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接收訊息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些人是以畫面或聲音的形態傳輸進來,也有些是藉由催眠、夢境、靜坐、把脈來接收訊息,總之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來訪的客人,常會對我查詢資料時所做的動作,有許多不一樣的反應,有人目瞪神呆的吃驚發愣,有些人低頭沉默不語,也有些人驚奇的與同伴竊竊私語,就是沒有人問:「請問妳在做什麼?」大家都太客氣了,不好意思問。
其實在訪客提出問題後,我會將問題輸入在我眼前的﹁隱形電腦﹂裡,再做搜尋資料的動作,好幾年前就是如此的做法,直到現今科技日新月異,電腦觸控瀏覽螢幕的出現,才驚訝的發現,我在查閱資料時會有翻頁、下拉、左右移動等動作,原來就是與現今在觸控螢幕上,瀏覽資料頁面是一樣的方式。
在查詢資料時會有很多的影像畫面在螢幕上,但是當我找到了屬於當事人資料後,影像會自動停止然後播放,我便依照影片所呈現的內容一一道出,而存放影片的地方就像是一個「隱形的硬碟」,裡面記錄著每個人的心念、行為、天賦以及累世以來的所有習性、記憶等,都被如實的記載在此,看當事人詢問哪個部分,我才會去開啟那特定部分的檔案夾,裡面的資料檔都是以影像、畫面、符號等形式被記錄著,為什麼會以這種方式記錄?因為這樣的儲存方式不論時空背景語言文字,如何變化與轉換,都不會影響記錄資料的精確性。
影像的傳達直接又明確,裡面包含了千千萬萬細微而複雜的隱喻及象徵,原本需要相當的時間和腦力轉化成語言或文字的概念,卻簡簡單單以一個畫面或一段影像形式,就可完全顯示所要表達的意義了。
畫面的呈現是彩色的,有時像粉彩畫,顏色很豐富,但以此形態出現的畫面,人物的動作就比較慢,像早期的卡通片,秒數的格數比較少,動作會顯現鈍鈍的;也有水墨畫類,情況也一樣。大部分的情形還是像在看電影一般,清晰而且快速。每個來訪的客人,我都會將看到的影像,忠實的陳述出來,再用問答的方式加以印證,確定是否為諮詢者的個人資料。很多情況是,當我敘述完因果故事後,他們的眼眶就紅了,他們會說:「我非常有感覺,這就是我現在的狀況。」或是,「這就是我今天想要問的問題,老師妳都點出來了。」當觸動到心靈時,不難可看出,現代人生活物質不缺乏了,但心中正遭受著苦難,其實在看畫面資料時,我是非常融入劇情的,有如化身為當事者,用他的角度去感受他的感覺,瞭解他當時的情緒及心態,便可知道他的個性還有累世來的習氣慣性,甚至這一生會遭遇何種問題。所以因果是可以被印證出來的,而裡面內容所呈現出來的,往往是當事者此生要學習克服的課題。
在諮詢過程中,有時會發生當事者的個性,或是有關聯的親人,和我查詢的資料有出入時,我就會轉向查詢前一世死亡時的心念為何?因為人在死亡那一刻的心靈狀態與意念,會影響當事者靈界的去處,以及再次轉生為人的性格,如果當事者死亡時的心念轉變,就會演變成今世與前世性格有落差的情形,這正是在印證時會產生出入的原因。基本上,如果人一生中的思想與心念端正,離開人世時的心靈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偏差。但是也有可能發生這種情況:一個一生心存正念行為端正的人,在死亡那一刻呈現出痛苦或是依戀放不下的情緒;又或者,一輩子自私、脾氣暴躁的人,臨死卻出現善念,想法與意念變得很正面,也都會影響人前世今生的個性轉換。死亡那一刻的意念真的很關鍵,這是祂們要我們特別注意的地方。
有些人防衛心很重,不太願意將心靈打開,其實我們瞭解,要坦誠面對真實的自己,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如果再加上強烈的主觀意識,壓根兒就不相信前世因果這樣的法則運作,這就很難溝通。還有另一種類型就是不太認識自己,也不瞭解別人,如果這樣說當事者他又會矢口否認!但是一查資料就一目了然了,這一類的人,影像通常會呈現出很難解讀又很奇怪的畫面,或是我所說的訊息一直無法與他印證,即便是旁邊的友人點頭點到頭暈了,這時候就知道他們的狹隘觀點障礙了自己,即使給再多答案都沒有用了,我們彼此是無法取得任何交集。有些心靈比較開放的人,畫面清晰又快速,被訓練幾次下來,就很有經驗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們了。
