學(理化)成績必定數一數二,因此就成為大家指定的王牌老師。我們也曾合作同教一個班級,對他教學之生動,深受家長及學生肯定感到佩服,並有一種「有為者亦若是」的企羨。
81年新莊高中成立,他果然成為創校第一批被挖角延攬的對象,直到退休。而我也在同年離開原校到板橋高中服務,但是我們之間因為刊物約稿的關係,仍時有聯繫。
大學畢業服務教職開始,我一直參與台北縣救國團《青年世紀》(北縣青年)的編輯工作,每次都要為新的專輯企畫「捻斷數根鬚」,或將一頭白髮搔更短,凡是需要「科學」方面的文章,我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好友偉民兄,而他也一直未讓我失望,因為他不只是一位化學(理化)老師,他更是博學多聞,尤其有一支連一般文科畢業生都自嘆弗如的生花妙筆,對歷史也有超出常人的涉獵與研究,因此請他寫作科學性文章,常能設想精妙,引人入勝,加上文字暢達,常讓人不忍釋卷。
74年開始,台視每周定期播出《百戰天龍》影集。劇中主角馬蓋先四處冒險,他從不攜帶武器,利用的是他的沉著冷靜、智慧以及廣泛的物理、化學知識,將身旁一些平凡無奇的東西化腐朽為神奇成為克敵的武器。這個影集激發我的靈感,心想馬蓋先這麼神勇,利用簡單的理化知識就能凡事逢凶化吉,其中除了戲劇效果外,他那些應用的知識有根據嗎?於是,興起仿照影集中應用日常科學知識以破案或脫險的橋段,重新編寫故事,並加以解析以供學生參考的念頭,第一個想到的不二人選當然還是偉民兄。於是自80年9月開始的《青年世紀》便有了〈馬蓋先出擊〉,這是我們在編寫上第一次而且非常成功的合作。
後來中國時報對《青年世紀》中某些單元的青睞及肯定,彼此商定將某些單元文章移至中國時報每周刊出,其中偉民兄寫的〈馬蓋先出擊〉自是首選之一,因應報紙版面,除專欄名稱改為〈大家來破案〉外,字數也增加,專欄推出後深受喜愛。後來專欄暫停,偉民兄又接受邀約,繼續在《幼獅少年》以相同的人物發展出一系列偵探故事,也大受歡迎。而今欣見這些有趣、有益又有根據,融文學、歷史、邏輯推理與物理、化學等知識於一爐的文章要結集出版,個人自是歡迎及歡喜至極。
我們常說「教育國之本」,強調教育的重要,這是任何人都篤信的事實,但是「教育」要如何成為國之本,重點在教育的內涵及教育的方式,前者屬於教什麼,後者則是如何教的問題。
孟子說:「教亦多術」,強調教育的方法不只一種,但不管教育的方法有多少種,其中最重要的共同點都是要吸引學生,讓學生對所教的內容有興趣,產生好奇心,確認所學的不只是應付考試,考完即丟的無用的東西,而是可以融入生活中,以備時時所需,才能發揮引人入勝的效果,提升學生學習的意願,尤其一些原本對知識沒有興趣,或者沒有信心的學生,因為教育方式的改變,終能被循循誘導,產生興趣,激發信心,這靠的就是教師「善誘」之功。
一樣的教師,一樣的師資培育,但有成功與失敗的教師,其中的分野關鍵就在教師是否具有「善誘」的功力,能將平淡乏味的教材教得生動有趣,能將學生視之如畏途的學習過程變為津津樂道的進學之旅。「傳道、授業、解惑」其實不難,只要事先多準備,人生歷練多些即可,但是要讓學生真的有「如坐春風」的感覺,就真的要靠教師化雨的功力了。簡單的說,教書大家都會,如何教得生動有趣,讓難懂的知識好懂易吸收,這才是功力所繫。
陳老師偉民兄本來就是一個說故事高手,是真正會教書的人,上課幽默有趣,信手拈來,左右逢源,能化生硬的科學理論為易懂難忘的知識;而其妙招之一就是將拗絕難瞭的內容,融於日常生活中,透過故事的引導,讓知識與生活連結,讓生活就是知識的活用,二者不再渺不相涉,真正做到生活知識化,知識生活化。
本書是主角中學生明雪(冰「雪」聰「明」?)的生活經歷(冒險?)。明雪應用平日所學的知識,破解生活難題及突破種種難關,不但豐富自己人生,也幫助警方破案。閱讀本書,就像在看一本現代的微型「福爾摩斯」,內容生動有趣,故事的編排巧妙結合推理邏輯及生活知識,尤其主角身份和一般學生相似,讀來更覺親切有說服力。看完本書有「過關斬將」、「豁然開朗」的快感,同時自然學會該懂的理化知識。對教師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啟發教材:原來理化可以這樣教,應該這樣教。對一般學生及大眾而言,原來理化可以這麼有趣,理化可以這樣學。
而更重要的是,對偉民兄而言,他為理化教學另闢一條有趣又能學得好的蹊徑;對我則以能躬逢本書原始構想的催生為榮,以有偉民兄這樣的朋有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