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喜出望外
隱地大兄如晤:
收到《書房裡的精靈》喜出望外,一篇一篇讀畢全書,趕緊馳書致謝,衷心佩服吾兄精力腦力,天天筆耕,收穫纍纍,教人欽羨。每次讀畢兄之新書,都像回一次臺灣見了許多好久不見的老朋友,樂趣無窮。
讀了這本讓我想起 弦,想起信疆,想起林海音,想起何凡。當然還懷念南宮搏,我一九六一年剛來香港南宮搏非常照顧我。書中〈帝王將相〉一文,讀了感慨萬千,政治舞台從來是政治人物露出馬腳變小丑的地方,無奈人性卑劣,露得份外好笑。
謝謝吾兄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中把我列入補漏名單。王建 先生久違了,早年我採訪過他,好像是我的成大學長。匆匆敬祝
文安,新年人健筆健
董橋 敬上
二O二五年一月二十六日
關於序文作者
董橋,一九四二年生,福建晉江人。臺灣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香港美國新聞處編輯、《讀者文摘》中文版總編輯、香港《明報月刊》及《明報》總編輯等職。著有《讀胡適》、《我的筆記》、《讀書便佳》、《字裡相逢》、《讀書人家》、《夜望》、《克雷莫納的月光》、《一紙平安》、《小品卷》、《立春前後》、《董橋七十》、《清白家風》、《這一代的事》、《記得》、《記憶的註腳》、《小風景》、《倫敦的夏天等你來》、《保住那一髮青山》、《沒有童謠的年代》等散文集,及陳義芝為他編的《董橋精選集》(九歌)。
詩人陳義芝有這樣一段文字形容董橋︱「一位身懷雅趣而文章自成風格的名家,他讀書多,閱歷廣,悟性高,少有人能及。
「三十年墾拓,董橋創造了一座風致雋永的文字花園,『青帘沽酒,紅日賞花』是他筆下的情采,也是他的生命情調。他有說不完的故事︱說不完那些有意思的人物、古玩與書中天地,令人沉醉遐想。
「董橋敬重深情而有思想底蘊的人,實則他本人正是這樣一種典型。」
後記
毅力不敵視力,我的日記,應該寫至二月底,才算告一段落,但過年前後,視力惡化嚴重,幾乎無法閱讀,似乎老天要我停筆休息,就聽老天爺的話吧!
是的,我已寫得夠多了,從十歲識字就迷上寫字,這一寫,就是一生,八十三本書,似乎我的一生都在寫字。
我青新老哥是「快樂天公子」,我是「快樂寫書人」,在爾雅,我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快樂的讀書人》,讀書多麼快樂,特別是讀自己想讀的書,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可惜,怎麼老來身上的器官居然是「眼睛」最先想退役,使我無法閱讀,無法寫作。
桌上還擺著不少文友寄給我的著作,希望我讀後寫些感想,如今都無法辦到了,心裡感覺歉疚;還有,一直到現在,仍有不少文友,希望能在爾雅出本書,有些書真還值得出版,但我不敢答應,只好婉拒。一個沒有力氣且視力弱視的老者,只能向這些文友請求原宥,但願他們的作品能找到理想的出版社。
最後謝謝所有「日記系列」書前附的「序文」執筆人︱從席慕蓉、李振清、黃明堅、陳幸蕙、歐陽子到董橋,他們其實根本不曉得,只是寫一封信給我,就成為我書前「序文」的作者,這種「強迫中獎」,甚至未事先告知,真有些對不起我的朋友,希望他們都能原諒我,只因為「說了我幾句好話」,我這個有些「愛虛榮的文人」,就自作主張將這些信一變而成為「序文」,特別是此次董橋兄文中出現「喜出望外」四字,啊,這四個字,正是我每回接文友信時的心情,靠著這樣的信,讓我日記一本接一本寫不停。
再謝謝所有在寫作路上鼓勵我、給我力量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