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喜見「六十年來第一本--相聲幼教的實用工具書」出版
臺灣寶島原沒有相聲,有的是閩南傳來的「答嘴鼓」,要比相聲講究,得合轍又得押韻。
1949年,有恆心的先輩陳逸安、吳兆南、魏龍豪......把相聲由北京移植到臺灣,在軍隊裡生了根,在電臺上開了花。1985年「漢霖說唱」異軍突起,縫補了先輩因政經影響而造成的相聲斷層,自此,寶島的相聲百花齊放!
相聲只占源遠流長、枝繁葉茂的民俗說唱的三百四十一分之一而已。因為它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歌誦諷刺、意在其中;說學逗唱、談笑風生;滑稽幽默、妙趣橫生。能讓人在笑聲中得到啟發,看到人生的光明面。所以,它是來自於普羅大眾,人人喜聞樂見,中華文化裡的一種代表性的民間口頭文藝,講唱文學。
我醉心在這門語言藝術上,今年進入了第25年。難堪的是沒有任何著作......。無妨,我所敬愛的康寧國小詹瑞璟老師窮一己之力,苦心孤詣的完成了他的心血結晶---《大家來說相聲:兒童相聲劇本集》,把我們這群相聲工作者應做想做的心願提前完成,提供了「六十年來第一本相聲幼教的實用工具書」。這本書該由教育部分派到每所國中、小學。「藝術與人文」的任課老師教相聲,和有意在相聲表演舞臺上嶄露頭角的小朋友,就都有所本了。
我之於相聲表演原是一無所知,在無知的情況下大膽選擇了這個任務,在表演中學習摸索,觀眾裡不乏敦厚長者,他們都是我的老師,引導著我,指正著我,讓我成長。而今登堂矣,尚未入室......。我從1986年開始,奔波臺灣各地與東南亞從事相聲比賽的評審工作,我深有所感:相聲是生活的重現、相聲是有聲的漫畫、相聲是語言的藝術,亦是發噱的利器。這些在我評審經驗中,深感必得先釐清的概念,在詹老師的「理論篇」中深入淺出,旁徵博引的全面點了出來。相聲是中華語言藝術的極致發揮,透過演員的說學逗唱反應問題,並不負責解決問題。聽相聲最迷人的是,在腦海中各自浮現的那一片無限的想像空間。「把話說清楚、講明白」,跟「耍貧嘴」一點關係都沒有!
「實務篇」是詹老師藝術與學術結合的實踐。詹老師的文思泉湧,年年在臺北市兒童相聲比賽中脫穎而出,受到全面的肯定,也在電視上、在典禮中備受重視。這都導源於他以第一線教師的立場教學相長,堅持不輟,從相聲出發,寓教於樂,提供了理論與實踐並重的教學方式,盡心又執著的探索究理,循循善誘,苦口婆心,不愧是人類心靈的工程師!
相聲從業人員若是只能表演不能創作,可就像瘸了腿一樣走不了太遠的,而創作講究原創性,從零開始、從無到有,還得出「包袱」,得讓人笑得雋永。難喔......!詹老師的作品是一桌滿漢全席,走進校園、走出家庭,配合時事,凸顯文學,可說五味俱全。〈請假專線〉的步步鋪墊,巧妙令人噴飯、絕倒;〈扇子〉一篇,天馬行空、無窒無礙,肉中帶噱,遍地插花,是「相聲教室」的基本教材......。更難能可貴的是每篇創作都把演員派到了定位,把榮耀分享,把創意的緣起,把使用的撇步,都為讀者規畫完成,只要比著葫蘆畫瓢,就能功德圓滿呢!
天下沒有徒勞不獲的耕耘,有詹老師這樣的貢獻,當然受到學校、家長、社會的全面評價,兒童相聲這一條曲折的幽徑,也就讓詹老師灌溉成康莊大道啦!
