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問梅花開了沒
就是懷念故鄉?
王維是唐朝人,生於西元六九九年。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稱讚他是一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詩人。他寫了好幾首懷念故鄉人、事、物的詩,例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及〈雜詩〉。一直到現在,好多小朋友都背誦過這些詩。
王維的〈雜詩〉共有三首,小朋友最熟悉的大概是第二首:
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
這首詩的大意是說:「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的事情。你來的時候,種在那精美窗子前的梅花,到底開了沒?」
許多小朋友都知道這是一首懷念故鄉的詩。但是,如果有人問:「為什麼問故鄉的梅花開了沒,就是懷念故鄉?」卻沒有幾個人能回答得令人滿意。
久別家鄉,懷念家鄉的時候,最想知道的是家鄉裡的人。因此遇到家鄉來的人,可能會這樣問: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我父母,
身體健康否?
或是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我女友,
是否已嫁走?
父母、兄弟、朋友都問過了,可能也想知道家鄉發生的事情。因此,也許會這樣問: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縣太爺,
今年可是誰?
或是: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家鄉人,
是否有事做?
人和事都問過了,才會問到「物」,也就是問「梅花開了沒?」或「稻子成熟沒」等物。
王維寫作這首詩,採用跳脫的省略修辭法,省略了問家鄉的人和事,直接寫下詢問家鄉「梅花開了沒」的「物」,這就表示家鄉的人和事都已問過,現在連「物」的小事也不放過,可見懷念故鄉的深切。
我們欣賞這首詩,如果也能體會王維寫作這首詩的精心設計,那收穫就更多了。
詩的小祕密
王維離開家鄉很久,看到家鄉來的人,便急著問起家鄉的情形,可見他多麼想念家鄉。問家鄉的近況,最先一定會問家鄉的親友,屬於「人」的問題,然後問家鄉發生的事,最後才會問家鄉的一草一木的「物」。王維寫作這首詩,採用跳脫的省略法,只問起了「梅花開了沒」的「物」,省略了「人」、「事」的記載,全詩不但更具含蓄美,而且也因為特別加強「物」的特寫,讓人更了解王維連家鄉的「物」都關心,可見多麼的懷念故鄉。
金縷衣怎麼寫的?
大部分的老師或家長,勸導孩子把握少年時光去做該做的事,都會提到〈金縷衣〉這首詩。〈金縷衣〉是誰寫的?內容是說什麼?它是怎樣寫出來的?
金縷衣 唐.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首詩有的說是杜秋娘作的,有的說是杜秋娘唱的,不知誰作的。現在大部分的人較贊成《唐詩三百首》裡的說法,是杜秋娘作的。
杜秋娘是唐朝人,十五歲嫁給做大官的李錡。後來李錡叛變被殺,秋娘被送入皇宮。由於她很有才藝,皇帝命她當皇子的保母。
詩中的詞義,「金縷衣」指的是用金線織成的華貴衣服,借來代替貴重物品或富貴。「堪」是指「可以」的意思;「直須」是就須、就應當的意思;「莫待」是不要等到;「空」是徒然的。
整首詩的意思是:「奉勸你不必愛惜那珍貴的金縷衣,奉勸你要珍惜年少青春的時光。花兒開得可以摘折的時候就趕快去摘,不要等到花兒謝了只摘到花的枝葉。」全詩的內容,主要是勸告年輕人要愛惜光陰,進德修業,以免「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首詩是怎麼寫出來的呢?寫詩的第一要件是「決定主題」。主題是作品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主旨。本詩的作者,以「年輕人要珍惜少年時光」為主題,並直接把這個意思寫在第二句詩裡。這是「主題在前」的直接表現法。有的作者決定了主題後,並沒有直接把主題寫在詩裡,而是隱藏在詩句中,要讀者自己去發覺。這是主題的間接表現法。例如王維的〈雜詩〉,暗藏的主題是「懷念故鄉」。
寫詩的第二件事是「尋找跟主題相關的材料來表達」。找材料要多聯想。聯想的方法有:相似聯想、對比聯想和接近聯想。〈金縷衣〉的作者要表達「少年時光是珍貴的」意思,首先,採用相似聯想,從「珍貴」的詞義,想到珍貴的物品「金縷衣」;接著採用對比聯想,認為金縷衣不如少年時光的寶貴。因為金縷衣破了或失去了,可以用錢再編織一件或買一件;每個人的少年時光只有一次,錯過後,千萬兩黃金也買不回來。
作者找到這個材料說明後,覺得還不夠,於是從反面提出「不珍惜少年時光便後悔莫及」的意思來補充。為了證明這句話是對的,於是她採用相似聯想,以一般人愛花、採花的事來譬喻。當繁花開滿枝頭的時候,這是摘花的好時機;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機,等到花謝了再去摘,就只能摘到枝葉了。一個人年少的時候,記憶力好,學習能力強,是求學或學一技之長的最好時機;如果錯過這個時機而放在吃喝玩樂或追逐金錢上,等到年紀大了才想學習,那就來不及了。
寫詩的第三件事是「組織材料並注意文句的妥切」。〈金縷衣〉的作者採用先說理再舉證的結構組織材料,效果很好。詩中採用類疊修辭法,一再反覆「勸君、惜、花、折」的詞語,語意真誠感人;尤其「堪折」、「須折」、「空折」的詞語,層層變化,使全詩前後呼應,並富回環的音響效果;再加上詩中的韻腳字「十、枝」又很和諧,使這首詩富有音樂美。這是一首勵志的好詩。
詩的小祕密
〈金縷衣〉是藉物抒情的詩。作者要表達青春美好的少年時光應該好好的把握,以貴重物品的「金縷衣」和人人喜愛的「花」來對映和襯托。詩中告訴讀者,華貴的金縷衣破舊了,還可以再織一件,而青春美好的少年時光一旦過去了,再也不再來;這是寶物不如少年時光的對比。又以花開和花謝,比喻少年時間的短暫,告訴人們在年少時要好好把握,發憤圖強,不要錯過良機,一事無成,年紀大了才後悔浪費青春。年少的人讀了這首詩,能不振作嗎?
