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沒八十年的台灣文壇遺珠──李榮春短篇小說集
李榮春,一生性命盡付文學,默默在宜蘭從事創作的老作家。隨著他的作品重新出土,企盼能在文壇尋回應有的尊榮地位。
彭瑞金說,李榮春作品呈現出「孤獨」的文學本質,但並非完全「孤絕」-----可由《鳥石帆影》獲得證明。《鳥石帆影》筆觸及於友情、居家之樂、鄉情、與鄰人的相處應對,表現出李榮春心靈外放的狀態,呈現一幅幅流逝的宜蘭頭城歲月定格畫!
作者簡介:
李榮春(1914~1994)
小說家,宜蘭頭城人,日治時代畢業於頭城公學校,自修學習漢文、英文、日文。1938年,盧溝橋事變發生的第二年,25歲的李榮春加入「台灣農業義勇團」,隨團至中國工作,除役後,曾停留安徽、江蘇紹興等地讀書寫作,1946年返台。
回到台灣,全心投入文學創作,為專心文學而終身不取,除了短暫的任職「公論報」,其他的時間只是偶爾打零工但沒有正式就業,直至八十一歲去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在字裡行間。他的文學一生,只有極少的作品得到發表機會,泰半時光都是索居頭城,孤獨創作。
一生在孤絕的環境寫作,他毫不氣餒地奮筆孤注一擲,累積了將近三百萬字的作品,去世後才被家人在衣櫥裡發現,一一整理:八○萬言的《祖國與同胞》,以及《海角歸人》、《洋樓芳夢》、《八十大壽》、《懷母》、《魏神父》、《鄉愁》等作品,都是耗盡體力完成的長篇小說;此外,也留下了一些與故鄉頭城有關的短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