我為詹老師喝采!向詹老師學習,更光榮能為詹老師寫序。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團長
推薦序2
他,一位校園相聲的耕耘者
如果你見過詹瑞璟,很難相信他竟是位相聲指導高手。
他話不多,有些拘謹,多數時間是靜靜聽別人說話,奇怪的是,他調教出來的學生個個在臺上落落大方,能言善道。近幾年臺北市相聲比賽,他領軍的隊伍想要得獎簡直有如探囊取物,佳績連連,也經常是各單位或電視臺邀請演出的對象。
他能教,也能寫,我很好奇他是怎麼創作出這麼多好玩的相聲段子(而且創作速度很快),他說他愛看報紙、愛看電視,我猜不過是戲言;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對於一個熱愛相聲的人,舉投俯拾果真皆可成為創作的題材,即便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誤會、一起烏龍、一則時事,心思敏銳的他在早已預備好的相聲基底上,都可以發動成一連串的相聲材料,進而成為趣味的創作。而相聲基本上是讓人開心的表演藝術,抱持這樣的態度,在生活中覺察創作靈感,我想正是點石成金的生活藝術吧!
詹瑞璟主任是我在明德國小服務時的同事,因著這層緣故,書裡有一半以上的段子表演是我親眼見識過的。學生在各種不同的場合演出,效果(笑果)十足,例如當時的馬英九市長蒞校宣示客語日開跑,學生以相聲方式主持貫穿全場,有別於傳統成人司儀的端莊規矩,氣氛格外熱絡親切;教育局長表揚特殊優良教師,學生以相聲方式表現老師的偉大,合情合理逗趣卻又不致流於八股說教,也令人印象深刻;兒童節、母親節、聖誕節、畢業典禮,只要來上一段相聲,都能吸引臺下學生的注意,搏得滿堂采。甚至我出任明德校長時,學生的一段表演,就輕而易舉的讓大家快速認識新校長!相聲有這麼多功能,可真有意思!
我十分認同詹瑞璟在書中提到的,小朋友聽、學相聲,重點在於「提升對語文的興趣、口語表達的能力、臺風的練習以及聆聽的風度」,這一點他真的做到了。他所指導的學生能說敢演,卻又能保有孩子的童趣天真;思路清晰,卻又不致咄咄逼人。至今我對於宋修潔、曹普雲、陳奕勳、何季昀、陳少甫......幾位學生的傑出表現仍念念不忘呢!
這本書是詹瑞璟的處女作,出手不凡。他貼心的用Q&A的方式,把一般人常有的疑惑,分做相聲理論與教學實務兩篇介紹,不僅幫大家快速入門,也間接說明了他的「相聲教學觀」;後面收錄的創作段子,好看,讀者不妨讓孩子實際操練一下;每個段子還附有「後記」,對於「舞臺後」的創作歷程多所描述,對我來說跟本文一樣精采,有心創作者可藉此一試,說不定下一篇作者就是你!
臺北市立明德國小校長、兒童文學作家
自序
為喜愛相聲的孩子寫劇本
2004年之前,我對相聲可以說完全是個門外漢,即使到了五年後的今天,雖然每年參加比賽都蒙相聲前輩們不棄,讓我獲獎無數,還是不敢自稱已經入門。過去,大家對相聲的印象停留在魏龍豪、吳兆南兩位大師所保留下來的相聲紀錄,例如「口吐蓮花」、「黃鶴樓」等,這些經典也的確陪伴許多人度過了童年時光或青春歲月。之後,透過賴聲川先生、馮翊剛先生和幾位前輩們的努力,我們看到了令人津津樂道的「一夜」系列和相聲瓦舍的長期耕耘。即使如此,相聲對我來說,不過是眾多舞臺表演的其中之一,僅止於欣賞,更別提對內涵有多少了解。
2004年3月初,偶然得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主辦的「中小學相聲比賽」將在4月底舉行,不知哪來的勇氣,我在兩周內竟寫出了四篇「自以為是相聲」的相聲劇本,臨時找了幾位有勇氣上臺的學生,以為這樣就是相聲,糊裡糊塗的就報名了,沒想到第一次參加比賽就得到兩個第一名和兩個佳作,如此的佳績,也讓我從此有了繼續鑽研的動力。
