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6 項符合

金門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5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隨著一種本能往前走的生活方式 ...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3/01/17
隨著一種本能往前走的生活方式 ──再讀吳鈞堯「金門」   這本書裡,作者以前童年時覺得很神奇、很神秘的事,現在覺得他媽的沒什麼,我忍不住展眉竊笑起來,因為實在非常心有戚戚焉。   就像作者幼年時可以睡在樹上而不掉下...
金門 金門

作者:吳鈞堯/著 
出版社:爾雅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6-20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圖書名稱:金門

時而感傷時而懷舊,為我們一一揭開金門的神秘面紗。
從前的戰地,今日的旅遊觀光景點,隨著吳鈞堯細膩誠摯的筆端,讓我們終於瞭解金門人心中曾經的痛,金門人寫金門事,格外扣人心弦!
金門大特寫,這是一冊全方位有關金門的書,任何離開金門的子弟,都應人手一冊。
吳鈞堯說:「我以寫作溝通、表達、排遣、抒發,以交功課的自勵態度參賽,得獎最好,不得獎也獲得了作品的完成。挫折是書寫以來經常的伴侶,我很習慣,也很感激,除了完成作品的痛快外,沒有想過可以用寫作獲得什麼,那不是一個人能力所及之事。」不可諱言的,他仍是得獎常勝軍。他又說:「風格是人的投射 追求風格應該反求諸己,進一步認識自己,才能水到渠成,而非套用他人風格。」對自己如是要求,可見他的文章很是可觀的!
我的斷代島《金門》
多年前任職《時報週刊》時,詩人林彧(我的上司)曾說,文學無非都在整理記憶。不知你是否認同,但這卻適當地形容了這本散文。
活在當下卻不知當下因何而來一直是我的困惑。但,這個謎一般的當下從我誕生金門即已如此。窮人種田、捕魚,富人經商,大家都一心想逃離這個島,到另一個島過理想中的美麗生活。
族人普遍不識字,要瞭解歷史有其難度,根據已逝世的二伯母說,祖先們原是海盜呀,為躲避官府追緝,渡海到金門。我相信這個說法(我也找不到其他說法),我的祖先像是從曾祖父那一代開始,曾祖父以前便無從追蹤,從小到大,我也沒有聽鄉人談過祖先的事,每一個世代都像一個斷代,我們活在海濤跟樹濤之間,賴捕魚、種田過活。
我的世代也是個斷代。不識字的族人缺乏可以講演歷史的人,我只能活在斷代裡。我的斷代仍種田、捕魚,農作物有花生、地瓜、玉米、高粱等。很多事情在我出生前已經存在,懂事後,便把這些事實當成真實看待。我沒有太大好奇心探究、追蹤,或許,金門本身就是一個斷代島,每個金門人都奉台灣島如神明島,心態扭曲,對周遭事、物,只有逃離跟嫌棄的份,不容易產生好奇跟關心。
比如說,我一直以為高粱酒是金門的歷史之一,後來才知道高粱酒是軍隊進駐以後才有的,胡璉將軍鼓勵金門人種高粱、釀美酒,撫慰駐軍的寂寞跟鄉愁。我以為的歷史其實這麼短。
就讓這本書是一個斷代吧。我寫我經歷過的事,試著寫出不為人知的金門生活跟心聲。當然有傷感跟鄉愁,有不足跟稚嫩,然而,歷史不過就是線的連接,連續不綴,終於成為連綿的時間之線。
本書獲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創作補助。當時,吾兒小雨剛剛誕生,我離開《時報週刊》當了一年的專職奶爸,我一直記得青黃不接時,那些給予鼓勵的人。他們或許不會記得那些事,那對他們來說,不過小事一樁。我從陳祖彥女士接下《幼獅文藝》主編後,終於有機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也算推己及人,用以回報那些鼓舞過我的人。而編輯當久了,也發現不凡的著作不必皆由我完成,我只要看著它及促其完成也就夠了(甚至我看不見、也無法促其完成)。
這本書能夠順利出版,得感謝隱地先生,從接洽到出版,隱地先生所表現的文學出版人精神,令人敬仰,就算我花一輩子的時間去遺忘,也遺忘不了。
一九六七年生於金門小村「昔果山」。原名「吳均堯」,老師歐陽文厚先生覺得「土」多了些,正式更名為「吳鈞堯」。國中小學時常獲得學校作文比賽優勝,高中時開始寫詩。曾獲《聯合文學》小說獎佳作獎、《台灣新聞報》年度小說家獎第二名、《中央日報》短篇小說獎第一名,《聯合報》短篇小說獎第三名,梁實秋散文佳作獎、《中華日報》觀光文學獎佳作、教育部散文獎第一名、《時報》短篇小說獎評審獎等。已出版有散文集《單性情人》、《龍的憂鬱》、《那邊》、《金門》及小說集《情幻色影》、《女孩們經常被告知》。