秋夕中的「臥看牽牛織女星」
藏了什麼祕密?
夏天的夜晚,屋裡悶熱得很,農家的人都會到庭院或室外去乘涼。這時候,小孩子除了玩捉迷藏、聽大人講故事外,也會追逐、捕捉飛來飛去的螢火蟲,或是躺在長椅上望著天上的銀河,尋找牽牛星和織女星。如果問他們:「為什麼要看牽牛星和織女星呢?」答案也許是:「要看看牛郎和織女是不是相會了?」
唐朝詩人杜牧(生於西元八○三年)寫了一首〈秋夕〉詩,敘述一個少女在凝望牽牛和織女星。為什麼這個少女要「臥看牽牛織女星」呢?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臥看牽牛織女星。
詩中「銀燭」,指銀製的燭臺上插了蠟燭;「畫屏」,是繪有圖畫的屏風;「輕羅」,指輕柔的絲織品;「撲」,是拍打的意思;「天階」,是露天的臺階;「牽牛織女星」,是銀河左右的兩顆大星,神話裡把它們說成牛郎和織女兩個故事人物的星星。
詩的表面意思是:「一個秋天夜晚,銀燭臺上的蠟燭發出微弱光芒,冷冷的照在美麗的屏風上。一個少女拿著絲織的小扇子,在庭院裡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一直到露天的臺階上,夜色已經清涼如水了,少女才回房躺著,但是眼睛仍望著窗外天上的牽牛星和織女星。」
深入探討,這首詩要表達的卻是古時皇宮後院一個失意宮女孤獨、寂寞的哀傷心情。
詩中安排兩個孤寂的場景,和兩個排除孤寂的動作事件。
「銀燭秋光冷畫屏」的詩句裡,銀製的燭臺和雕繪圖畫的屏風,都是宮中貴重的裝飾品,這裡暗藏了第一個場景在後宮內的祕密;詩中用「冷」字貫串,表達了秋夜宮中的淒涼景象。
第二詩句「輕羅小扇撲流螢」,寫宮女拿著羅扇撲打螢火蟲的事,這兒隱藏的是在這淒涼的場景中,宮女待不住了,因此拿著羅扇到庭院,想排除孤單和寂寞。這兒暗示場景移到了宮外的庭院。宮女居住的庭院,居然成為螢火蟲活動的天堂,暗示了君王不來,庭院荒蕪的現象,以及宮女在庭院中無事可做,於是追逐著螢火蟲來排除孤獨、無聊的時光。
扇子是夏天用來搧風取涼的,到了秋天天氣涼爽便擱置不用。宮女拿著扇子到庭院去,象徵自己被君王遺棄,只好一個人到庭院去撲打螢火蟲,排除孤寂。
第三、四詩句「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寫的是宮女久留庭院,一直到深夜,月光灑在宮前的石階上,給人興起清涼如水的寒意後,宮女才不得不回到宮內。回到寢宮,她望著窗外的星空,凝視著銀河兩旁的牽牛星和織女星。這詩句裡藏著什麼祕密呢?
神話中的牛郎和織女,雖然每年在七夕那天才能見一次面,卻成為宮女羨慕和嚮往的對象。由這個對比事件中,不是暗示出宮女的的孤單、痛苦和想追求幸福的期望嗎?
詩的小祕密
杜牧這首詩,應用「寓情於景」的表達法,把主題隱藏起來,應用相關的場景和動作事件,表達宮女的孤單、寂寞和期望追求幸福的心聲。每一詩句,都暗藏祕密。這是一首含蓄、委婉的詩,富有藝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