五年來,不管是臺北曲藝團、漢霖說唱還是大漢玉集,只要有相聲說唱研習,我幾乎都會參加,甚至曾自費遠赴宜蘭傳藝中心參加一周的研習,為的就是「學然後知不足」,也感謝所有相聲前輩們無私的傾囊相授。只怪自己學藝不精,至今仍只約略懂得相聲浩瀚領域的一絲皮毛,今日得幸出書,實在是班門弄斧。
經過五年來臺北市教育局每年舉行一次的「中小學相聲比賽」,再加上相聲說唱團體大力的推動,一種新型態的相聲儼然成形,我自己將它稱為小學校園裡的「小學生相聲」,它有別於魏龍豪、吳兆南兩位大師所保留下來的傳統相聲,也和近年來所流行的相聲劇完全不同。「臺北市中小學相聲比賽」不但參賽隊伍眾多,比賽主題也詳列為:「環保、校園生活、交通安全、生命教育、健康城市、新移民、誠實、尊師重道、休閒活動、學習樂趣、永續教育、全民閱讀、禮節、親子關係、動物嘉年華......等其他具教育性及健康性題材。」幾乎無所不包。除了參與性高、取材廣泛之外,臺北市教育局更年年舉辦多場教師研習,讓教師們在興趣之外,更能兼具專業,也讓學生們所呈現出來的表演,都能顧及相聲的型態或內涵。
自2004年起,我參與了每一年的相聲比賽,不只創作,也親自指導。在民間相聲說唱團體推動相聲藝術的不遺餘力,和學校第一線老師的認真教學與堅持之下,我看到了小朋友們在說相聲時的可愛與自信,老師與家長對小朋友說相聲也都持有正面的評價,我嘗試歸納幾點親師的看法:
一、小朋友說相聲可以訓練清楚的表達能力。
二、小朋友說相聲可以塑造幽默的人格特質。
三、小朋友說相聲可以培養語文領域的興趣。
四、小朋友說相聲可以提升個人的語文能力。
五、小朋友說相聲可以製造生活的和諧歡樂。
六、小朋友說相聲可以加強對社會的關懷度。
因為小朋友說相聲有這麼多正面的成效,所以除了學生本來就喜歡聽相聲、說相聲之外,願意讓孩子學相聲的家長也愈來愈多,學校主管也開始支持、鼓勵老師指導學生說相聲。以學校的行政立場來看,小學生說相聲還有許多功能:可以在各種慶典活動上表演節目增加娛樂性或協助政令宣導;可以在班上和同學同樂;可以形塑重視語文能力、表達能力的校園風氣,除此之外,口齒清晰的學生還可以協助校務運作,例如推廣閱讀活動、校園導覽、校園電臺、主持活動......等,絕對值得大力推廣。
正因為這一股小學生說相聲的風潮正興,願意參與的老師愈來愈多,對劇本的需求也就愈來愈迫切,對經驗的分享也愈來愈渴望。接觸相聲教學這幾年,我和許多同好一樣,深感相聲劇本的不足,有的雖然經典,但實在無法引起小學生的共鳴;有的雖然好笑、深受青年學子喜愛,但又不太適合讓純真的小學生們表演。感謝林玫伶校長與幼獅文化公司前總編輯孫小英小姐的知遇之恩與大力支持、文編敏齡小姐的全程協助,瑞璟在此厚顏獻醜,將自己五年來的指導經驗、學習心得和劇本創作整理付梓,和大家分享我的遊戲之作,感謝臺北曲藝團、漢霖說唱和大漢玉集的大師們傾囊相授,感謝好友們及家長們的鼓勵,尤其是曾經精采詮釋這些劇本的小朋友們,還要特別感謝修潔、普雲與奕勳,雖然已經畢業、變聲,甚至有基測壓力,仍全力配合光碟錄音作業。
謹以一份傻勁出版遊戲之作,懇請各界前輩不吝賜教,給予指正。
~感謝始終默默支持我的賢妻若蓁與愛女妤婕~
◎臺北曲藝團團長郭志傑先生與我如師如友。
◎感謝奕勳(左)、普雲(右)和修潔協助錄音。
大家來說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