商品資料
  • 作者: 吳鈞堯/著
  • 出版社: 爾雅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6-20 ISBN/ISSN:957639340X
  •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50頁 開數:18.8 x 13 cm
  • 類別: 中文書> 華文文學> 小說
圖書評論 -   評分:
 隨著一種本能往前走的生活方式 ...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3/01/17
隨著一種本能往前走的生活方式

                     ──再讀吳鈞堯「金門」



  這本書裡,作者以前童年時覺得很神奇、很神秘的事,現在覺得他媽的沒什麼,我忍不住展眉竊笑起來,因為實在非常心有戚戚焉。



  就像作者幼年時可以睡在樹上而不掉下來。



  那本書背後的那個時代讓我感覺到,那是民國早期,是在一種經濟比較拮据、比較貧困,大家物質條件都很缺乏的情況裏面,可卻擁有的一種很親密的感情,是一種非常非常親密的感情。我想,曾經很多人有過疑問,出生在金門、成長在金門,難道就是為了給予我們一生的失敗與不幸嗎?難道不離開金門馬祖僅僅能夠譜出的人只能是所謂為國為家的那種屬於友誼或者是忠誠的悲壯故事嗎?但即使如此,我相信在很多人對於專屬這座海島潮濕的記憶裡,這裡就像是我這客居異鄉遊子心裡永遠暖和的嘉南平原。



  所以即使遠遠的離開了這座島嶼,仍是遙望著島的身驅,煎熬著心靈。於是作者寫著,僅僅能夠做的也只能夠是重新為每場記憶命名,讓每一個名字都與金門有關。書寫、回憶,彷彿是回到了幼年的時光,進入全新的浪漫時期,以曲折的語言來表達情感,但其實靈魂已被折磨成一排歷霜的樹幹,因為我可以從其間讀出一些屬於時間的創痕。



  但這樣的靈魂仍把這裡當做最後的依靠,在最疲憊的時候,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這裡,一個落寞的人終於還是要走回這裡,終是要回到這座島的懷抱,以獲得希望與再生。即使大江南北都走遍了,但幾乎是伴著這個島嶼一起成長的,那並不是單純的一種,茫然的、淒淒的、雙手空空折回去的心情,彷彿只是讓生命走回原始的虛無,而是一種從什麼地方來,就回到什麼地方去的心情,就像是蜀山傳中章子怡說的:軍人是永遠不允許自己處於下風的,而在島上出生的孩子懷抱的都是一種類似這樣的心情。



  我想,那是因為世間的路雖有很多,在人在天涯覺得彷彿是路在走我,只有在故鄉才會有我在走路的感覺吧!



  循著作者的記憶,我走向濱海的小漁村,腳板踏入向晚既潮且暖的沙灘,拔起來就是一個淺坑,我是台北來的孩子,幼時海邊淹死小孩的新聞時有,於是小時候海邊母親是不准去的,後來發生陸正綁架撕票案,連制服上的名牌都得拆下,只鏽學號,我矮下身子,握不住手心裡的沙,彷彿歲月的日日年年,我突然覺得也許我現在的這種舉動果真是無聊極了。瞬地抬頭,一個女人帶著孩子從遠遠的後方走下來,我注意到了,但他們畢竟沒有向我走來,女人是來幹活的,孩子大概是跟著來玩的,孩子們歡笑嬉戲的聲音傳得很遠,向晚凝重的空氣因他們而生動起來,而不久後那女人的臉上沾著她滿佈沙土的手去擦拭汗水時所留下的一抹抹污痕,而我們彼此觀望,彷彿把彼此都看成一種風景,她銀白的髮絲在風中激烈地飛揚了起來,這一刻,我突然想起母親來了。



  在廣大迷茫的世界裏,人要維持本色、安於本色,保有那一點赤子之真,是何等不易?許多時候,為了某些謊謬的理由,甚至是為了某些我們所不能了解的原因,我們便在這個世界上迷失了、離開了。就像那些離開金門的—例如作者,或是離開台北的—我。接下來,我們各自可能面臨更單純或者是更複雜的問題,也許我從作者那兒所感受到的回憶、觀注觀看人生的方式是很有趣的,但以這種姿態去閱讀這樣平淡的、卻又極度不捨的回憶,真是教我打從心裏難過的呀!



  我對於自己的幼年沒有留記太多,我只是在十二歲那年在筆記本的某處寫下了某日的心情日記,那是為了那個雨天和某個遺忘了的原因,而且那還是父親為了改變我的看法,讓我寫下,我才試著記下那件事的,可以說,除了記憶,我幼年時的書面記憶沒有太多,後來沒有多久,我便進入了生命中的狂風暴雨期,一昧反抗,自私又狂妄,橫衝直撞。



  但我的記憶裏最早的開始應該是月光……,因為在幼年時的我書桌前有一扇對著大馬路的窗,那扇窗是我生命中溫暖而又甜蜜的回憶,總覺得自己歲歲年年都記得這扇微不足道的窗,彷彿作者的記憶力一般強韌而且固執、敏銳,可我有些部份非常遲鈍,不及作者的視覺那般十分精確敏感,對空間很有感覺,讓我甚至可以就捧著那本書,就彷彿走回到他的童年。但在這座島上路邊、樹林裡不馴的野草仍然固執的到處蔓長,我可以從它們身上蹂躪而過,但是它們絕不因此受傷,或因此而滅絕。



