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曾說,發願不但是一種生命的態度,更是生命的方向和動力。
書中三位菩薩的聖德與行願,就是指引我們人生方向的一盞最亮的明燈。
《菩薩行願》的內容分為〈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大願法門、〈普賢菩薩行願讚〉以及普賢菩薩十大願四大部分。聖嚴法師在本書針對菩薩行願的主題,將三位菩薩的慈悲願力,以旁徵博引的方式,做了精闢的註解。
〈普門品〉是《法華經》中與漢地最有緣的一品,它說明了觀世音菩薩名號的來由,以及菩薩如何隨類應化、普門示現、廣度眾生。
介紹地藏菩薩法門的經典包括《占察善惡業報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與《地藏菩薩本願經》,本書擷取三經中與地藏菩薩本誓願力相關的經文,分別加以解說。
普賢行願是《華嚴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普賢菩薩行願讚〉可謂《華嚴經》的心要,普賢十大願更是有「十大願王」的美譽。
本書囊括了三位各具特色的大願菩薩及其相關經文與探討,是讀者認識菩薩行願的最佳入門書。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作者序
本書內容包括原「隨身經典」系列於一九九九至二○○二年間發行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與《普賢菩薩行願讚》三部聖嚴法師講記,並新增了原在一九九七年以英文刊登於《禪》雜誌(Chan Magazine)、首次以中文出版的〈普賢菩薩十大願〉一文,因此更完整地呈現出「菩薩行願」這一主題。
上求無上佛道,下度無邊眾生,是一切諸佛菩薩共同的慈悲大願。雖然菩薩的願望各不相同、各有殊勝之處,但無不是以利益一切眾生為依歸。
觀世音菩薩因曾發願,如果將來自己能利益、安樂眾生,便立刻長出千手千眼,因而成就了廣度眾生的無量方便,以及「千處祈求千處應」的普門示現,成為廣大佛子千百年來的心靈依怙。地藏菩薩的無盡誓願,是在五濁惡世與無佛世界度眾生,而且眾生度盡後才願成佛。普賢菩薩的十大願,則是菩薩諸願中最尊貴的,因而有「普賢願王」之稱。
菩薩修學萬善萬行、難行能行的慈悲「大行」,發起無私無盡、成就眾生的深重「大願」。聖嚴法師在本書中,為三位菩薩的大行與大願,提供了清楚、扼要的概觀。法師講經一向顧及現代人的需求,總是以一般大眾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使讀者獲得最大的利益,本書也不例外。
〈普門品〉的講解,不採傳統科判方式,改以「本論」、「重頌」,以及「結論」三個綱目,做為解說主軸。地藏菩薩大願法門部分,是從三部經典節錄與主題相關的經文來講解,反映出法師常以現代人較習慣的主題單元來講經的特色。普賢行願,則包括〈普賢行願讚〉與〈普賢十大願〉一文的補充,兩篇內容除了一般人較熟悉的〈普賢行願品〉十大願之外,還有普賢菩薩「十種威力」與「圓滿七海」,資訊完整而豐富。
俗話說:「有願必成。」許願,是敦促我們前進的動力。聖嚴法師在《祈願.發願.還願》一書中曾表示,每個人的一生都應該為自己、為眾生、為未來,發清淨而遠大的願,乃至擔負「如來家業」的菩薩行願。我們若是能效法菩薩精神發願、行願、乃至滿願,便是許給自己與這個世界一個美好的未來了。
法鼓文化編輯部
壹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緒論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法華經》第二十五品,因為受到普遍的重視、流通和讀誦,所以又以《觀音菩薩經》為名單行成冊。
這部經從高深的層面來看,極富有哲理,從其簡易面看,又是非常易懂、人人都可接受的經典。
一、《法華經》與〈普門品〉
