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案:
聖嚴法師以輕鬆的筆調和簡明扼要的敘述,將佛教的發展及佛陀的教義娓娓道來,引導現代人直探純正的佛法核心,為最佳的佛教入門書。
封底文案:
為了讓現代人在最經濟的時間內理解佛教,聖嚴法師根據當代佛教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用深入淺出的筆法,勾勒出佛教的基本脈絡,還原佛教的根本面貌。
本書分為三大單元──
一、「佛陀示現」:佛陀的人格和思想、印度的環境、教團的發展和演變……
二、「基本教義」:何謂四聖諦、五蘊、十二因緣、因果、唯名、唯心……
三、「修持方法」:修行的層次和方法、學佛的基礎、在家居士如何學佛……
內容簡單扼要,論述明確,對於任何想了解佛教的人,這是一本絕對不容錯過的佛學入門書!
家中寶 緣起
佛法的智慧,是最好的傳家寶。「家中寶」系列精選學佛經典好書,包括:學佛入門、禪修、佛經、生活佛法……。大字版的設計,以十六開大開本,搭配米色護眼紙,適合長時間閱讀。體貼銀髮族讀者需求,讓閱讀更輕鬆自在,活到老學到老。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章節試閱
如何理解佛教?
對於中國人而言,不論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習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內。相對地,中國的佛教,也不全同於印度或其他國家的佛教;因為佛教到了中國之後,經過近兩千年的發揚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所以中國佛教,是外來的文化,也是中國自身的文化。可是,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死了之後,即由親屬請了出家的僧尼,為之誦經超度。一般人所知的佛教,大約僅僅如此。當然,這些觀念和現象,站在做為宗教信仰的功用上說,佛教並不反對,只是佛教的內容和佛教的根本精神,並不僅是如此。
這也難怪,縱然是中國的知識分子,自佛教於兩漢之間,由西域傳到中國以來,雖有不少的人接受了佛教,且為佛教的弘揚和實踐做了偉大的貢獻。但是眾所周知,所謂儒、釋、道三家的優劣論爭,尚在其次,而以儒家或道家的立場,主張毀佛滅釋的史實,也是歷歷可數。他們所據的理由是「尊王攘夷」,為了維護中國的國粹,就不得不打倒或消滅來自印度的佛教。這些知識分子,大多不先要求自己理解佛教,便豎起了滅佛的招牌,例如唐代的韓愈,便是典型人物。有些是先有了儒勝釋劣的成見,再來閱讀佛書,並進而採用佛理來充實他們的儒學思想,但仍抱著入主出奴的觀念,排斥佛教,此如宋朝的朱熹,也是典型人物。此後所謂宋明的理學家,無不走著崇儒闢佛的思想路線,他們所持的理由,總以為佛教是出世遁世之學,儒家才是入世治世之學。道家則更有趣,排斥佛教,卻又模仿佛經的形式,抄襲佛典的內容,編造成道教的經典。實則,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僅有方士而尚無道教,毋寧說中國的道教,是由佛教哺育而成的中國宗教;中國的儒學也由於佛教的滋潤而開出了宋明理學的新境界。所以說誰是入世治世?誰是出世遁世?根本難以分辨。如說儒者治世,中國的政治,歷代多以儒學為主,可是王朝的興替治亂,始終都在變動之中,更可以說,近世中國之衰弱,便是整個中國文化所造成的,難道儒教沒有責任嗎?反而是佛教始終以在野的立場,盡化風易俗的義務,未嘗有政治權力的野心,卻從未逃避現實。假如說,佛教果真是消極避世的話,一般人信佛之後,便會脫離世俗,那麼還有誰來向世俗的大眾做宣化的工作呢?假如無人入世宣化佛的教法,佛教不唯不能傳來中國,來了中國也無能深入民間而成為最普遍化的宗教。