  那一段歲月,是多少的生離死別,滄海變桑田,我想那應該就像是前世的一首歌謠唱在今生,剪不斷,理還亂,那謠裏雲籠霧罩,撥開是渾黃的江山如夢,低低尋去,那中原搬遷的百姓家,倒又像抗戰時期的木刻版畫,特有一種雜亂中的人生的真實,然後簡明寫實的線條又是不帶情緒、解脫了悲歡離合的,彷彿一幅月兒彎彎照九州。四十年代的作者尚未出生,也許現在正看著我寫著的你那時候也還太小太小,但我們這些寫字的人彷若一粒石子,那樣用心用力的朝那樣的歲月投擲下去,而依然是時代的長流泱泱的無語嗎?



  童年裡的記憶彷彿永遠是那樣子的,疊在牆邊的美軍罐頭可以吃上好長一陣子,而當時的紅衛兵把孔子廟燒掉了,有些人被綁成了一整排,頭上戴著高高的白帽子走在街上,當時我並不知道那就是空前絕後的文化大革命,事實上我出生於那一年,我正忙著長大,所以,當時我只是在與台灣的千餘萬名中國人同生於這場浩劫之外。

	

  現在,我單身,還算年輕,但卻不是個有抱負的年輕人,衣櫥裏有好幾套沒有在穿的洋裝,以及各式各樣的鞋子,但不勤於打扮自己了。曾經寫過一兩首詩,但現在不寫了,可還是喜歡看,有時想,也許,別人的詩我看不懂時,自己寫的詩別人也看不懂吧!



  但我讀得懂這書,而且讀得出心得,仔細想來未必荒唐。



  就像自從我到金門後,耳朵裏就不停地灌進許多與台灣迥異陌生的方言,就連高山啦、平原啦、森林和沼澤、城市與鄉村也十分不同,但在這裡,我仍然堅持講國語,也拍過一些色彩艷麗的照片,但總是躲在畫面的最偏一角,或許是因為那裏仍窩藏著一些陰而暖的感覺,我不大喜歡太被觀注,就像離金遊子們的口袋中那些已經快爛掉的照片,父親、母親、兄弟和姐妹,數十年過去了,親人依然未曾老去,親和地貼在某些人胸前最接近心跳的地方,日日夜夜溫溫柔柔地叮嚀他,天黑之前早點回家。
 隨著一種本能往前走的生活方式 ...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3/01/17
隨著一種本能往前走的生活方式

                     ──再讀吳鈞堯「金門」



  這本書裡,作者以前童年時覺得很神奇、很神秘的事,現在覺得他媽的沒什麼,我忍不住展眉竊笑起來,因為實在非常心有戚戚焉。



  就像作者幼年時可以睡在樹上而不掉下來。



  那本書背後的那個時代讓我感覺到,那是民國早期,是在一種經濟比較拮据、比較貧困,大家物質條件都很缺乏的情況裏面,可卻擁有的一種很親密的感情,是一種非常非常親密的感情。我想,曾經很多人有過疑問,出生在金門、成長在金門,難道就是為了給予我們一生的失敗與不幸嗎?難道不離開金門馬祖僅僅能夠譜出的人只能是所謂為國為家的那種屬於友誼或者是忠誠的悲壯故事嗎?但即使如此,我相信在很多人對於專屬這座海島潮濕的記憶裡,這裡就像是我這客居異鄉遊子心裡永遠暖和的嘉南平原。



  所以即使遠遠的離開了這座島嶼,仍是遙望著島的身驅,煎熬著心靈。於是作者寫著,僅僅能夠做的也只能夠是重新為每場記憶命名,讓每一個名字都與金門有關。書寫、回憶,彷彿是回到了幼年的時光,進入全新的浪漫時期,以曲折的語言來表達情感,但其實靈魂已被折磨成一排歷霜的樹幹,因為我可以從其間讀出一些屬於時間的創痕。



  但這樣的靈魂仍把這裡當做最後的依靠,在最疲憊的時候,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這裡,一個落寞的人終於還是要走回這裡,終是要回到這座島的懷抱,以獲得希望與再生。即使大江南北都走遍了,但幾乎是伴著這個島嶼一起成長的,那並不是單純的一種,茫然的、淒淒的、雙手空空折回去的心情,彷彿只是讓生命走回原始的虛無,而是一種從什麼地方來,就回到什麼地方去的心情,就像是蜀山傳中章子怡說的:軍人是永遠不允許自己處於下風的,而在島上出生的孩子懷抱的都是一種類似這樣的心情。



  我想,那是因為世間的路雖有很多,在人在天涯覺得彷彿是路在走我,只有在故鄉才會有我在走路的感覺吧!



