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騰先生說:詩而稱『小』,當然是因他的體製,短短數句(行),自成首尾圓貫的形構,表達詩人一個完整的原創意圖。然而,『小』如何界定?既曰『小』,又得滿足詩意的要求,那麼他到底具有什麼樣異於『大』(長)詩的品質?假如要繼續追問下去,譬如說,在中國,小詩是否有其源遠流長的傳統?現代的小詩和古代之間有無牽繫之可能?外國的小詩情況又是如何?和中國有何異同?更進一步說,『小詩』和散文中的『小品』、小說中的『極短篇』,在其原質上是否有匯通的可能?對於這樣的一本書,我們是不必去計較誰選誰不選,選這首選那首的問題,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導讀」,張默的訴求對象不是專家,不是詩人,而是一般讀者,所以持以進入這首小詩內在的世界的基本資料頗為豐富,其「導讀」大都包含四部分:首先是原詩及其出處,其次是詩人生平簡介、其詩的一般性,最後才是此首小詩的析讀,輔以「附記」,則張默此書已不僅是所選小詩的導讀,同時亦是一部當代六十八家詩人的資料庫了。
在本書中,張默先生自認對小詩的選擇範疇相當廣闊,一首上乘的小詩,似乎可以臻至晶瑩亮麗、語近情遙的境界。張默先生在揀取它們時,幾乎每一首都細讀五遍以上,力求每一首在詩思、詩情、詩趣方面都有嶄新的建樹。同時在選擇的過程中,由於讀過的小詩不下千篇,對今後小詩繼續發展下去的可能危機,願意率真提出,供有心人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