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巴里島
因為早就如雷貫耳,所以先天上始終對巴里島有一種莫名的厭惡。我是不喜愛與大多數旅人擁擠的,當然也不愛與太多人共享某一個寧靜的午後,或是與一群聒噪的遊人看著西斜的美麗夕陽。
我們在吉隆坡盤桓數日,每日望著雙塔,踱步在唐人街裡,也算是吃遍了大街小巷的小吃了,直到最後也該是啟程前往巴里島的時分了。那日一早我們搭乘往機場的巴士到吉隆坡國際機場,機場巴士要比捷運便宜太多了,我很懷疑有多少旅者選擇搭捷運到機場。吉隆坡國際機場遠離吉隆坡市七十公里左右,那裡是馬來西亞的門戶,而廉價的亞洲航空便是以吉隆坡機場為大本營,只是那裡的亞洲航空櫃台不算顯眼。當時我們看著一群人排隊,觀望了半天仍然無法確定哪個櫃台是前往巴里島的,最後問了我們前面的一位老外才確定了櫃台。我們就此與吉隆坡訣別,倒是沒有繾綣的意味,因為我們早就等著前往巴里島了。
不過在旅行之前對於巴里島總有一點遲疑,而前往巴里島一開始也是有些猶豫的,因為那裡是眾所皆知的旅遊勝地。那裡的外國人可能會多過於本國人,那裡的商業氣氛或許遠遠超過一個緬甸的小鎮,因為早就如雷貫耳,所以先天上始終對巴里島有一種莫名的厭惡,我是不喜愛與大多數旅人擁擠的,當然也不愛與太多人共享某一個寧靜的午後,或是與一群聒噪的遊人看著西斜的美麗夕陽,可是巴里島在我出發之前卻都符合我討厭它的要件,這或許也是旅人的偏激吧!這種偏見連旅行的老手都可能難以避免。
庫塔遊人的起點
我們搭乘的亞洲航空班機在晚間大約八點抵達巴里島的首府鄧帕薩( Denpasar),通關時即可感覺到巴里島的悠閒氣氛,因為在機場聞不到忙碌的空氣。規模不大的機場裡一群群等待著入關的外國人,航站裡的警察與海關人員卻都是好整以暇,連外國人也是,巴里島的機場或許是我所見過最輕鬆的機場了。我們出關後便開始尋找交通工具前往庫塔( Kuta),我們打算在那裡住上幾天的,通常庫塔也是遊人旅遊巴里島的起點。庫塔的周邊海岸有許多高級的 Villa,許多參加自由行的台灣遊人會落腳在那些豪華住處裡,而我們所尋找的住處則是一晚幾塊錢美金的guesthouse。走出了機場之後,我們發現在巴里島所謂的公共運輸其實是當地的計程車,這種情形與蘭卡威如出一轍,我們必須等待其他旅人一起分攤計程車資。旅行中的我們一向都是悠閒度日,所以也就等在航站外頭觀望著,後來我問了一位法國女孩是否願意跟我們一起搭計程車,她爽快的答應了,我們也因為她而找到了住處,因為她是巴里島的老手了。計程車上她告訴我們她已經來過巴里島五次了,而每一次都好像還有未盡的新鮮事。她笑著說,有潛水教練資格的她,認為巴里島附近的海洋是世上最適合潛水的一片海域。她的目的地很特別,她要前往巴里島西北邊一個少有遊人知道的小島,她說那個小島沒有汽車之類的交通工具,居民之間的交通仍駕著馬車,她說那裡的民風純樸尤勝於巴里島本島。她要到那裡教一群外國遊人潛水,聽起來似乎很神祕。我們在攤開的地圖上講著她的計畫,那個小島小到在地圖上只是個句點的大小,要到那個小島必須從巴里島的西北搭上小船前去,她越說我們聽得越有趣,那個句點般的小島就成了我們對巴里島最神祕的嚮往。
那個法國女孩也要去庫塔,由於她是老手因此熟知庫塔的住宿,她要前往的guesthouse叫做 Komala Indah I I,她推薦那家的原因是因為價錢很便宜,住宿環境還不錯,而且距離庫塔的海邊非常近,我們於是決定前去看看。從機場往庫塔的路途上穿越了鄧帕薩的市區,感覺上巴里島十分的繁華,尤其是當計程車進入庫塔之後,我還以為到了台北市的東區一般,因為實在過於喧囂,也過於熱鬧,看著車窗外的熱鬧景象,實在與悠閒無法產生任何關聯,機場裡的那一派緩慢似乎成了假象。庫塔的街上滿是逛街的人們,一群群的外國人摩肩接踵的來來往往,那位法國女孩笑著說「你們開始討厭巴里島了吧!」,我只是苦笑,「第一次來看見這樣的景象通常不會太開心,不過等你們混熟了,到郊外看看,你會覺得巴里島是天堂!」她仍然微笑的說著,她的微笑似乎透露著她對巴里島的愛戀。
Komala Indah I Iguesthouse的老闆早就認識了我們新結交的法國朋友,只見他們熟稔的交談著,我們覺得那家民宿的價錢合理,而住宿的空間又十分寬敞,所以當下就決定住下來了,那是我們在巴里島的第一晚。我們將行李安置妥當之後便到外頭閒晃,順便也吃吃晚餐。由於不遠處就是海灘,那附近的遊人特別的多,即使是小巷裡也有川流不息的外國旅人們,許多是手拿著衝浪板而身穿著衝浪服裝的老外,似乎是剛剛結束了衝浪與晚餐正要回到住處的衝浪客。庫塔一帶住滿了各國的衝浪客,而小巷裡的許多商店都是針對衝浪客而開設的,小巷裡的小吃店也都擠滿了許多外國人,每走過一家小店總會聽見小店裡溢著不同的語言。到巴里島的遊客裡以澳洲人最多,接下來聽說就是台灣人,日本人也為數不少,不過後兩者的遊人中多半都是參加自由行或是跟團的旅人,而澳洲人基本上都是年輕人,他們自然都是單獨或是結伴而來。之前曾經聽我的澳洲朋友 Peter說過,澳洲人把巴里島當作是後花園,他說由於巴里島不具伊斯蘭的氣氛,與印尼本土相較,澳洲人自然喜歡比較單純悠閒的巴里島,所以在巴里島上到處都是熱衷衝浪的澳洲年輕人,也有許多澳洲人決定在島上長住。除了澳洲人之外也有許多歐洲人在島上,感覺起來巴里島融合了許多文化,除了本地以印度教為主的文化之外,巴里島大量接納了歐洲文明,這之間當然也包含了從印尼本島傳來的伊斯蘭,我們走在海邊的濱海大道上,遊人往來頻繁絲毫感覺不到其實已經入夜良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