  循著作者的記憶,我走向濱海的小漁村,腳板踏入向晚既潮且暖的沙灘,拔起來就是一個淺坑,我是台北來的孩子,幼時海邊淹死小孩的新聞時有,於是小時候海邊母親是不准去的,後來發生陸正綁架撕票案,連制服上的名牌都得拆下,只鏽學號,我矮下身子,握不住手心裡的沙,彷彿歲月的日日年年,我突然覺得也許我現在的這種舉動果真是無聊極了。瞬地抬頭,一個女人帶著孩子從遠遠的後方走下來,我注意到了,但他們畢竟沒有向我走來,女人是來幹活的,孩子大概是跟著來玩的,孩子們歡笑嬉戲的聲音傳得很遠,向晚凝重的空氣因他們而生動起來,而不久後那女人的臉上沾著她滿佈沙土的手去擦拭汗水時所留下的一抹抹污痕,而我們彼此觀望,彷彿把彼此都看成一種風景,她銀白的髮絲在風中激烈地飛揚了起來,這一刻,我突然想起母親來了。



  在廣大迷茫的世界裏,人要維持本色、安於本色,保有那一點赤子之真,是何等不易?許多時候,為了某些謊謬的理由,甚至是為了某些我們所不能了解的原因,我們便在這個世界上迷失了、離開了。就像那些離開金門的—例如作者,或是離開台北的—我。接下來,我們各自可能面臨更單純或者是更複雜的問題,也許我從作者那兒所感受到的回憶、觀注觀看人生的方式是很有趣的,但以這種姿態去閱讀這樣平淡的、卻又極度不捨的回憶,真是教我打從心裏難過的呀!



  我對於自己的幼年沒有留記太多,我只是在十二歲那年在筆記本的某處寫下了某日的心情日記,那是為了那個雨天和某個遺忘了的原因,而且那還是父親為了改變我的看法,讓我寫下,我才試著記下那件事的,可以說,除了記憶,我幼年時的書面記憶沒有太多,後來沒有多久,我便進入了生命中的狂風暴雨期,一昧反抗,自私又狂妄,橫衝直撞。



  但我的記憶裏最早的開始應該是月光……,因為在幼年時的我書桌前有一扇對著大馬路的窗,那扇窗是我生命中溫暖而又甜蜜的回憶,總覺得自己歲歲年年都記得這扇微不足道的窗,彷彿作者的記憶力一般強韌而且固執、敏銳,可我有些部份非常遲鈍,不及作者的視覺那般十分精確敏感,對空間很有感覺,讓我甚至可以就捧著那本書,就彷彿走回到他的童年。但在這座島上路邊、樹林裡不馴的野草仍然固執的到處蔓長,我可以從它們身上蹂躪而過,但是它們絕不因此受傷,或因此而滅絕。



  那一段歲月,是多少的生離死別,滄海變桑田,我想那應該就像是前世的一首歌謠唱在今生,剪不斷,理還亂,那謠裏雲籠霧罩,撥開是渾黃的江山如夢,低低尋去,那中原搬遷的百姓家,倒又像抗戰時期的木刻版畫,特有一種雜亂中的人生的真實,然後簡明寫實的線條又是不帶情緒、解脫了悲歡離合的,彷彿一幅月兒彎彎照九州。四十年代的作者尚未出生,也許現在正看著我寫著的你那時候也還太小太小,但我們這些寫字的人彷若一粒石子,那樣用心用力的朝那樣的歲月投擲下去,而依然是時代的長流泱泱的無語嗎?



  童年裡的記憶彷彿永遠是那樣子的,疊在牆邊的美軍罐頭可以吃上好長一陣子,而當時的紅衛兵把孔子廟燒掉了,有些人被綁成了一整排,頭上戴著高高的白帽子走在街上,當時我並不知道那就是空前絕後的文化大革命,事實上我出生於那一年,我正忙著長大,所以,當時我只是在與台灣的千餘萬名中國人同生於這場浩劫之外。

	

  現在,我單身,還算年輕,但卻不是個有抱負的年輕人,衣櫥裏有好幾套沒有在穿的洋裝,以及各式各樣的鞋子,但不勤於打扮自己了。曾經寫過一兩首詩,但現在不寫了,可還是喜歡看,有時想,也許,別人的詩我看不懂時,自己寫的詩別人也看不懂吧!



  但我讀得懂這書,而且讀得出心得,仔細想來未必荒唐。



  就像自從我到金門後,耳朵裏就不停地灌進許多與台灣迥異陌生的方言,就連高山啦、平原啦、森林和沼澤、城市與鄉村也十分不同,但在這裡,我仍然堅持講國語,也拍過一些色彩艷麗的照片,但總是躲在畫面的最偏一角,或許是因為那裏仍窩藏著一些陰而暖的感覺,我不大喜歡太被觀注,就像離金遊子們的口袋中那些已經快爛掉的照片,父親、母親、兄弟和姐妹,數十年過去了,親人依然未曾老去,親和地貼在某些人胸前最接近心跳的地方,日日夜夜溫溫柔柔地叮嚀他,天黑之前早點回家。
 青春不滅,此城不傾-讀「金門」...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2/10/14
青春不滅,此城不傾-讀「金門」有感



