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作者以文物、文獻及文字三重辯證法,做為學術研究的依據,並以敬天、法祖思想為依歸,壇墠、祠祀文物作憑藉,將研究心得輯錄為本書的七個章節;其內容分別為「從牛河梁遺址論先秦壇廟制度之遞嬗」、「鳧黳文化考-兼論高壇立鳥的公尸象徵」、「陶匏祭天的鳥紋符號探析」、「從命樹論搖錢樹之內涵與源起」、「瓊林蔡氏廟尸祭遺風考」、「和田玉與玉文化發展關係之比較研究」及「從良渚文化談海上絲路-兼論玉石之路、陶瓷之路的發展」。全書計15萬餘字,彩色圖版16、黑白圖版79。總括全書以「敬天法祖」為主軸,旁及禮祭天地的玉石、陶瓷、青銅等文物,並透過工具、物質文明發展之軌跡,貫串終始,以期對敬天法祖思想的禮俗和沿革有全面性之梳理。
大量運用出土考古發掘報告及文獻資料研究分析而成,不僅對考古發現如:紅山文化的壇、廟、冢形式有所考證,以及「高壇立鳥」是「祖考」的公尸象徵,陶匏是「壇壝」祭祀的符號標誌,搖錢樹是《太平經》中「命樹」的寓意等,都有深入且詳盡的剖析;另外,金門瓊林蔡氏家廟「尸椅」的論證,以及玉石之路和陶瓷之路、絲綢之路三者的關係密切,並進而印證玉文化發展中,玉石和切、磨工具的砂輪─即出土中的陶紡輪,實是相輔相成,這是考古界長期以來亟欲破除的迷惑,本文則清晰予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