早期訊息的來源,大部分都是我提問然後祂們回答,資料訊息也是祂們給我,然後我再加以轉述。接收祂們的訊息不需要經過太多思考,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傳達出來,好像自己本來就知道似的,可能因為是個性關係,說出訊息後,我還是會偷偷再跟祂們確認,證實傳遞是正確沒問題的我才放心,因為那種看不到又摸不着的感覺很虛渺,但自己又知道整個接收傳遞的過程運作,是確實不假的。
大部分時候都是我們請教祂們比較多,我們(我與老公)像一塊海綿不停的在學習吸收,吸收之後還要加以印證。我們不是來者不拒,全盤接收,我們具有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學精神,為了要印證接收到的訊息真實性,我們花了許多年,不斷的在國內外書籍上,依循線索跡象尋查推敲,任何的蛛絲馬跡我們都不願意放過,在全力以赴下學習探索,我們也像玩拼圖的小孩,一步步慢慢的把這塊人生的藍圖拼湊起來,並期許自己豁然貫通的一天。
只要是祂們曾說過的,不論是佛經、心理學、天文地理、自然科學、靈魂學、禪修靈修、氣脈經絡、通靈靈異等等,經過長年累月下的求證,最後我們唯有心服口服,因為事實與真相,總在適時的機緣下向我們一一展現。我們常感嘆,學生時期念書如果有這樣的精神,一定不是醫師就是律師。後來祂們才訓練我,自己查閱檔案看影像畫面,遇到無法合理解決的情況才求助於祂們。我個人比較喜歡這樣的方式,如此一來可以學習的更多,因為我直接對訪客讀出原始資料畫面的同時,還必須運用多方面的思考、邏輯推理與人生的歷練,直接解說原始畫面與此生的關聯性,並且當場與訪客印證資料的正確性,具有十足的挑戰性,也更激勵我的成長,不再像以前只是被動地接收與傳遞訊息的媒介而已。
我們常跟訪客說我們不是算命的,但大家都已習慣算命的那種問事方法,例如問工作是否順遂、有無財運富貴、流年運勢、有無姻緣、何時才能找到情感真愛?這些事實上真的也很重要,只是換個角度想,﹁你希望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嗎?﹂你或許又會想﹁我是個好人,為什麼我的人生如此坎坷不順?﹂﹁ 這一生我為何而來?﹂藉由探索自己的前世因果關係與業力,從中搜尋找出答案,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許有些治標方式可以處理一時的困頓窘迫,卻未必能提供治本的解決方案。大多數的人都不自覺自己的選擇、思考、感覺、行為,是來自於習性的業力反應,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業力的牽引,讓它來主導我們生活的運行,只有當你準備好面對它,並願意為你的問題負起責任時,就是計畫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候,因此,你想選擇什麼樣的人生由你自己決定。
我聽過一些特殊能力者,一樣在替人查閱前世因果資料,但大部分在查閱的過程中,很耗費通靈人的體力,也曾聽過只有在夜間替人處理的宮廟、道壇,這屬陰邪的成分很大,不可不慎。而我個人在查閱資料的過程是輕鬆自在的,如果需要我也可以不斷的往更久遠的過去世查閱,所以也有其他特殊能力者,說我們前世的資料庫比較齊全龐大,這也是滿有趣的說法。
隱形硬碟
