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常青樹」王鼎鈞著作等身,已出版散文、小說、回憶錄、雜文、書評、論著、詩歌等四十多種,出版訪談集卻是第一次。三十多年來他孤懸海外,筆耕不輟,一枝健筆寫盡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
此本訪談集匯聚了鼎公多年來人生智慧和寫作經驗,飽含著一位博學謙和、恬靜淡泊的前輩長者的心聲。其用語淺顯,敘述有趣,格言警句俯拾皆是,值得新知舊友細品。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3 項符合
東鳴西應記:王鼎鈞的智慧人生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255 |
三民網路書店 |
傳記 |
$ 264 |
TAAZE 讀冊生活 |
華文文學人物傳記 |
$ 264 |
iRead灰熊愛讀書 |
華文文學人物傳記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文壇常青樹」王鼎鈞著作等身,已出版散文、小說、回憶錄、雜文、書評、論著、詩歌等四十多種,出版訪談集卻是第一次。三十多年來他孤懸海外,筆耕不輟,一枝健筆寫盡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
此本訪談集匯聚了鼎公多年來人生智慧和寫作經驗,飽含著一位博學謙和、恬靜淡泊的前輩長者的心聲。其用語淺顯,敘述有趣,格言警句俯拾皆是,值得新知舊友細品。
推薦序潘家鴻三
編序王鼎鈞七
虛實相生攀高峰常誠容一一
並非一個人的歷史劉 倩三一
反映一代眾生的存在顏 亮四七
他的文學經歷和福建有緣宋 暉六七
一代中國人的眼睛朱 玲八三
分歧,是一種繁殖夏和順九九
只願寫出真實經歷文 娜一一五
文學不死張冠梓一三一
交淺始可言深一七七
英雄到老都學佛胡 泳一九七
作家要有酬世之量,傳世之志李懷宇二 五
三人行,都是我師李依凌二二七
王鼎鈞寫盡一生滄桑李 菁二四九
到紐約,走訪捕蝶人廖玉蕙二六三
行盡天涯,歌盡桃花姚嘉為二八五
推薦序/潘家鴻
「文壇常青樹」王鼎公著作等身,已在兩岸出版散文、小說、回憶錄、雜文、書評、論著、詩歌等四十多種,出版訪談集卻是第一次。三十多年來他孤懸海外,筆耕不輟,一枝健筆寫盡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心靈的共鳴和地理上的疏離所產生的神秘感,激起了媒體和讀者對作家的好奇心。現在,這本訪談集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瞭解他的為文為人。
文學家是寫作者中的「成功人士」,他們是如何被天造地設是個必問的問題。王鼎鈞回顧了他在大時代中跌宕起伏的文學之路,其堅定的寫作信念讓人感嘆。這種對文學的熱愛與執著,已經給「文學不死」提供一個真實的例證。訪談中王鼎鈞也評點自己各時期作品和寫作狀態,這讓老讀者對其作品創作過程有更深的理解,也為新讀者提供了作品摘要。
今人談論王鼎鈞散文,一直稱道他豪邁蒼勁的文學境界。對此王鼎鈞分享了早年從各文體中取長補短的寫作經驗,並多次談及散文中意象的重要,標舉意象是「作家的入場券、營業執照」,自言所追求的狹義的文學即是透過語言文字表現意象,透過意象來表現思想感情,即「寓意於象,因象見意」,「除了修辭技巧,還具有形式美和象徵意義」。