文學無非都是在整理記憶

                        --「金門」我的斷代島(代序)



  看到這句話,我彷彿能見著作者在形容時的惆悵,忽然覺得很能夠理解,因為這本書,無非是那些個有關屬於所有金門的五年級生,童年的嬌癡、童年的愚騃、童年的異想,但作者吳鈞堯先生,生於民國五十六年,卻於民國六十八年就遷居台灣,所以,作者在金門生活的時間,其實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但作者仍能夠清晰的舖陳,甚至連童年的氣味都不曾忘記,但事實上,童年常常是嗄然停止的,倉促的沒有防備的就結束了,我想,我們其實都不喜歡這樣的形勢,卻無力更改。



  尤其是人長大了,會愈來愈需要一個地方,作為屏障,收藏軀殼,抵抗城市。



  這本書同時也奇異的讓我開始回想起我的童年,其實金門島上,目前佔了相當部份的都是外地來的人,但儘管如此,卻還是稀釋不了金門島原有的氣味,使得我這個外地人,在客居異鄉的一年三個月裡,對金門人有了更深層的想法。我理解,這本書之所以為什麼會引起的那些熱烈的、感觸極深的迴響,甚至於,對我也是,儘管我也曾經數次在這座島嶼上突然感到困惑,忽然識到在異鄉的深沉孤寂,所以,一個異鄉人該如何去表達閱讀這本書的動機與感觸?



  老實說,我有資格嗎?



  常常有人問我:「妳是……金門人嗎?」我總是微笑的搖搖頭,其實一時也摸不著頭緒,不曉得自己究竟是哪裡可疑,但那人通常會繼續以一種奇異的目光注視著我,彷彿我是他認識的某某某。



  我知道,毋論怎麼看,我都還是像個城市來的人。

今年二十六歲,其實我來自於台北,來自於那個連國姓爺也心繫的台灣。



  書中所著的那些,孩童的嬉戲、笑鬧、叫嚷聲,多年之後,我彷彿還能聽到,老實說,我是「中原」長大的孩子,也就是來自於金門囝仔普遍憧憬的那個地方,但此時,我卻深深地羨慕起他們擁有的冒險與隨緣的雙重快樂。在蛇與碉堡、野墳與樹林間,孩子們總往山裡往田裡去玩,所以,因為曾經隻身走在外光大氣之外,他們才會對物候的變化頓生切膚之感。



  我出生的那一年,還是個處變不驚、莊敬自強、愛用國貨的時代,金馬離島仍然固守防線,實施政地戰務,建構工事、保密防碟,而作者生長的那個年代,長達二十年砲彈的慣性騷擾,不宜生存、不宜生活,卻宜於聽聞反攻號角,舉槍向同樣面容的敵人殺戮。



  在那樣一個風雨飄搖、民生困頓的年代,那是個沒有辦法的選擇。



  然則台灣經濟起飛,社會祥和,民生樂利,整個台灣社會的富裕,使我的整個童年水漲船高過的很快樂,儘管父母親都十分忙碌,但家裡給我買了很多童話故事書來讀,像是東方少年、新學友,我甚至擁有成套的童話故事錄音帶和自己的玩具,有屬於自己的一張書桌、屬於自己的小床舖、還有屬於自己的房間。大約十年後,整個台灣都為楚留香瘋狂,一間接著一間的麥當勞,晴光市場的外國貨。



  那時候的台灣大概就是這樣了,甚至更好。



  隔著歲月的煙塵,我與作者一笑相逢,經過閱讀一個利用自己雙手撰寫的有關於一個離島的小孩離家到台北的遊子故事,而我目前正確實實實的在這裡經歷了人生歲月,只不過我所熟識的,則是民國九十年的金門。



  不過,很多事,有所變,有所不變的吧!藍天戲院還在的啊,我特別去找過了,那天沒有下雨,但強勁的風捲翻我的衣襬,一走進戲院就覺得門板、地板都在泛潮氣,這股反潮的臭味,混在排水溝裡。戲院裡的門都已經上了鎖,只有一道虛掩的門可以開啟,但想必很久沒有開空調了,於是門裡有一股舊地毯的怪味,空氣裡也總是覺得有股霉味,彷彿是垃圾沒有倒乾淨,而有多少人童年的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如果他們看到現在的藍天戲院,會不會感到難過?目前的髒亂頹圮彷彿是見證了她最美好的歲月已經過去,而良人搬遷不及乾脆離境?