俗諺:﹁舉頭三尺有神明」,也有人說:﹁舉頭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這正是隱喻:﹁人在做,天在看。」三尺是很短的距離,表示神明就近在咫尺,鉅細靡遺的在觀察人們的善惡造作與起心動念,並且將之記錄下來,直到此生撒手人寰,回到陰間孽鏡台前,把自己此生的功過一一呈現,還述說著善惡賞罰分明,善者走著金、銀、銅、木等橋,轉生善道;造作惡業者則投生於畜生、餓鬼或地獄,接受求出無期的惡報輪迴,這也實質的展現出警惕世俗的效果。
現在是網絡資訊世代,只要在電腦鍵盤上輸入你要搜尋的關鍵字眼,即刻進入所要的資料庫任由你查閱,整個世界就是一個資訊網絡,隨時可以進行上傳或下載,沒有國界區域的限制。然而對於舉頭三尺有神明的說法,我們則有另一種的看法。
它是一個硬碟,一個﹁隱形」的硬碟,儲存著人們每一世所有轉生的資訊。我們經由外在的刺激,然後透過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接收而產生的任何感受變化,包括喜、怒、哀、樂、苦等之感受,甚至內心生起的是非、善惡、貪婪、憤恨的念頭。這些我們與生俱來的感官,都是攝影機把我們的所見、所聽、所聞、感知、心意、想法、作為,全部都記錄在我們隨身的﹁隱形硬碟」儲存紀錄器裡。這時只是純粹的記錄,沒有加入任何判定對錯、是非的因素在裡面。
﹁隱形硬碟」所儲存的檔案資料非常龐大,裡頭有性情、人格特質、觀念認知、技能經驗、興趣、習慣……等等累世轉生的資料,透過記錄機制的運作,從出生的這一刻開始記錄,並且二十四小時不關機,一直到此生死亡離開,最後一口氣不上來的那一刻為止,忠實的記錄下我們此生在世時所有的行為訊息。這也是佛教唯識學的核心論述——﹁阿賴耶識」,它儲存收藏了我們所有行動的結果。
身語意的造作所以不管我們身處在何時、何處,一旦當我們身(行為)、語(言語)、意(心念)運作的時候,不論是善、惡、非善非惡的,都將被一一記錄下來,並儲存在「隱形硬碟」裡。譬如,當你看到同事中有人急需援助,你也本著熱忱無私助人的心,伸出了援手,這樣的一個心念以及行為過程;又如,你為了不去背負自己職責的失誤,而造成公司的虧損,反而說了一個謊為自己脫罪,甚至嫁禍給其他同事,這樣的畫面、妄語與心態,同樣的會如實的被記錄下來,並儲存在這「隱形硬碟」裡。
﹁萬法從心起。」人人心中自有一把尺,這是非、善惡的規範也只在一念間。任何人都無法給予他人善或惡;也無法替他人背負善或惡,要選擇淨染、是非、正邪決定權完全操之於自己。
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透過心念、言語與行為所展現,這些都是善、惡業的因果要素,也是呈現自己此生吉凶禍福的命運主因。
我例舉幾點行為(身)、言語(語)、心念(意)的生活規範:假使行為是殺生、偷盜、不正常的性行為、通姦,即是身之惡業;若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即是身之善業。
如果口出荒唐無稽的謊話、口出惡言、歪邪不正的漂亮虛偽話、挑撥離間、搬弄是非,即是口之惡業;若不妄語、不惡口、不綺語、不兩舌即是口之善業。
若心生貪念慾望、氣憤發怒、愚昧癡迷即是意之惡業;若不貪慾、不瞋恚、不愚癡即是意之善業。
動機、心念
儲存於「隱形硬碟」中的動機與心念,是很重要的記錄因素。例如,看到困苦的人需要協助,我知道幫助人會有善報福德,但我並不是出自於真心誠意的動機,而是有所求福報、功德的心態,這樣被記錄下來善的能量就會相對的薄弱;但當你真心無所求,單純的只是想﹁這是我應該、我感同身受、我願意。」甚至事後都沒有我幫助了什麼人的想法牢記在心中,在這樣的動機、心念之下,所記錄下來善的能量就會有加乘的強度。
反之,如果是以自私自利、損人利己、不顧一切的動機與心念作惡,這樣所產生的負面能量,相對的就大上許多。
什麼樣的動機就產生什麼樣的善惡結果,而且動機與心念主導著結果的強弱,這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方向。
吸引力法則
某天一位之前過來諮詢的訪客,台大畢業的陳小姐在我的﹁臉書」留下訊息告訴我,她看了一本國外書籍《秘密》這本書,有幾個問題想請問我的看法,於是我有這個機緣拜讀了《吸引力法則》與《The Secret秘密》這兩本大作。
