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的話
用愛彌補
生老病死總是會伴隨著時間的流轉發生,但是因為醫療科技的進步與平均壽命的延長,人們碰到親友離世的經驗愈來愈少,當要親身經歷這種無法再見的分離時,更會徬徨不知所措。因此,在必須道別的時候,如何為人生規劃完美的告別式,留下值得彼此珍惜與懷念的回憶,並將這樣的經驗,轉化為生命成長的動力,是一項要學習的重要功課。
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小朋友在十歲左右會對死亡產生初步的具體概念,並隨著年紀的增長而逐漸社會化。對於國小中高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如果能夠在這個階段啟發其正向面對壞消息、適度體會死亡所造成的分離哀傷、學習處理殤慟情緒的能力,並了解如何找到從失親幽谷回到人生常軌的動力,相信孩子們在未來的成長歷程中,必定能夠培養出面對各種挫折的耐力,懂得如何珍愛生命,運用同理心與他人相處,進而養成健全的人格。
對於想像力豐富卻又情感脆弱的孩子來說,要如何進行必須面對悲歡離合的生命教育,是一項困難的工作。在安寧療護的輔導實務中,很多專家會建議透過繪本閱讀或說故事的方式來進行,因為這是最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卻又不至於引發其過度恐懼的方式。然而,目前多數的繪本故事翻譯自西方國家的作品,這些繪本故事的內容常與國人現實的經驗有所差異。林秀穗老師的「死神與男孩」系列叢書,是少見針對小朋友生命教育而創作的本土原生故事,內容是從一群十來歲孩子的眼光來觀察與說明人生變化的無常,並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不僅適合親子共讀,也是學校老師進行生命教育的好教材。在本冊,小光的死黨對愛情有了青澀的初體驗;小光自己則是在黑西裝叔叔的幫助下,透過時光旅行,幫助即將離世者完成心願,用「愛」彌補了生命不完美的遺憾,讓人生旅程留下美好的休止符。
高雄榮總家醫部安寧緩和學科主任陳如意
作者的話
喜歡和好感
還記得在小學畢業要升上國中的那年,因為搬家的關係,我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狀態,新的學區、新的學校,我是在這樣不安的情況下,展開了國中生活。
國一的導師,似乎也懷著和我們一樣的心情,因為我們是她結束實習生涯,初執教鞭的第一批學生。她在教學上非常用心,也樂於分享她的生活並且關懷我們這些國中新鮮人。
還記得,在開學第一周,班上選幹部。以往在小學,我都是最沉默的,這次也不例外。但由於同學們彼此不熟識,所以導師會參考學生從小學移轉過來的資料,因為我在小學階段參加過幾次校外的寫生畫圖比賽,得過獎,所以我被指派為學藝股長,而且為了讓班上男女生相處得更好,老師更大膽的嘗試了一種新的方式,譬如:如果班長選了女生,那麼就讓一位男生當副班長,風紀股長選了男生,想當然爾也得選個女副風紀股長,由於這個原因,我當了學藝股長,很自然就有個男同學是副學藝股長。
之後,因為職務的關係,兩位學藝股長常常得一起送作業簿去老師辦公室,同學們就瞎起鬨,說某人喜歡某人,還為我們取了綽號,譬如:某某先生和某某夫人之類的。
於是,我就像書中的阿達一樣,開始感覺手足無措,又尷尬得不知如何是好,明明不討厭對方,卻表現出一副討厭的模樣,愈來愈不敢和他交談。
這樣的情況,過了一年,到了二年級時,學校男女分班,我總算鬆了一口氣,直到國中畢業後,我回想起這件事,總覺得自己有點呆。
明知道自己對他有好感,雖然這種好感不是喜歡,但是可以成為朋友的,而自己卻因為拙於處理這樣的關係,而失去了一個朋友,如今想來,真是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