  對我而言,去到藍天戲院、山林裡的碉堡的那些探險的感覺就好像是小時候打開了一盒新的喜餅禮盒,雖然媽媽規定我一天最多只能吃兩塊,但我最想做的事就是每種不同的餅乾都吃一塊,儘管每座碉堡都十分相似,但每次仍興緻勃勃的想要每個都進去看看。所以,即使整座戲院髒亂不堪,只有提款機的燈仍亮著,我仍踮腳去看,機器運作正常,但也許也只有附近的阿兵哥會過來領錢,領完就走,頭也不回的,我相信,沒有多少人會對一座破落的戲院有興趣,也許光是她的臭味就令人十足的抗拒,但,他們在逃什麼?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的電視機裡有新的劇碼上演,但在寄異異鄉的單身女子心裡,那屬於藍天戲院曾經有過的故事卻牽動了我整夜的思緒。看電影這回事,在金門儼然是一厥不振的行業,就像我上回到金城育樂中心看電影,除了我,沒有別的客人,那時我想,怎麼?現在的人都不時興看電影了嗎?而,電影會為我一個人放映嗎?



  你知道,若是能夠揀一個沒事的下午,和親愛的朋友一起看場電影,那是種重飲可爾必思的甜蜜,但是過去毋論再美好,我們都回不去了。



  我想,也許藍天戲院本身就是一部足以讓很多人感到鼻酸的電影。



  然後,步出戲院,我的布鞋踩踏在葉子上,每走一步都是破碎的聲音,掬起一把秋意,我踏入秋季,遇到那個總是喜歡在秋天寫作文的阿之。



  其實,在八歲大的阿之後,因為無法急時後送而死去的例子仍不曾停止,基於交通的仍然不便、氣候詭譎多變的因素,仍有許多人在這座島嶼上,出出入入,在生命的渡口輪迴,蒙受死亡的陰影威脅。後來,阿堯對俊明說:「你知道嗎?阿之從小就喜歡你了。」這只是一小句話,但他說的很艱難,冰雪聰明的阿堯對世事有洞澈的觀察,而來不及說出口的話,總是那樣令人遺憾,但在數十年之後,阿堯再說並且寫出來,付印裝訂,將那段每一天有阿之、阿福、俊明和芭樂的日子刻劃在心版上,用青春虔誠的裝訂起來,讓逝去的愛情終於變得美麗,不再有遺憾。



  她生命中的其它人,用自己剩餘的生命作為一種見證,把她作為美麗新娘的夢想與回憶都儲存起來,變為永恒。



  所以,其實阿之沒死,童心恒在。



  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天,我後面就坐了一個男生,他是學校一位老師的兒子,也是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他常常拉我的辮子讓我回過頭跟他說話,後來有一天,我們排路隊,但那天他在放學路上告訴我,他喜歡班上二十一號到二十八號其中的一個女生,然後問我:「妳到底有沒有喜歡的人?」我說有,「我可以問他是誰嗎?」他那種小心翼翼的樣子,令我發笑,但我說,是一號到八號的其中一個,不過不是一號也不是二號。



  但你知道個男生是幾號?他是三號。



  其實很多事情,即使當初說了出來,人生也並不會變的不一樣了,只是我仍恒久而且滿心歡喜的記得這回事,往事泛濫,笑意總是從心底泛淹起來。偷渡回去時光的海洋,我們總能一次又一次重新感受幼時的那一段美好和傷痛,直到返回現在,偶爾能從其中找回幼年的自己,儘管每一次總是會得到一些東西又失去一些東西。



  作者以紙筆即興的記錄了一個五年級生對於這座島嶼、這個城市的印象:翟山坑道、樹林碉堡、休憩的老人、廢棄的農具……其實,這些地方也留駐了觀光客的眼光,在觀光客以自身為軸,以背景為補的構圖按下快門的同時,竟然也將這樣的畫面擷取入鏡,他們眼中的金門竟然這般有趣。



  而我,則從影象的深處看見了金門遊子們輕忽的鄉愁。
 青春不滅,此城不傾-讀「金門」...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2/10/14
青春不滅,此城不傾-讀「金門」有感



文學無非都是在整理記憶

                        --「金門」我的斷代島(代序)



  看到這句話,我彷彿能見著作者在形容時的惆悵,忽然覺得很能夠理解,因為這本書,無非是那些個有關屬於所有金門的五年級生,童年的嬌癡、童年的愚騃、童年的異想,但作者吳鈞堯先生,生於民國五十六年,卻於民國六十八年就遷居台灣,所以,作者在金門生活的時間,其實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但作者仍能夠清晰的舖陳,甚至連童年的氣味都不曾忘記,但事實上,童年常常是嗄然停止的,倉促的沒有防備的就結束了,我想,我們其實都不喜歡這樣的形勢,卻無力更改。



  尤其是人長大了,會愈來愈需要一個地方,作為屏障,收藏軀殼,抵抗城市。



  這本書同時也奇異的讓我開始回想起我的童年,其實金門島上,目前佔了相當部份的都是外地來的人,但儘管如此,卻還是稀釋不了金門島原有的氣味,使得我這個外地人,在客居異鄉的一年三個月裡,對金門人有了更深層的想法。我理解,這本書之所以為什麼會引起的那些熱烈的、感觸極深的迴響,甚至於,對我也是,儘管我也曾經數次在這座島嶼上突然感到困惑,忽然識到在異鄉的深沉孤寂,所以,一個異鄉人該如何去表達閱讀這本書的動機與感觸?