就以《秘密》的作者開宗明義就提到,這是一本百年古書,過去知道這書上記載秘密的,竟然都是歷史上的偉大人物諸如:柏拉圖、莎士比亞、牛頓、貝多芬、林肯、愛迪生、拿破崙、愛因斯坦……等人,並聲稱這個秘密能帶給你任何你想要的——幸福、健康、人生,如何的透過想像吸引金錢,如何快速的成功——只要運用你的思想就能創造,甚至讓想像變成習慣,就能達到完美體重的效果。而這個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則」。
這樣的論述圍繞在幾個主軸上:
我們就像是一塊磁鐵,你的思想是什麼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事物。即是﹁物以類聚,同質相吸,異質相斥」的原理。
正向的思考帶來廣義的富足,負面的思考帶來災難。
持續不斷的發射想像的能量,並讓它變成生活的習慣就可以感召你想要的任何事物。
透過期待、思想、想像力能為你開創未來完美的人生,並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
強化吸引力的效果,必須心懷感恩與觀想。
唯一也是真理,相信你的思想。
我絕對相信人類的心靈有著強大無比的力量,正面的思考可以吸引好事到自己的身上,這是不可否認的,正向的思想確實可以產生很大的正能量,然後趨向於把精彩的人生吸引過來,接著逐步實現夢想的同類相吸效應。
而我們人是情感的動物,同時具備積極、消極、堅毅、懦弱、勇敢、膽怯、熱情、冷漠、樂觀、悲觀、快樂、痛苦……等感受與想法,這些都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性格面向,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我們無法全然的告訴自己要正面而不要負面的想法,這無法藉由任何控制可以產生的,就好像我們只要白天不要黑夜一樣,因為這樣的心念與情緒反應都是我們自己。這一切正面的、負面的,隨時會不斷的反覆出現在我們的思想裡,而且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意。
如果只單靠想像力﹁並堅信自己已經擁有一切,就可以實際獲得」總覺得薄弱及空洞。假如只要用想像力、思想就能心想事成,那我可能更相信,有更多的人會抱持希望而失望。
我的心中產生一些疑惑,是不是人人都採取這個法則並積極正向的操練就可以夢想成真呢?為什麼各個領域中出類拔萃的還是少數人?倘若這是本千古奇書,並有幸將這世紀秘密公諸於世,只需要透過簡單、明確的步驟:要求、相信就可接收到,應該有許多練就成功的例子,甚至整個世界的財富權力應該重新分配才是,至少國人的收入應該可以明顯大幅的提升GNP(國民生產毛額),但感覺事實好像不是這樣子。目前財經的公布數據是,國人月薪低於三萬元的超過三百六十萬人,佔總上班人口數的一半以上,應該不是這些人都沒有拜讀吸引力法則這大作,才導致低收入的情況吧!
人們這樣追求成功、致富、家庭和諧、人生幸福的渴望不曾因為年代的改變而有所不同。這讓我想到民國八十年初的﹁潛能開發」,當年由國外引進的激勵課程與書籍,人人趨之若鶩的情景又再次的重現,我有幸免費參加動輒幾萬起跳的課程試聽,在台上老師現身說法並告訴台下千人的群眾,因為他遵循著成功的法則,讓他脫離貧窮、病痛,創造千億財富以及尋回健康,住的是豪宅、開的是名車。
直到老師不斷帶領台下群眾正面的思考﹁我是最棒的,我愛我的工作以及我遇到的任何人,我可以實現我任何的夢想……」以群體自我暗示、催眠,來激發大量的內在潛能並以期許超越自我,成就完美的自我,想像自己渴求的成功項目以及寫下計畫與目標、立下志願,並大聲持續高喊﹁我要成功、我一定會成功!」震撼著每個與會的群眾,許多人聲嘶力竭、淚流滿面的,此時此刻的人們似乎已經相信,自己往成功的殿堂邁進了一大步。但我知道,成功不是光靠這樣喊就能成就的。
