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為自己也為別人,創造人間愉快! ◎陳幸蕙
今年大學學測國文作文題目為「人間愉快」,係延用曾永義教授小品文集《人間愉快》書名而來。
許多國文老師都稱許這是個難易適中、很能考出學生程度的好題目。
然而,當作文寫完,試卷交出,考季結束,這值得再三玩味、深思的美好命題,是否就被遺忘了呢?
其實,「人間愉快」課題的思考,不應只局限於考場;所謂「人間愉快」,也不應只是一個判定語文程度高下的作文題而已。這無比正面且陽光取向的價值,不僅是我們生命中值得追求的一個目標,也是當前我們所處這多元、混亂、似乎並不那麼快樂的世界,值得創造的一個氛圍、基調,或理想。
那麼,何謂「人間愉快」?
也許我們可以簡單定義如下──
凡從健康且有意義的思想和價值觀出發,為自己、為他人、為這世界,所創造出的安適、美好、平和、幸福、快樂、滿足、寧馨、欣慰等種種正向感覺和可喜的結果,都可稱之為「人間愉快」。
這創造、開發的過程,需要學習,也需要理性、智慧,更需要一顆溫暖的心!
因此,這本以「人間愉快」為主題而編的散文選,所選十八位作家──從崛起於三○年代的文學大師巴金,到活躍於二十一世紀臺灣文壇的新銳作家九把刀──之作品,遂都具有一個特色,那便是這十八位作家在文章中所書寫或與讀者所分享的,不論是自己還是他人的故事,不論是愉快或不愉快的經驗,也不論是主觀的生活觀察或客觀的人生省思,都隱含或傳達了幾個鮮明、且極富建設性的訊息──
一是人生於世,應從品質取向的觀點,型塑自我。
一是不論自處處人,都應盡量摒除負面情緒,停止破壞快樂的作為,「把心處在熙春麗日之間」。
另一則是「快樂的泉源只有一個,就是使別人得到快樂」。
「把心處在熙春麗日之間」是明代學者解縉自勵自勉的圭臬,一種光明溫暖的建設性思維與──生命美學!
「快樂的泉源只有一個,就是使別人得到快樂」則典出瑞典科學家諾貝爾(Alfred Nobel)名言,(沒錯,諾貝爾獎便是根據此人遺囑設立的)。不過諾貝爾原句是「幸福的泉源只有一個,就是使別人得到幸福」,此處將主詞「幸福」變更成「快樂」,重新表述,相信應也可以成立。
簡言之,透過這十八篇散文所透顯的建設性思維,與溫暖關懷取向(不論是對人或對環境生態),都令人在開卷閱讀之際,得以擴大心胸與視野格局,不但獲致心靈啟發,同時,也很容易便啟動對「人間愉快」這課題的思考和關注。
至於在編輯體例上,由於本書為一主題文選,所以作品先後次序乃依作家輩分、年齡排定;而為使讀者對入選作家有更清楚的認識,所以每篇作品前均列有作家小傳,以供參考;另外,各篇正文後也都附加了編者所撰寫的賞析,以「悅讀視窗」稱之,希望透過這扇迷你視窗,可使讀者對選文內容有更深入的掌握。
處當今之世,相信所有的人應都同意,這世界真的需要多一點快樂的事。
但願,快樂的泉源在人間不虞匱乏。
但願,我們都是樂於,且勤於為自己、為別人、為這世界,創造人間愉快的人。
──二○一三年六月夏至于新北市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