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聰明應對職場浮沉
做為一名女性,如果僅僅是外表漂亮,大家充其量只會說:「這是一個長得漂亮的女人。」如果只是很會操持家庭,大家也只會說:「這是一個賢惠的女人。」但如果一個女人能在職場中馳騁一片天地,那麼相信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
在這個對人要求十分高的社會中,好女人的標準已經不再只是長得漂亮,更不再是舊社會奉行的「女子無才便是德」。一個成功的女人,必須擁有自己的快意職場人生。從妳踏入職場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妳要告別平庸的自己,成就自己的輝煌人生。我們所提倡的職場女性是儀態萬千、談吐優雅、會說話會辦事、外貌與氣質並重、美麗與智慧集於一身的新女性形象。
然而,職場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也絕非如家庭般溫情,而可以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競技場。從工作起步到站穩腳跟,再到優秀,是一個女人蛻變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修練的過程。
在整個過程中,女人需要披荊斬棘,靠自己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難。而當這一切都留在身後時,妳也會發現自己收穫的沉甸甸的「寶物」,絕對不是僅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但同時,女人也要謹記,職場也是一個小江湖,充滿了詭譎波折。混跡職場的妳,時時處處都有可能遭受到「暗傷」:有可能是來自別人的明槍暗箭,也可能只是自己的疏忽所致。妳不能改變大的環境,妳不能阻止別人,妳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或許是磨平自己的稜角去適應職場環境,或許是提升自己去應對職場浮沉……
在職場中打拼,女人一定要多個心眼,時刻懷有保護自己的意識。職場凶險,有很多地方是妳需要謹慎對待的,有很多「禁忌」是妳必須遠離的。比如:老闆的溫柔陷阱,最好遠離危險的辦公室戀情,不做老闆的情人;要懂得藏鋒顯拙,不要成為「功高震主」被「擊斃」的那個人……如此等等,避開了這些職場的「地雷區」,妳才能避免被炸得粉身碎骨,也才能在升遷的路上走得更遠。
此書從職場禁忌入手,意在從反面給即將步入職場或者在職場中鬱鬱不得志的妳一劑清醒的良藥,讓妳看清前方的路,讓妳對職場的明槍暗箭有更清楚的認識,進而果斷地避開危險。當然,最重要的是希望從本書中的建議,讓妳找到職場生存的智慧,做一個快樂自信的職場達人。
內文試閱
外貌是女人的資本,生活中是,社交中是,職場中更是。即使妳是天生的美女,如果不修邊幅或者蓬頭垢面,那麼對不起,妳的職場生涯很快就會結束。
外貌真的那麼重要嗎?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對於女人來說,職場競爭不僅僅是比智慧、比能力,還要比氣質、風度和形象。在能力相當的情況下,誰在機會面前「曝光率」高,誰成功的可能性就會更大。因此,對於「面子」上的事,女人千萬不可忽略。
第1忌 不懂包裝留下難堪的第一印象
形象是職場女性一生的資本
身處職場,能力的培養確實很重要,但也不能忽略形象的塑造。形象上的優勢有助於提升職場魅力。妳如果忽略這一點,妳的才華與能力也有可能被別人忽略。
馬琳今年剛滿三十歲,在一家貿易公司工作。遺憾的是,她進公司已經好幾年了,卻一直沒有升職。馬琳的工作能力很強,跟同事相處得也十分融洽,但她有一個缺點,就是從來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不僅不化妝,有時甚至頭髮都不好好梳。雖然大家表面上對她很親熱,但是在背後都用不敢恭維的眼神打量她。
馬琳始終不明白,自己的工作能力一直得到老闆和同事的肯定,但同一時期來的同事都升職了,為什麼自己還原地不動呢?
苦惱之下,她到人事主管那裡傾訴。人事主管委婉地指出了馬琳的「失誤」。原來,馬琳不修邊幅的形象,讓所有人都認為她缺乏起碼的職場禮儀,既不把同事放在眼裡,對公司也不尊重。更嚴重的是,即使她能力勝任,由於擔心她的形象會給客戶造成誤會,認為這是一家不注重形象、不敬業、不專業的公司,因此,老闆一直不考慮讓她升到和客戶直接接觸的位置。如此一來,馬琳的工作狀態就是「 儘管無過,卻沒有功 」,就算有升遷的機會,又怎麼會輪得到她呢?
