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共享經濟雖然並非是一種全新的服務模式,但在近幾年受到消費者消費需求與習慣的變遷、智慧聯網技術與基礎環境日益成熟、新創業者相繼投入市場等因素影響下,各國政府開始正視其對於既有產業所造成的衝擊,以及其對於促進整體經濟的潛在效益。
共享經濟在廣義上係指「讓個人或團體可將本身既有的(有形或無形)閒置資源分享釋出,並透過科技化和智慧化方式媒合供需以再次活化,並於提供他人服務的同時獲得收入,且打破服務供需雙方角色劃分的一種商業模式。」本書將以共享經濟為主軸,分析國內外共享經濟市場現況、國內外共享經濟相關政策推動措施、試圖結合共享經濟與智慧聯網之國內外業者的經營模式等面向,並歸納在共享經濟趨勢下,運用智慧聯網發展加值服務的契機,提供臺灣相關領域業者參考。
全球共享經濟市場預計至2025年達到3,350億美元,此規模估計相當於屆時傳統租賃市場的規模,由此可見其發展潛力。除了消費者習慣逐漸改變和各國政府的因應,市場上出現了往智慧聯網發展的共享經濟業者、往共享經濟發展的智慧聯網業者,以及初期發展兼具兩者特性的業者彼此競爭。
本書研究重點摘要如下:共享經濟促使既有行業「共享化」;主要國家為克服共享經濟的爭議,而運用政策協助產業發展;國內市場的傳統租賃服務雖然充足,但共享經濟結合智慧聯網的服務模式亦逐漸獲得市場關注,其中又以「住/能源」及「行」的行業領域發展較為領先。此模式在國內市場尚處於萌芽期,進而也促使國內中央及地方政府著手調整相關法規,以因應或運用此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