當然,現代的知識分子,不會再以中國的儒家為正統而來排拒佛教;但也不是絕對沒有,只是這種思想已不合時代潮流,因為儒家本身也正遭受著各種角度的攻擊,我們倒要反過來同情儒學的處境了。比如今天的世界潮流中,雖有很多歐美及日本的學者研究儒家思想,但其絕不會以儒家的兒孫自居,儒家所說的「道統」觀念,在他們是無法承受的。至於佛教,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研究、在信仰、在實踐,雖然也有不少學者僅將佛教當作學術研究,卻有著更多的人在研究佛教,也信仰佛教。
很久以來,最大的困難,乃是無法使得沒有宗教需求的人接受佛法。不信宗教和反宗教,有三種原因,一種是他們覺得宗教的信仰,對於自己無關緊要,不反對他人信仰,自己則不希望信仰;像這一種人,或可能當其遭遇世事的打擊、變故之時,在無可告援之際,會想到某一宗教的信仰,對自己可能有用,也可能終其一生,不會進入宗教之門。另有一種人對宗教抱有所謂「迷信」的成見,所以反對宗教;但當他們在求知的原則下,接觸宗教的人士或閱讀宗教的書物,經過一段審查的時間之後,就很可能改變反宗教的態度,如要他選擇哪一個宗教,做為終身的信仰,我可斷定他們將是選擇佛教,因為在所有的各宗教中,佛教在表面上雖也不無迷信的色彩,佛教的教義,卻是最不迷信的。再說第三種人,乃是屬於某種主義或思想的忠實信徒,他們對於宗教,打內心起,就存有極深的偏見,要他們不反對宗教,甚至信仰宗教的可能性,縱然是有,也很渺茫。這是世間相的相反處,也是相成處;沒有惡,顯不出善,沒有惡,也無需要善;宗教是為需要的人而存在,卻是為了無宗教信仰的大眾而產生宗教。有了反宗教的人,始能促使宗教精神的歷練與昇華;有了反對佛教的人,才能為佛教帶來新生的機運,所以,在大乘佛教的立場看惡魔,惡魔乃是修持逆行的大菩薩化現。因此,在佛教的立場,唯有盡其在我地努力弘化,絕不憎惡外來的打擊者與毀謗者。
以上所說的三種人,第一種人假如接受了宗教,那是不論什麼宗教,都有可能成為他們信仰的對象;第二種人如果接受宗教,必然是選擇佛教;第三種人終身不信宗教,佛教也不將他們視作惡魔。但是,佛教徒們自己以惡魔的身分來摧毀佛法者,歷史上不曾有過;因為若非大菩薩的化現,擁護佛教、修行佛法唯恐不及,豈敢破壞佛法!佛陀也曾再三叮嚀:佛子愛護佛法,應當比愛護他自己的身命還重要。
不過,已如前述,中國人之信仰佛教者,占的比數很多;真正理解佛教者,占的數目則很少了。原因是一般人所接觸的通俗的佛教信仰,已經變為神佛混淆,甚至被貶為低級的或原始宗教的鬼神信仰;加上少數的知識分子,在文字上對佛教加以歪曲的描述。所以,純正的佛教信仰是什麼?雖已有著佛教的三藏教典,做過極多的解釋工夫,然對現代的一般人而言,讀通佛教的經論,固屬不易,讀完三藏教典,也沒有必要。因此,有許多人,希望以最經濟的時間,即能理解佛教,對佛教得到一個基本的認識,這種概要性的、通俗性的佛教著作,以前不是沒有,唯其多局限於中國佛教的宗派介紹,或僅就某一個觀點介紹,或僅以某一階層的人做為介紹的對象而著筆。那些書,當然都是值得閱讀的文字,所感不足的是未做通盤性的介紹;因為,我們要理解佛教,最好從佛教之所以發生在印度的社會及時代背景為始,然後認識佛陀的人格、佛陀的思想、佛陀的教團,以及教團的發展和演變,歷史的傳流與擴張。佛陀的教義,經過長時間的傳述及註釋,加上廣闊面的繁衍及發揚,本質雖然未變,型態卻因時、地、人物的不同而有了各式各樣的表現;在這些型態之中,確有真正的佛教教義,不過也有不少是和真正的佛教並不相應的東西,我們應向讀者承認這些事實,並指出這些事實。
以下,將根據近世佛教學界,所得最新的研究成果,用中學生即可看得懂的通俗筆法,寫出十萬字左右的一冊書來,以提出問題和解答疑問的方式,將自印度開始的佛教教主、教理、教史、教儀等,做扼要和明確的介紹。
小乘當真不好嗎?