馬琳聽後臉一陣紅一陣白,原來自己這麼多年的努力,都毀在糟糕的形象上了。
有一些女性認為:過於注重外表,會給公司留下「只愛美、沒能力」的印象。於是,她們錯誤地將自己的形象弄得很鄉土,彷彿這樣就能證明自己是有實力的。其實,要想在職場上有所成就,只有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邋遢的形象會讓人失掉注意妳、發現妳的興趣,如果因此失掉展現妳能力的機會,妳還會如此「自信」嗎?所以,不要讓糟糕的形象成為升職加薪路上的障礙。不論何時,妳都要記住:形象是妳一生的資本。
端莊得體比濃妝豔抹更適合職場
與上面事例中的馬琳相反的是,很多女性過於看重「面子效應」,一去面試或者上班,就將自己打扮得異常惹眼。結果可想而知,正常的公司都會將妳拒之門外或者打一紙「勸退書」。原因很簡單,對於面試的女孩子來說,如果先給公司留下「花瓶」、「沒有實力」的印象,那麼就沒有人願意給妳機會;對於已經進入公司的女孩子來說,這種打扮會刮起辦公室的「花瓶」風,不但會惹得上司不高興,還容易引發辦公室「暗鬥」。
另外,從心理學角度剖析一下,聰明的女孩子應該想到:打扮得花枝招展去面試,若是女面試官,絕大多數不會錄用妳。道理很簡單,無論多麼強大或優秀的女人,對同性總還是有一點敵意的。而如果面試官是男性,那麼多半結局也是「拜拜」。這就更容易理解了:那麼多衣著得體、穿戴合宜的女孩子不要,單單留下一隻彩雀,誰會相信他是在短短的面試時間裡看到了她的能力?
因此,聰明的女孩就要學會揣摩公司、同事和面試官的心理,爭取將所有的因素都趨向於對自己有利的狀態。無論妳是去上班還是去面試,切忌不可蓬頭垢面,更加不可濃妝豔抹。在某種程度上,後者比前者的負面作用更大。
打造知性美女的幾個小方法
每個女孩都應該有這樣的共識:上學時可以素面朝天,做家務時可以不修邊幅,逛街時可以簡單舒適,但只要踏進公司的大門,就一定要讓自己的形象呈現恰到好處的狀態。塑造好的形象,就是為自己樹立金字招牌,能夠提升妳的魅力及影響力,幫妳在風高浪險的職場中從容地經營自己、成就自己。職場女性塑造出得體的形象,不僅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也是為了妳所在公司的整體形象,更是為了以後從容地笑傲職場。假如妳沒有天生麗質的幸運,那也不必氣餒,因為妳可以把自己打造成知性美女,用魅力去打動別人。上天是公平的,當他為妳關上天生麗質的門時,就會為妳打開魅力四射的窗。
那麼,初出校門或者不善打扮的女孩子,應該怎樣將自己包裝成「職場麗人」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吧—
A.髮型。最先進入他人視線的通常是髮型,若想第一眼就給人留下幹練明快的印象,那麼在髮型上就一定要追求整齊和清爽。市面上流行的那些趕時髦或過於花俏的髮型,妳最好還是忍痛割愛,不必試著去嘗試。
B.淡妝。妝容能夠顯示女性的精神面貌與修養。職場女性之所以要化妝,是為了讓自己的面容給人以靚麗精緻的感覺,優雅的淡妝能恰到好處地襯托出女性的肌膚和神韻之美。身處職場,濃妝豔抹最要不得,那只會給人一種俗豔的印象,甚至有戴著假面具的滑稽感。選擇適合自己的眼影,一款水潤透亮的脣彩或脣蜜,就足以發揮作用。
C.服裝。服裝能夠顯示女性的身分與品味。最適合職場女性的莫過於素雅簡潔的套裝,既有職業的端莊感,剪裁上又能顯出女性的曲線美。當然,由於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有些女性可能會嫌套裝過於老成、沉悶,而偏好鮮亮的顏色和活潑的款式, 這不是不可以, 但要切忌把自己裝扮成「聖誕樹」,那只會醜化形象,降低品味。
俗話說: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與其抱怨上天沒有給妳好的外貌,倒不如用點頭腦、花點時間、放點精力,去好好設計,把自己的內在魅力挖掘出來。當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拋開「人不可貌相」、「美麗無用」論等錯誤的想法。
TIP 職場女小「心眼」
注重形象不會讓自己的實力「減分」,要知道,好馬也要配好鞍,才能讓人相信牠有價值。所以,職場女性永遠不能忽視形象。花點時間和精力,讓自己既能變身知性美女,又能成為職場達人,一舉兩得,有什麼不好呢?
