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
「這不是我想要的!」身邊很多人總是重複說著這句話。這些人大部分的症狀是,對目前生活現狀不滿,卻又自覺無力改變,於是躲在怨懟中等待奇蹟降臨,希望某一天空中會伸出一隻手,把自己拉出泥沼,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我稱這種性格是「高塔中的公主」,被現實囚禁在城堡當中,一心期待王子騎著白馬來解救自己。公主多半是明亮動人,在都市叢林、殘酷荒野中還抱持夢想的人。別看我這無奈的外表,不久前我也是其中一位公主,踏不出實踐夢想的步伐。
錢鍾書的小說《圍城》裡,主角的人生就是一座座的圍城,逃出這個困境,又掉進另一個泥沼。每當現實陷入自己無法挽回的狀況,主角就順著忽然降臨的契機,用力拉扯,結果卻陷入更深的枯井裡。這個假性契機跟我們等待的奇蹟,在本質上沒什麼兩樣。
我想最大的問題在於,公主們也不知道離開高塔之後要何去何從。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在這種情況下,困住公主的高塔,反而帶給她們安全感。走進原野,得到自由,卻更令公主們畏懼害怕。
因為我們沒有方向,不知道該往哪兒走!
生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我們很容易發現什麼是自己不想要的,但反過來,要找到什麼是自己想要的卻不容易。尤其在資訊爆炸的今天,這似乎成為一個難題。
以前的人沒有太多自由,子承父業,連終身大事都由家人決定。現在的人選擇太多,反而很容易陷入猶疑不定的狀態中,結果還是不能過著自己想要的人生。所以當有人問我出來流浪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會告訴他們:「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
一旦離開了熟悉的環境,資源變得有限,身上的行李空間也變得錙銖必較的情況下,我們就必須開始選擇,什麼是該丟掉,什麼是該留下來。當我們不能繼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當我們必須重新找尋新的事物來填充時間時,什麼事是死也不能放棄的?什麼事是最大的興趣?這些事情將成為「這是我真正想要的」。
例如明明背包已經沒有空間了,還硬要塞進一本小說,那麼閱讀對自己來說,就是無可取代的事情。例如到農場工作後疲憊不堪,回到破舊的小屋,仍然拿著筆記下今天的點點滴滴,那寫作就是這個人不可放棄的嗜好。有人在旅行中才發現,原來下廚是這麼經濟實惠又妙趣無窮的事情。有人當了環保義工,才重新了解無償地幫助別人有多麼快樂!浪漫一點的想,當你跟某人距離十萬八千里,沒有網路、電話,甚至根本沒有話題,你卻迫不及待很想跟他講上幾句話,那個人就是你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人。正是這些事情,塑造了自我,越是窘困的流浪生活,越能發現真實的自己!
然而,有一天,流浪結束了,終於找到我們想要的,它們將在生命中繼續占據重要的位置,不讓它們被無止盡的瑣事與資訊淹沒,堅持對於這些事物的追求。
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如何挖掘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讓我們今生更加豐富!?
期待大家都能從流浪中,找到自己真正嚮往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