《法華經》全稱為《妙法蓮華經》,「妙法」意指是一切佛法之中最好的佛法;而將微妙的法句、法義貫串起來,便稱為經。
佛法就像非常微妙的蓮花,蓮花出汙泥而不染,蓮藕營養美味,蓮葉及花朵清潔芳香,花謝了之後會生蓮子,蓮子又可長成蓮花,所以佛教常用蓮花代表佛法的慈悲與智慧。
佛法的智慧能除煩惱,又使我們產生清淨的慈悲;以智慧來除煩惱,以慈悲來度眾生。
至於〈普門品〉的盛行,最早是由於五胡亂華時代的北涼國主沮渠蒙遜害了一場大病,正在群醫束手,百藥罔效之際,有一位來自印度的譯經法師曇無讖,勸他至誠讀誦〈普門品〉即可消障除病,能使身體恢復健康。
沮渠蒙遜就遵照曇無讖法師的指示去做,真的使他那場怪病不藥而癒。因此,不但國主教令國人讀誦〈普門品〉,很多人也自動地讀誦〈普門品〉了。
所以,《法華經》是經中之王,〈普門品〉又成為《法華經》中與我國最有緣的一品。
二、觀世音菩薩的因行與果德
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在顯教和密教中都很受重視,顯教常用的兩部經典中均有特別介紹觀世音菩薩,一部是《楞嚴經》,另一部就是《法華經》。
在《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介紹自己修行的方法,所以稱為因行,也就是在因中修行的法門。
《楞嚴經》卷六記載,在楞嚴會上,有二十五位大菩薩分別敘說自己所證得的圓通法門,最後由文殊菩薩評定,以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最為殊勝。
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聞,而是向內自聞耳根中能聞的聞性,由此做到「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也就是觀察分析世間音聲之虛妄不實,而能不受所動,入於如如不動的大解脫境。不像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別聲音,以致於受外境例如讚歎或誹謗所動,生起貪、瞋、愛、惡的煩惱,促成殺、盜、淫、妄的惡業,再受輪轉生死的苦報。
至於《法華經》則說的是觀世音菩薩的果德,也就是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之後,來廣度眾生,用心耳來聽得、知道一切眾生的聲音,然後處處度眾生,時時度眾生。而〈普門品〉就是說明、介紹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叫作觀世音菩薩,以及他如何廣度眾生。
貳 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
一、地藏的意思
地藏有「堪」和「住」的意思,「堪」就是可以、能夠;「住」就是安定、安穩。地,可以解釋為住處,也可以視為如同母親懷胎的胎藏、孕育眾生的大地一般。地能蘊藏萬物,讓眾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例如,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就是靠著大地,提供我們生活上必需物質的來源。因此,地藏菩薩的大慈悲願,能夠解決一切凡夫眾生生前、死後的問題,提供成佛之前的所有修行法門。
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便說,地藏菩薩成就了眾多不可思議的功德,一如無盡的寶藏,憑藉這些功德力量,能發起堅固的大慈悲,滿足一切眾生的心願。
在《究竟一乘寶性論》中也提到,眾生有一如來藏,如同「地藏」一般,藏著種種寶物,能讓眾生受用不盡;這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如來藏,都有成佛的可能,如同地藏菩薩一樣。
二、地藏菩薩是誰?