中國是大乘佛教的再生地區,所以中國的佛教徒,不喜歡小乘一詞,一談就是大乘法門的菩薩道與菩薩行,如果被人戴上了小乘人的帽子,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事實上,大乘精神,固然偉大,小乘佛教,也就當真不好嗎?
小乘人的缺點,端在自求解脫,而此解脫之道,卻非佛果的圓滿,所以被大乘佛教斥為「自了漢」、斥為「焦芽敗種」。其實,凡是信仰佛教,而達於聖位的境界,他自己解脫了,也必影響他人走向解脫之道。辟支迦佛是小乘聖者,但如有人供養了辟支迦佛,便可有願必成,也將必可得到解脫之道;佛時的諸大弟子,都是大阿羅漢,阿羅漢是小乘,但是除了少數的例外,絕對的多數,無不盡其所能地去度脫有緣的眾生。許多的阿羅漢,當他們尚未證果之前,專事修持,一旦「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之後,便去積極地為僧團大眾服務了,比如沓婆摩羅子,即是最好的例子,再如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迦留陀夷等,在他們的行誼之中,根本看不出所謂「自了漢」的惰性來。相反地,中國的大乘佛教,比如禪宗的祖師,主張於未悟之前要尋師訪道,參得個「入處」之後,倒要在水邊林下去長養聖胎了。這種大乘精神,豈能不算自了?當然,禪宗的開悟,只是悟得一個「入處」,並非即是證果(即使也有可能證得大乘賢聖的階位),所以開悟的人,未必已能決定不再退轉,所以他們仍要如理修持,長養聖胎,而不立即廣度眾生。
中國佛教之隱於山林,而與人間隔離者,與禪宗的風氣,有著深長的影響,雖然禪宗之隱於山林,仍能吸收新的分子,但此總不能算是大乘佛教所獨有的精神。南傳的是小乘佛教,如說小乘只管自度而不度他人,南傳佛教應該早已滅亡了,實則竟又不然呀!
大乘佛教的義理之高超、境界之廣大,這是無可否認的,也是值得我們大乘佛教徒所引以為榮的。但是中國佛教之未能將大乘精神充分地表達為實際的力量,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甚至以大乘佛教的招牌做為掩護,竟把小乘佛教的美德也拒之於千里之外了!
大乘經論中,每皆訶責小乘,但是也有讚歎小乘的。大家都在好高騖遠地「迷信」大乘佛教(未解大乘勝義,未能如實而行者,僅僅以耳代目,僅僅拾人牙慧,豈不等於迷信),實則尚不足以衡小乘人的心行。故我希望中國佛教徒們,應該返身過來,重新肯定小乘的精神,再談大乘也不為遲(其實,原始佛教中,根本沒有大乘與小乘的問題)。
《涅槃經》中說:「五篇七聚,並是出家菩薩律儀。」
五篇七聚是比丘戒,比丘是聲聞眾,所以嚴格地說,比丘戒是小乘戒,比丘也是小乘眾,比丘之成為大乘眾,乃是由於菩薩戒而來,但是比丘成了大乘菩薩,仍不能因了大乘戒而廢棄小乘戒,以此可見小乘戒的重要性了。
《菩薩戒本經》中說:「若菩薩,如是見如是說言:菩薩不應聽聲聞經法,不應受不應學,菩薩何用聲聞法為?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汙起。何以故?菩薩尚聽外道異論,況復佛語。」
《地藏十輪經》中說:「三乘皆應修學,不應憍傲,妄號大乘,謗毀聲聞獨覺乘法。」
小乘乃是大乘的基礎,如果拋棄了小乘,而光談大乘,除非是大權示現,那就要求升反墮了。可惜,今世的中國佛教徒們,尤其是出家弟子,竟在大乘的外衣下,兩頭落了空,中國佛教的衰微,原因即在於此,如果再不猛省回頭,便要不堪設想了!同道們,不要自欺欺人,自我陶醉罷!試問:我們表現了哪一點是獨有的菩薩精神?除了素食之外,又有多少成績比小乘佛教表現得更好?
