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是個與詩歌有著深厚淵源的民族。侗族沒有文字,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都是靠著歌聲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素有「飯養身、歌養心」之說,這就是說,侗族人把唱歌看成是與生存息息相關的精神食糧的。
詩體的《侗族大歌》與侗族村寨流行的「侗族大歌」在精神上是相通的,但又融入了詩人在體察、吸收了侗族民族文化精髓基礎上的戛戛獨造。楊林用靈魂書寫他的民族,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他的靈魂也獲得了充分的自由。
有首侗族民歌唱得好:「漢人有字傳書本,侗族無字傳歌聲;祖輩傳唱到父輩,父輩傳唱到兒孫。」這是侗族人用歌聲傳承文化的真實寫照。
楊林是侗族詩人,他秉承了本民族在歌聲中傳遞的詩性文化傳統,並充分發揮詩歌語言的特殊功能,去詮釋「侗族大歌」這一「天籟之音」、這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帶給我們的震撼和感動。
民族的血源,是奇妙的,在詩人出生之際就已銘刻在詩人的基因之中,此後在漫長的創作生涯中,它又時時在召喚著詩人。
侗族詩人楊林的詩歌集《侗族大歌》,是詩人穿越侗族歷史的天空,用心靈歌唱的一部侗族史詩,也是他個人對人生、生命、自然的思索與感悟,體現了他所倡導的新鄉土詩「精神回歸」、「自然回歸」、「家園回歸」、「生命回歸」的價值追求。
我們將會看到楊林透過挖掘民族文化、傳承民族文化,也必然會用詩歌全新演繹民族文化,去歌唱生活、實現靈魂的最後返鄉,從而找到精神的根、靈魂賴以寄託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