地藏菩薩是什麼時候的人?從《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得知,他是在距離現在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以前的一位菩薩,已經度了許多眾生成佛,而他自己還沒有成佛。
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位祖師叫作地藏菩薩。根據《宋高僧傳》所記載,有一位出生在韓國的僧人,俗姓金,名叫喬覺,是一位王族,他在唐高宗永徽四年(西元六五三年),二十四歲的時候落髮出家,法號地藏;後來帶了一條叫善聽的狗,來到中國安徽省的九華山修行了七十五年。於唐玄宗開元十六年(西元七二八年)農曆七月三十日的晚上圓寂,世壽九十九歲。而在至德二年(西元七五七年),同樣是農曆七月三十日那天,這位地藏比丘顯靈,很多人都相信他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於是就為他啟建了一座塔,九華山也因此成為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如今這座塔還在九華山上。
事實上,地藏菩薩究竟什麼時候生、什麼時候圓寂,由於那已是過去無量劫以前的事,我們無法得知。但是,現在很多人把九華山的這位地藏比丘,當作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提到地藏菩薩就把九華山的地藏比丘的故事,做為主要介紹的內容,雖然未必恰當,但就信仰而言,是無可厚非,而且也是有用的,但是要探討地藏法門,還是應該由相關的經典入手。
三、地藏法門的三部經
在藏經中,專門介紹地藏菩薩法門的一共有三部,根據由梵文翻譯成漢文的時間先後次序來說,分別是:
(一)《占察善惡業報經》兩卷 隋 菩提燈譯
(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十卷 唐 玄奘三藏譯
(三)《地藏菩薩本願經》兩卷 唐 實叉難陀譯
此次講座所介紹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共有三部經典,但不是逐字逐句解釋,只是節取每部經典中與地藏菩薩本誓願力相關的經文。其中雖然大同小異,但各有重點,所以還是將它們分別抽離出來向大眾介紹,希望大眾對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能因此而有更正確、有系統的認識。
肆 普賢菩薩十大願
前言
有人希望我能講解普賢菩薩的十大願。大家要明白,雖然這是一位大菩薩的願,但對一般凡夫眾生仍然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我們在東初禪寺,每天早課唱誦的十大願分別是:
一者 禮敬諸佛
二者 稱讚如來
三者 廣修供養
四者 懺悔業障
五者 隨喜功德
六者 請轉法輪
七者 請佛住世
八者 常隨佛學
九者 恆順眾生
十者 普皆迴向
按照佛法所說,佛是諸行圓滿的人,而菩薩只顯現了某個方面的圓滿。佛有四大德相,即是悲、智、願、行圓滿。這四種圓滿佛已經全部證得,而菩薩可能只顯現了其中的一種,例如,觀世音菩薩是代表大悲,文殊師利菩薩是代表大智,地藏王菩薩是代表大願,而普賢菩薩則代表了大行。
《華嚴經》中提到普賢菩薩的次數相當多,而在以闡揚慈悲願力為主的第四十卷裡,更特別以他為中心人物。這一卷講述的就是普賢菩薩的十種大願,並稱之為〈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除了以其願力,還以他的大行而聞名。當別人可能還在發願時,他已經在實踐所發的願。
我們的課誦本中列舉了十種願,但事實上,《華嚴經》提到的是廣大無盡的願力,這在第四十卷中有很清楚的描述。之所以會特別列出這十種願,是因為這部經,在說到圓滿或全體法界時,都會以「十」的數目來表示。因此,「十」在這裡,並不是一個數目字,而是代表著廣大無邊、無窮無盡、無法稱量的無限。
本書內容包括原「隨身經典」系列於一九九九至二○○二年間發行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與《普賢菩薩行願讚》三部聖嚴法師講記,並新增了原在一九九七年以英文刊登於《禪》雜誌(Chan Magazine)、首次以中文出版的〈普賢菩薩十大願〉一文,因此更完整地呈現出「菩薩行願」這一主題。
上求無上佛道,下度無邊眾生,是一切諸佛菩薩共同的慈悲大願。雖然菩薩的願望各不相同、各有殊勝之處,但無不是以利益一切眾生為依歸。
觀世音菩薩因曾發願,如果將來自己能利益、安樂眾生,便立刻長出千手千眼,因而成就了廣度...
目錄
編者序
壹、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緒論
本論
重頌問答觀音聖德
結論
貳、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
前言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講記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結論
參、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
前言
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
後記
肆、普賢菩薩十大願
前言
第一大願:禮敬諸佛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
第四大願:懺悔業障
第五大願:隨喜功德
第六大願:請轉法輪
第七大願:請佛住世
第八大願:常隨佛學
第九大願:恆順眾生
第十大願:普皆迴向
附錄
一、《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二、《地藏菩薩本願經》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三、《普賢菩薩行願讚》唐.不空三藏譯
編者序
壹、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緒論
本論
重頌問答觀音聖德
結論
貳、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
前言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講記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結論
參、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
前言
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
後記
肆、普賢菩薩十大願
前言
第一大願:禮敬諸佛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
第四大願:懺悔業障
第五大願:隨喜功德
第六大願:請轉法輪
第七大願:請佛住世
第八大願:常隨佛學
第九大願:恆順眾生
第十大願:普皆迴向
附錄
一、《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