具體談到的被抒寫得酣暢淋漓的家國情懷,王鼎鈞睿智地總結了對鄉愁的認識。在不同時期的文章中我們或許也可以看到他的鄉愁是經過了對鄉「象」的思念與對「意」的再建。從水土不服,「鄉愁無可排遣」的單身漢,到「我的鄉愁是浪漫而略近頹廢的,帶著像感冒一樣的溫柔」,「人,不能真正逃出故鄉」,再到「所有的故鄉都是從異鄉演變而來,故鄉是祖先流浪的最後一站!」最後,「鄉愁遲早退出生活,進入蒼茫的歷史興亡」。 豁達卻令人傷感。
王鼎鈞的文學觀匯集了儒家文化傳統,基督教博愛、公義的精神以及佛學悲天憫人思想。多年來鼎公在中美媒體間「立言」,影響文學和社會風氣。訪談中他對時局和思潮的深刻剖析,可窺其思辨功力。自移居海外後,他重拾起信仰,「有意以佛理補基督教義之不足,用以詮釋人生,建構作品」。在歷時十七年完成的回憶錄四卷本中融匯了他對人生、文學和宗教的思想。如談到寫作緣起,他認為「大人物屬於歷史,小人物屬於文學……歷史記得一將功成,文學記得萬骨枯。」因此回憶錄是「歷史江河外側的湖泊」,是「為情義立傳」。身為基督徒,他認為「上天把我留到現在,就是叫我做個見證」。在寫作中他努力將經歷的苦難進行蒸餾昇華,實現 「自己受過的苦,後人不必再受」的抱負。
我們喜愛一個作家,有一個原因是他充當了我們情感的代言人,凈化、安頓了我們的心靈。十多年來,王鼎鈞的書籍一直隨我飄泊異鄉,他的作品總是給我許多心靈的慰籍。他對宗教的思辨中也給了我不少啟發,為我近年旅居歐洲提供了精神上的引導。這本訪談集匯聚了鼎公多年來人生智慧和寫作經驗,飽含著一位博學謙和、恬靜淡泊的前輩長者的心聲。其用語淺顯,敘述有趣,格言警句俯拾皆是,值得新知舊友細品。
潘家鴻,一九七九年生於福建平潭,化學博士,現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從事科研工作。一九九六年歲末在人滿為患的濟南火車站裏初次閱讀鼎公散文,從此鼎公作品伴隨他輾轉世界多地。二 四年有幸與鼎公在網海中相遇,視為奇緣。
編序/王鼎鈞
我的回憶錄由北京三聯出版簡體字版,引起社會注意,三個月內,中國大陸有七家媒體訪問我。緊接著,紐約有兩家華文大報訪問我。訪問者有專業修養,以各個角度逼出一些新話題,產生很多新意,這是我今年最大的收穫。
為了呈現這些新意,爾雅願意把這些訪問輯印成書。既有成書的機會,就把早先已有的四篇訪問也收進來,兩篇來自台灣,兩篇來自中國大陸,藉此紀念這些珍貴的文字因緣。
這些訪問記,有問答體,也有敘述體。近年來,我的聽力減退,不能使用電話與人溝通,採用問答體的這一部分,由訪問者用e-mail提出問題,我把答案寫成書面寄回。訪問者寫成的定稿,跟我寄去的草稿,文字形式並不完全相同。現在收進書中的各篇,仍然採用我自己提供的文本。
同時在文學社團舉行的演講座談中,也屢次有讀友個人向我提出問題,這些陌生的朋友很少顧忌,發問直率,問題尖銳,我沒有迴避,事後也把答案寫下來,合成一篇,題目是〈交淺始可言深〉。這一篇算是訪問記的「另類」。
這些文章,按訪問時間先後,「反時序」排列,也就是先訪問的排在後面,後訪問的排在前面,和自然的順序相反。這是從新聞報導學來,據說時間越近,讀者越希望先知道。我自己也覺得剛剛釀熟的新酒,希望客人先嘗。
新聞訪問有焦點,某幾個問題每個人都要問,我的答案儘量不要重複,倒是頗費心思。有時不能,即使有三言兩語獨到,這些答案就有價值並存。有些問題別出心裁,異常精釆,堪稱絕佳的腦力激盪,恨不相逢。
書成,有些新的訪問還未完成,因為我一時提不出令人滿意的答案。有幾篇舊日的訪問沒有輯入,因為性質不同。看樣子,不久,還有第二本訪問集可編。
感謝所有應該受感謝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