其中引起我注意的是,當台上老師講到某些情節或字眼時,台下的暗樁幹部人員就會即時鼓譟呼應,接著全體群眾也跟著前後呼應,這樣的情景讓我覺得,這些人是沒了靈魂喪失判斷力了嗎?群眾裡面也不乏一些高學歷的社會精英份子,怎麼會是如此的「盲從」!這也不免讓我聯想到,許多加入邪師教派的人士,新聞報導上一味的偏向於民眾受騙上當,而我卻認為,這些人多是出自於心甘情願,沒有半點勉強。我們常說世上沒有「捷徑」也沒有「意外」,畢竟理性這一條路不是人人都可以走,因為太過艱辛,但這是唯一的道路。與其如此,人們寧可相信「盲從」這樣的方式,可以建功立業、發財致富、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在茫然不知的生命裡可以抓住一絲的希望。至少跟著大眾的腳步比較保險,甚至失敗也是大家的失敗,自己承受的挫敗感會比較輕微,不致於太難堪。
這樣的熱潮幾年之後過去了,二十年後的今天已經很少再聽到這類的資訊了,但這套法則卻經常被使用在直銷、保險業界上,用來帶動激勵業績。
人天性是著重外在的,可以看看我們周遭,幾乎許多成功的人士,都具有一種吸引、說服、領導追隨者的魅力。因為人們是用眼睛、耳朵去評價,看到別人擁有財富、地位、權勢、知名度,即認定為所謂的成功典範,這時就會有一窩蜂的人會群聚過來,這也是一種吸引力法則的呈現。我們可以觀察周遭的事物就可以發現,電視購物台為什麼總是找一些名人「真心推薦」的代言,或是動輒「百萬人使用見證」;選舉期間,政治台上就會出現重量級人物,帶領群眾臨場熱情演出「愛台灣」、「新台灣人」的口號。這些都是利用「權威人士」來達到某種利益的手法與管道,以吸引大眾的目光與認同,但事實是否效果一級棒,用過的都說好,我想就見仁見智了。
我來說一個故事,我舅舅是三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三十幾年前當我還在念國小的時候,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夜晚,他來向家父借錢,說要去投資紡織公司,當時七〇年代台灣經濟正在起飛,他搭上了這一波趨勢。我舅舅不懂經營管理更不懂紡織業,在發跡之前他的工作就是負責牽牛到田裡務農,幾次看他心情不好時就拿木棍打牛出氣。
經過幾次的擴建增資他都即時加碼,也第二次的再向家父借錢繼續投資,三十年過去了,他的身價數十億。
從此之後,他的身旁總圍繞著追隨者,甚至政要民代也常是座上客,他說的話跟我認識發跡之前的他,並沒什麼兩樣,只是當他把孔雀的羽翼展開時,我看到人們眼中閃爍著他們夢想中的希望,他的話變得很有影響力,就像真理般的有力量而不可撼動。偶爾他會應觀眾要求丟出諸如:永不放棄、欲速則不達、堅忍毅力、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培養正確的思考能力、感恩惜福……之類的人生智慧哲言。大家都會視為珍寶般的供為成功的法則。
我不知道他是否透過思維、想像力、集中意志等練習,讓自己去吸引並塑造成他思想中的成功產物?但我卻從他身上看到他過去的福報。
有次機會我私下問他,當時為何有如此的遠見與思維,可以洞燭機先的預先察知經濟的發展走向?他笑呵呵的說:「我學歷不高,也沒什麼思想,不想一輩子務農,人家說有投資的機會可以試試看,也不知道會不會賺錢?我就一路壓寶到現在。」他就是標準的開大賓士車,然後會途中開車門吐檳榔汁的人。
為什麼有人照表操練,結果心想事不成呢?為何有人無心插柳,柳成蔭呢?這並非說吸引力法則是個錯誤的法則,正面的思考絕對可以在心靈產生巨大的力量,倘若這吸引力法則是宇宙的真理,應該人人操練、人人皆有成就,或生命生老病死的定律,但在實際的運作下卻產生落差的矛盾,為何有這樣的情況產生?可想而知,這個法則應該不是絕對的因素,仍受到宇宙中其他更重要的力量影響著。或許,應該探討這其中的相互關係,探究真正的原因,才能透徹瞭解這法則確實影響的深度與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