  老實說,我有資格嗎?



  常常有人問我:「妳是……金門人嗎?」我總是微笑的搖搖頭,其實一時也摸不著頭緒,不曉得自己究竟是哪裡可疑,但那人通常會繼續以一種奇異的目光注視著我,彷彿我是他認識的某某某。



  我知道,毋論怎麼看,我都還是像個城市來的人。

今年二十六歲,其實我來自於台北,來自於那個連國姓爺也心繫的台灣。



  書中所著的那些,孩童的嬉戲、笑鬧、叫嚷聲,多年之後,我彷彿還能聽到,老實說,我是「中原」長大的孩子,也就是來自於金門囝仔普遍憧憬的那個地方,但此時,我卻深深地羨慕起他們擁有的冒險與隨緣的雙重快樂。在蛇與碉堡、野墳與樹林間,孩子們總往山裡往田裡去玩,所以,因為曾經隻身走在外光大氣之外,他們才會對物候的變化頓生切膚之感。



  我出生的那一年,還是個處變不驚、莊敬自強、愛用國貨的時代,金馬離島仍然固守防線,實施政地戰務,建構工事、保密防碟,而作者生長的那個年代,長達二十年砲彈的慣性騷擾,不宜生存、不宜生活,卻宜於聽聞反攻號角,舉槍向同樣面容的敵人殺戮。



  在那樣一個風雨飄搖、民生困頓的年代,那是個沒有辦法的選擇。



  然則台灣經濟起飛,社會祥和,民生樂利,整個台灣社會的富裕,使我的整個童年水漲船高過的很快樂,儘管父母親都十分忙碌,但家裡給我買了很多童話故事書來讀,像是東方少年、新學友,我甚至擁有成套的童話故事錄音帶和自己的玩具,有屬於自己的一張書桌、屬於自己的小床舖、還有屬於自己的房間。大約十年後,整個台灣都為楚留香瘋狂,一間接著一間的麥當勞,晴光市場的外國貨。



  那時候的台灣大概就是這樣了,甚至更好。



  隔著歲月的煙塵,我與作者一笑相逢,經過閱讀一個利用自己雙手撰寫的有關於一個離島的小孩離家到台北的遊子故事,而我目前正確實實實的在這裡經歷了人生歲月,只不過我所熟識的,則是民國九十年的金門。



  不過,很多事,有所變,有所不變的吧!藍天戲院還在的啊,我特別去找過了,那天沒有下雨,但強勁的風捲翻我的衣襬,一走進戲院就覺得門板、地板都在泛潮氣,這股反潮的臭味,混在排水溝裡。戲院裡的門都已經上了鎖,只有一道虛掩的門可以開啟,但想必很久沒有開空調了,於是門裡有一股舊地毯的怪味,空氣裡也總是覺得有股霉味,彷彿是垃圾沒有倒乾淨,而有多少人童年的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如果他們看到現在的藍天戲院,會不會感到難過?目前的髒亂頹圮彷彿是見證了她最美好的歲月已經過去,而良人搬遷不及乾脆離境?



  對我而言,去到藍天戲院、山林裡的碉堡的那些探險的感覺就好像是小時候打開了一盒新的喜餅禮盒,雖然媽媽規定我一天最多只能吃兩塊,但我最想做的事就是每種不同的餅乾都吃一塊,儘管每座碉堡都十分相似,但每次仍興緻勃勃的想要每個都進去看看。所以,即使整座戲院髒亂不堪,只有提款機的燈仍亮著,我仍踮腳去看,機器運作正常,但也許也只有附近的阿兵哥會過來領錢,領完就走,頭也不回的,我相信,沒有多少人會對一座破落的戲院有興趣,也許光是她的臭味就令人十足的抗拒,但,他們在逃什麼?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的電視機裡有新的劇碼上演,但在寄異異鄉的單身女子心裡,那屬於藍天戲院曾經有過的故事卻牽動了我整夜的思緒。看電影這回事,在金門儼然是一厥不振的行業,就像我上回到金城育樂中心看電影,除了我,沒有別的客人,那時我想,怎麼?現在的人都不時興看電影了嗎?而,電影會為我一個人放映嗎?



  你知道,若是能夠揀一個沒事的下午,和親愛的朋友一起看場電影,那是種重飲可爾必思的甜蜜,但是過去毋論再美好,我們都回不去了。



  我想,也許藍天戲院本身就是一部足以讓很多人感到鼻酸的電影。



  然後,步出戲院,我的布鞋踩踏在葉子上,每走一步都是破碎的聲音,掬起一把秋意,我踏入秋季,遇到那個總是喜歡在秋天寫作文的阿之。



  其實,在八歲大的阿之後,因為無法急時後送而死去的例子仍不曾停止,基於交通的仍然不便、氣候詭譎多變的因素,仍有許多人在這座島嶼上,出出入入,在生命的渡口輪迴,蒙受死亡的陰影威脅。後來,阿堯對俊明說:「你知道嗎?阿之從小就喜歡你了。」這只是一小句話,但他說的很艱難,冰雪聰明的阿堯對世事有洞澈的觀察,而來不及說出口的話,總是那樣令人遺憾,但在數十年之後,阿堯再說並且寫出來,付印裝訂,將那段每一天有阿之、阿福、俊明和芭樂的日子刻劃在心版上,用青春虔誠的裝訂起來,讓逝去的愛情終於變得美麗,不再有遺憾。