記得魯迅小說《祝福》中的祥林嫂嗎?祥林嫂的遭遇無疑是悲慘的,無論是從小說中的人物角度,還是從作者的角度,都給予了她無限的同情。然而,如果換個角度看,祥林嫂其實挺惹人煩的,因為她過於愛抱怨,看見誰都要拉住抱怨一番,這樣的人很難討人喜歡。可以說,祥林嫂既是可憐之人,又有可恨之處。她的可憐之所以變成可恨,就是因為太愛抱怨。
抱怨,是一種情緒的發洩,但卻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當妳像「祥林嫂」一樣不厭其煩地抱怨、發牢騷時,其他同事正在努力地工作;當妳因抱怨而失去對工作的熱情時,別人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還做出了成績。上司不是瞎子,也不是傻子,有升職與加薪的機會,給誰是明擺著的。所以,妳應該停止那些無意義的抱怨,努力地工作,去改變現狀。
第14忌 抱怨不離口給自己樹立「怨婦」形象
抱怨無用,沉默是金
抱怨,是將心中的不滿說出來,看似一種正當的發洩方式,但是,除此之外,抱怨並沒有任何好處。首先,抱怨之後,事情依然沒有解決;其次,抱怨容易惹人反感;第三,抱怨讓自己變得更加煩躁、苦惱。然而,不論是新進職場的人,還是在職場摸爬滾打許久的人,都免不了會抱怨:工作越來越繁重,人際關係越來越複雜……隨著職場競爭的加劇,生存壓力的加大,使得每個人的抱怨有愈演愈烈的傾向。但是,抱怨有用嗎?會讓事情變得更好嗎?
芳芳的主修是環境藝術設計,因為畢業設計作品優秀,被老師推薦到了一家景觀設計公司工作。剛進公司的芳芳,被分配的工作是輔助老員工一起完成前期投標方案設計。芳芳以為自己恭敬地稱他一聲「老師」,就能夠得到「一家人」的待遇。可是,職場有這樣的潛規則: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儘管聽著芳芳叫自己老師,那個老員工還是擔心芳芳後來居上,取代自己的位置,所以只讓芳芳負責一些邊緣事務,不讓她涉及過多核心工作。
看到「老師」對自己明顯的「壓榨」,芳芳覺得委屈。於是,她找到經理,希望能讓她獨立負責另外的案子,經理說會考慮,但沒有同意。經理的敷衍澆熄了芳芳的工作熱情,她開始對公司、上司、同事有諸多抱怨,抱怨上司不信任她的實力,抱怨老員工對她有敵意。芳芳覺得,既然自己努力也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那麼努力還有什麼意義呢?於是,芳芳開始對工作敷衍了事。到了實習期結束時,經理以經濟不景氣為由,辭退了她。臨走,經理送給芳芳一句話:「過多抱怨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好,與其浪費時間抱怨別人,不如努力去改變自己。」
抱怨無濟於事,尤其是在明爭暗鬥、利益為上的職場之中。職場中人,沒有不為自己打小算盤的。並非妳抱怨了、不滿了,就會有人來幫妳解決問題;相反地,抱怨只能讓大家覺得妳看不透事情的本質、思想不成熟,並且對妳的絮叨產生反感,最終遠離妳。
如果妳在工作中習慣了抱怨,妳的情緒就會慢慢變得很糟糕,看什麼都不順眼,以致同事們覺得妳難相處,上司認為妳難駕馭。如此下去,升職加薪的機會永遠不會輪到妳。況且,妳的抱怨能換來上司的信任嗎?妳的抱怨能夠換來同事間的友好關係嗎?答案是否定的。既然抱怨是徒勞無功的,妳的抱怨還有什麼意義?
