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一個生態學家的哲思絮語,信手拈來的仍然是胸臆間的天地洪荒。
寫台灣天文地文生文人文,一手爬梳地球與台灣生態前世今生,鮮血淋漓;
一手挖掘台灣隱性禪文化,詠嘆善美。
他說:但順著生命本質、意識本體的自在自如罷了,
我既是這個世界臨終前的看護者,
當然就得開創這世界尚未存在或普遍的善與該然。
他說:露珠再怎麼渺小,內在永遠力求圓滿。
我還是永遠自信,我一樣在台灣的每一步履,
走著再怎麼渺小也是一步的尊嚴。
——畫家陳來興的畫在生態學家的眼裡和心中,
其實和台灣土地根系、文化示現緊密連結,
緣由自根骨血液中台灣人靈魂與心識。
2023年8月撰寫《李岳勳先生外傳》期間,筆者前往「寶覺禪寺」向林錦東前輩(宗心法師)的靈位致意。因林前輩是李岳勳前輩最落魄年代的貴人。禪寺的大雄寶殿殿門皆以木柵為欄,只能在外瞻仰。筆者想看殿中有無歷史沿革,以及方便拍攝,故脫鞋、取下木柵自行入內。入殿後見殿柱右聯、左聯:
寶坊淨地何須掃
覺性空門不用關
哈!佛祖說不關門,隨時可以進出,也不用掃地。
開撰接續前緣的《李傳》時,偶而,叉開來書寫念之飄,沒有標題、一則一則的日誌、隨想或撰寫《李傳》時任何心識流轉……其實,本來就沒有「有或沒有」,本來就是無門的無門關不用關無從開,故輯為《關了無門關之後》。
附錄「來興畫室」
記筆者多年來陳來興作品的觀點,不只是作畫方法論的內在神髓,或是畫家捕捉那個起心動念而振筆急揮的剎那……
作者簡介:
陳玉峯
一生匍匐在地,爬梳台灣山林。
始終以心跳的堅毅,一筆一畫,
刻劃給母土台灣一封封的情書。
生死交融、反芻再三,
不再只是生態調查或學術研究,
而是直扣三世人靈與土地的相關。
台灣自然保育、文化改造的代表性人物。
畢業於台灣大學植物系,台灣大學碩士,東海大學理學博士。
曾任教台大、逢甲、東海、靜宜、成大等多所大學。
著有「台灣植被誌」書系及相關自然、宗教、哲學等著作百餘冊。
1991年創設「台灣生態研究中心」。
2002年創設全國第一所生態學系暨研究所,並捐獻、募款興建生態館。
2003年榮獲第二屆總統文化獎—鳳蝶獎;同年成立「台灣生態學會」。
2012年開創「山林書院」。
2021年重任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
作者序
自序
2023年6月中旬我開撰接續前緣的《李傳》,在腦力、心力不繼時,叉開來書寫念之飄《關了無門關之後》,其實,本來就沒有有或沒有,本來無關,偏偏自囚、自關,何來什麼無門關?更無所謂打開或關閉,馬祖道一(709~788年)古話、死話老早老早已然夠透徹;達摩禪師(382~536年?)的糟粕、真金也了盡,實在沒啥贅語可添足補尾。所以,破題自嘲。
雜念亂飄,除此之外,還有2個臉書上的隨手隨口胡扯。
2023這年,6月完成東南區植被報告、10月結尾《李傳》,然後,過了2個月「半頹廢」的日子,卻開始無法放下呼與吸之間尚有雜念,然後,「臘月」上場,合該進行「年底大掃除」,不是刷存在感,只是向消逝的當下交代,在此,就把這約半年飄東飄西不成東西的東西輯此,提前向自己祭拜。
序也不成序……
陳玉峯
2023.12於大肚台地
編註:
2023年8月撰寫《李傳》期間,筆者前往「寶覺禪寺」向林錦東前輩(宗心法師)的靈位致意。因林前輩是李岳勳前輩最落魄年代的貴人。禪寺的大雄寶殿殿門皆以木柵為欄,只能在外瞻仰。筆者想看殿中有無歷史沿革,以及方便拍攝,故脫鞋、取下木柵自行入內。入殿後見殿柱右聯、左聯:
寶坊淨地何須掃
覺性空門不用關
哈!佛祖說不關門,隨時可以進出,也不用掃地。
本來就是無門的無門關不用關無從開,即如念之飄。
1. 台語說「近廟欺神」,路燈正底下最黑暗,距離的美感帶有龐大的想像;真假不僅是哲學困思議題,有些派別乾脆主張人類永遠不可能瞭解什麼是「真相」,佛教也直斥為「妄相」,跟釋迦牟尼同時代的,所謂「外道六師」之一的散惹耶˙毗羅梨子(Sanjaya Belaṭṭiputta)主張一切事物和真理都不可知的「不可知論」,而採取直觀主義,而傳統台灣人(在此界定為1960年代暨之前出生的台灣人)的認識論則是「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一方面是隱性禪門;另一方面也是「不可知論」。
《六祖壇經》六祖告訴惠明打坐下來,在那個不思善、不思惡的那個時候,就是你的本來真面目,也就是後來蛻變、推衍成為台語「揀你娘生(之前的真面目)」(註:「揀你娘生」四字後來變成台灣古人的口頭禪,可能凡人無能思維,甚至惱羞成怒,一九四五年之後,蛻變為「幹你娘」這個天大的誤解!),然而,六祖這段話,凡人無解,通常只會誤解,因為「不思善、不思惡」是指斷除二元分別意識,是在打坐入定,再進入所謂「四禪天」之際,了悟「六相不現」、「無分別智、證真如」的狀態,是《心經》通篇在形容修行者進入「實相般若」,擺脫了五蘊、六根、六識、十八界或任何思維、意識運作的模式或狀況的形容,根本不必說「度一切苦厄」這句畫蛇添足的贅字;也是《華嚴經》所謂的「無生法忍」,「離一切心意識分別想,無所取著,猶如虛空……」,「……捨一切功用行,得無功用法……一切心意識行,皆不現前……」。而這些形容根本不可言說,或說人類發展迄今的語言、文字、思想、概念、知識系統、AI等完全沒輒的狀況。
如果「不思、不想」是證悟,則醉到不省人事、植物人、死人,經常都是佛陀。
2. 繼台東調查計畫案的第十一、十二章趕完成(5月26至29日野調,5月30日至6月7日整理照片、樣區並撰寫兩章),6月8日至15日將北海岸小書勉強完稿。一種精神力的透支或無力感襲來。較真切、直接、生活點滴中,我承受的,多半是負面的、否定的、一無是處,卻又矛盾的指責或怨尤的變型,長年如此,而我生命的原力並未打折扣,一件一件腦波工作同樣地,很不完美地完成。此間,未能消弭殆盡的外力餘波,多少還是形成我消極、退縮於世事(2023.6.16)。
3. 多層次甚至常人所謂跳躍的抽象思維,讓聽者感受不知所云,然後我又接二連三丟出必須靜心思維才能把握的,硬梆梆的一段段話,聽者充其量只能感受內容之外的直覺意象。而我每次演講前,都會要求自己該如何有助於聽眾,又不願只成為「諮商類」,此間就得靠臨場動機的善巧方便,久之,自己會厭倦自己,因為我比較適合馳聘「虛空」境。(2023.6.16)
自序
2023年6月中旬我開撰接續前緣的《李傳》,在腦力、心力不繼時,叉開來書寫念之飄《關了無門關之後》,其實,本來就沒有有或沒有,本來無關,偏偏自囚、自關,何來什麼無門關?更無所謂打開或關閉,馬祖道一(709~788年)古話、死話老早老早已然夠透徹;達摩禪師(382~536年?)的糟粕、真金也了盡,實在沒啥贅語可添足補尾。所以,破題自嘲。
雜念亂飄,除此之外,還有2個臉書上的隨手隨口胡扯。
2023這年,6月完成東南區植被報告、10月結尾《李傳》,然後,過了2個月「半頹廢」的日子,卻開始無法放下呼與吸之間尚有雜念,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