  她生命中的其它人,用自己剩餘的生命作為一種見證,把她作為美麗新娘的夢想與回憶都儲存起來,變為永恒。



  所以,其實阿之沒死,童心恒在。



  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天,我後面就坐了一個男生,他是學校一位老師的兒子,也是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他常常拉我的辮子讓我回過頭跟他說話,後來有一天,我們排路隊,但那天他在放學路上告訴我,他喜歡班上二十一號到二十八號其中的一個女生,然後問我:「妳到底有沒有喜歡的人?」我說有,「我可以問他是誰嗎?」他那種小心翼翼的樣子,令我發笑,但我說,是一號到八號的其中一個,不過不是一號也不是二號。



  但你知道個男生是幾號?他是三號。



  其實很多事情,即使當初說了出來,人生也並不會變的不一樣了,只是我仍恒久而且滿心歡喜的記得這回事,往事泛濫,笑意總是從心底泛淹起來。偷渡回去時光的海洋,我們總能一次又一次重新感受幼時的那一段美好和傷痛,直到返回現在,偶爾能從其中找回幼年的自己,儘管每一次總是會得到一些東西又失去一些東西。



  作者以紙筆即興的記錄了一個五年級生對於這座島嶼、這個城市的印象:翟山坑道、樹林碉堡、休憩的老人、廢棄的農具……其實,這些地方也留駐了觀光客的眼光,在觀光客以自身為軸,以背景為補的構圖按下快門的同時,竟然也將這樣的畫面擷取入鏡,他們眼中的金門竟然這般有趣。



  而我,則從影象的深處看見了金門遊子們輕忽的鄉愁。
 金門1992 就在西...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2/09/17
金門1992



就在西元一九九二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水瓶子踏上了往金門的軍艦,開始了為期兩年的軍旅生涯。



沒想到第一次做船,竟是遇到八級的大海浪,我在一間密密麻麻的軍床上躺著,三層帆布軍床上有軍毯,一瓶八寶粥罐頭,幸運的我分配在最上層,天花鐵板上,剛好有一處可以放吃不完的罐頭。



就這樣一路搖搖擺擺的過了三十六個鐘頭,頭昏眼花的我根本不敢下床,整個房間已經充滿了難聞的氣味,我只好一直昏睡,不知道做了什麼夢,也不知道是睡醒還是夢中,隨著大浪的搖擺,好似生命中的一段考驗。



面對未來,全然是一片的空白,當菜鳥新兵踏上土地,天色已暗,料羅灣的美景還來不及欣賞,就被趕上了大卡車,想著苦悶的日子,心理不斷唱著一首歌──行船人的純情曲。



<font color=blue>八月十五彼一天,船要離開高雄港,只有船煙白茫茫,全無朋友來相送……。</font>



我只能說,對於金門,我有一份特殊的情感,這一份的認識,也來自於踏大浪而來的辛苦。(未完)
贊助商廣告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百鬼夜行卷12(完結篇):拉彌亞
出版日期:1900-01-01
66折: $ 238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人民參與死刑審判事件簿:當法槌落下!借鏡日本判例,為國民法官作好準備
作者:林裕順、黃鼎軒、張家維、王鈞世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7-11
66折: $ 277 
博客來 - 今日66折
接地氣:連結大地無窮的治療能量,恢復人體電平衡,擺脫慢性發炎,找回不生病的生活(二版)
作者:克林特.歐伯 (Clinton Ober , Stephen T. Sinatra , Martin Zucker)
出版社:地平線文化
出版日期:2023-08-09
66折: $ 27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減壓紓食:不委屈,不壓抑,瘦出好心情
作者:趙函穎
出版社:境好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10-13
66折: $ 277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自學日語 看完這本就能說:專為華人設計的日語教材,50音+筆順+單字+文法+會話一次學會!(附QR CODE音檔)
作者:許心瀠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0-12-10
$ 374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午夜的肌膚之親 (首刷限定版) 02
作者:にむまひろ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5-22
$ 162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What Does the Fox Say?狐狸說了什麼?01
作者:팀 가지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17
$ 316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天路拾穗:基督教經驗、見證、論述、散文、詩歌、小說
作者:宋澤萊
出版社:前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5-21
$ 395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巨人思維:沒有捷徑,只有努力,從零開始的股市交易員
作者:巨人傑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03-29
$ 355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放學後的芭蕾戀習曲 (3)
出版日期:2024-05-23
$ 118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純情羅曼史〈27〉
作者:中村春菊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23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實戰完勝300場,投資日記實戰教學(300檔完勝記錄教學)
作者:高勝利
出版社:印書小舖
出版日期:2024-05-01
$ 330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