有人說,大乘佛教是東方文化的遺產,到如今我們這些大乘佛教徒,竟是破落戶的守財奴了,甚至連守的責任都未能盡到哩!如果再不反省,我們將成大乘佛教的罪人了。
一個出家人,一個受了菩薩戒的菩薩比丘或比丘尼,他既是一個標準的比丘或比丘尼(小乘人),還得是個行菩薩道的大乘人,絕不可以行了菩薩道,便破比丘戒。至於菩薩道者,是指為度眾生、為護眾生,難忍能忍、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那麼又要試問:我們這些菩薩,忍了什麼?行了什麼?又捨了什麼?
我絕不敢毀謗大乘佛教,但我希望大家應肯定小乘佛教的律儀與心行之後,再行大乘的工夫,否則便是懸空了!
佛子能拜鬼神嗎?
我們中國人信佛,大部分是神佛不分的,其實那些神佛不分的佛教徒,如果嚴格地說,他們不是佛教徒,而是神教徒。不過他們之有宗教的信仰,仍是根源於佛教的關係,所以他們本身,不會否認他們信的是佛。
既然神佛不分,他們所崇拜的對象,也就很複雜了,凡是泥塑、木雕、油漆、墨畫的偶像,不論什麼名目的偶像,都在他們的崇拜之列。一般淺知者批評佛教的「滿天神佛」者,也就是指的這一現象。
事實上,他們並不是佛教的正信弟子,他們也沒有皈依三寶,如果皈依了三寶之後,他們就不會如此地「迷信」了!因在三皈之中,就有三項規定:
(一)盡形壽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
(二)盡形壽皈依法,不皈依外道邪說。
(三)盡形壽皈依僧,不皈依外道邪眾。
既然不得皈依外道,自也不會再去崇拜外道的神像了。再說,一般人所拜的鬼神,都是低級的,都是不辨善惡的,敬他者未必得福,逆他者必定招禍,其實那些鬼神,多半是厲鬼之類的邪靈所化。
但是邪不敵正,只要我們皈依了三寶,這些邪靈,自會斂跡,在《灌頂三皈五戒帶佩護身咒經》中說,皈依三寶之後,即有三十六位鬼神之王,隨逐護助。如能再受五戒,每持一戒,即有五位護戒天神,隨逐護身。因此,在《佛說戒消災經》中又說,一人因受五戒,吃人鬼即不敢近身。可見凡是皈依了三寶的佛弟子,一般的邪靈鬼神,不唯不敢受禮,並且還會遙遙地逃避哩!
不過依照《優婆塞戒經》中說,在家的佛弟子們,為了護持舍宅與身命,可以祭祀諸神,如果為了恭敬諸天擁護佛法的功德,供養禮拜,也是可以的,並也可以禮拜世間國王、長者、貴人、老者、有德之人,但那僅為恭敬,而非皈依。在家人,在俗隨俗,但卻不得因隨俗而流俗,而去敬信外道,宣說邪法。同時,禮拜天神,也僅限於擁護正法的天神。否則的話,便要失去皈依三寶的身分了。
至於出家人,無論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絕對不可禮拜任何鬼神,寺院內雖然莊飾護法伽藍的神像,僧人也不得禮拜,否則便是犯戒。
如何理解佛教?
對於中國人而言,不論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習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內。相對地,中國的佛教,也不全同於印度或其他國家的佛教;因為佛教到了中國之後,經過近兩千年的發揚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所以中國佛教,是外來的文化,也是中國自身的文化。可是,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
目錄
上篇 佛陀示現
如何理解佛教?
佛教為何出現在印度?
由人成道的佛陀
佛陀的教化工作
佛陀的根本教義
佛陀的教團
佛陀的晚年
中篇 基本教義
佛教的信仰與教義
因果與因緣
唯心與唯名
活佛與活菩薩
下篇 修持方法
學佛與日常生活
佛教的修行方法
在家居士如何學佛?
小乘當真不好嗎?
佛子能拜鬼神嗎?
觀世音菩薩
念佛與助念
學佛的基礎
上篇 佛陀示現
如何理解佛教?
佛教為何出現在印度?
由人成道的佛陀
佛陀的教化工作
佛陀的根本教義
佛陀的教團
佛陀的晚年
中篇 基本教義
佛教的信仰與教義
因果與因緣
唯心與唯名
活佛與活菩薩
下篇 修持方法
學佛與日常生活
佛教的修行方法
在家居士如何學佛?
小乘當真不好嗎?
佛子能拜鬼神嗎?
觀世音菩薩
念佛與助念
學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