沒人願意聽別人無休止的抱怨
祥林嫂遭遇悲慘,但她非但沒有得到同情,反而被人厭惡,主要就是因為她的抱怨。沒有人願意當「垃圾桶」,總是裝別人的一腔苦水,職場中人也是如此。妳像「祥林嫂」一樣發牢騷、抱怨時,有沒有考慮過別人是否願意聽妳說?他們有義務成為妳傾倒煩惱的「垃圾桶」嗎?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固定的,每個人都有額定的工作任務,他們不會浪費時間,去聽妳抱怨來抱怨去;也沒有義務在妳抱怨時,掬一把「同情淚」。抱怨會成為別人的困擾,引起別人的反感,畢竟,被人當作「垃圾桶」的滋味不好受。
劉佳是辦公室公認的「老好人」,誰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找她說,她就會幫忙找出解決辦法。於是,同事們遇到問題都喜歡對劉佳一吐為快。可是,她最近卻遇到了一件很棘手的事情:隔壁座位的張小姐本來很有希望升職,卻在最後關頭被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奪走了職位,這成了張小姐的心病,每天不唸叨幾遍就覺得不舒服,而離她最近的劉佳就成了「最佳聽眾」。每天,在劉佳忙得焦頭爛額時,還要分神聽張小姐抱怨公司、抱怨搶她位置的人,沒完沒了。終於有一天,當張小姐又開始抱怨時,劉佳實在是忍無可忍,把手上的文件夾狠狠地摔在了桌子上,「夠了!如果妳真的不甘心,麻煩妳去向經理提意見,跟我抱怨半點用都沒有!還有,麻煩對我『仁慈』一點,妳想說的這些,我實在沒時間也沒精力聽。」張小姐被劉佳突如其來的反應弄懵了,張口結舌半天,終於轉頭工作去了。過後,同辦公室的琳給劉佳發來了一封E-m a i l:「恭喜妳結束『垃圾桶』生
涯!」劉佳只能苦笑不語。
怨天尤人不如奮力改善
職場是一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地方,抱怨也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抱怨公司苛刻的規章制度,抱怨老闆的魔鬼管理,抱怨做不完的工作,抱怨受不盡的委屈……一旦有一個人起了頭,很容易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這個時候產生的「凝聚力」、「向心力」,會比其他時候更一致、更強烈。
也許妳會認為,抱怨不過是不良情緒一時的發洩,該工作時還是會努力工作,怎麼會影響到升職加薪呢?或許,偶爾的抱怨確實能夠得到一些寬慰,使壓力得到緩解;但是,如果抱怨成為一種習慣,就會使妳的思想搖擺不定,對於工作也會由積極應對變成敷衍了事。長此以往,妳還能說抱怨不會影響升職加薪嗎?
彤原本是一個工作盡心盡力的員工,即使公司有些不公平的事情發生,也從來沒有半句怨言。但就在三個月前,公司來了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依依。這個女孩最大的特點就是吃不了苦,剛來公司一週,就開始不停地抱怨這裡不好、那裡不好。慢慢地,大家都和依依疏遠了,但善良的彤不忍心也對依依表現出討厭的情緒,便每次都隨聲附和著,於是,依依就把彤當成了好朋友,每次有事情都和彤說。沒多久,辦公室的同事發現,原本不愛抱怨的彤似乎也被傳染了,每天一進辦公室就會先抱怨兩句,什麼路上堵車、辦公室太熱等等。她一抱怨,依依的話匣子也會打開,弄得辦公室一大早就沒有好氣氛。就這樣,抱怨成了彤和依依每天的話題,似乎哪裡都跟她們過不去。可想而知,她們的工作效率也每況愈下。沒多久,彤和依依同時被請出了公司。
從彤和依依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得知:妳也好,周邊的同事也好,如果只知抱怨而不懂得認真工作,那麼不但工作能力不會得到提高,而且也不會得到被賞識、被認可的機會。更加可悲的是,只知抱怨而不努力工作的人,已經失去了跟別人競爭的資本,也只能被排在「出局者」的名單上。
抱怨的人不見得不善良,但往往會不受歡迎。抱怨,除了得到情緒上的發洩,不會有任何的作用,甚至還會間接斷送妳的前程。要知道,任何企業在對員工的要求上都是異曲同工的:能夠為其創造利益,但卻不會無端抱怨。與其抱怨,不如面對現實,正視自己的工作。用努力工作去填補抱怨的空間,才有可能得到妳想要的結果。
TIP 職場女小「心眼」
不論是什麼樣的公司,沒有人會因為喋喋不休地抱怨而獲得晉升和獎勵。如果妳對公司有不滿或牢騷,就做個選擇:要嘛離開,到公司之外宣洩情緒;要嘛留下,停止無端的抱怨。要記住:與其抱怨不休,不如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