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在演化的頂點,也不在演化的終點;
我們正在演化的途中!!
地上的所有物種為了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開始了不同的演化,以利自我的生存。換句話說,所有生物都是「不完美」的,才會有演化這件事的發生。
那麼,我們人類呢?也是一樣的。
或許有人會說:我們人類是演化的不良品?!卻站上了地球物種的頂端?
但,這根本是人類傲慢的想像。
我們為了演化捨棄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
人類為了血氧的供需能更順利,所以心臟和肺臟的運送功能都讓步了,而導致心臟病變的提高、肺功能遠遠不及鳥類,甚至恐龍。
此外,為了提高行動靈活度,人類選擇了雙足直立行走,於是我們永遠擺脫不了腰痛;女性生產時也很難避掉難產的可能性。
就連死亡也是演化出來的結果,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死亡是為了演化出更適合生存的新品種。
最終的結果就是:演化或許殘酷地讓人類不斷丟去原有的優勢,卻讓我們活了下來;人類就算是個演化的殘缺品、不完美,但依然自在地活在地球上。
是的,我們仍在演化的路途上,而每一次演化都是有意義的。
◆推薦人
程樹德|生物學博士,謝金魚|歷史作家——專業推薦
作者簡介:
更科 功(Sarashina Isao)
1961年,生於日本東京。
東京大學大學院理學系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理學博士。
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研究事業協助者。
明治大學、立教大學兼任講師。
專攻分子古生物學,研究主題為」動物骨骼的演化」。
重要著作有:《滅絕的人類史──為何我們能活到現在?》(NHK出版新書)《化石的分子生物學──解開生命演化之謎》(講談社現代新書、榮獲講談社科學出版大獎)《演化論是怎麼演化的?》(新潮選書)等。
譯者簡介:
婁美蓮
台中人,喜歡優游文字、喜歡學習語言、喜歡涉獵新知,所以始終熱愛翻譯這個工作。英文譯作有《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走進西藏聖山》《鏡頭背後的勇者》《旅行,教孩子學會勇敢》等;日文譯作則有《惡意》《白色巨塔》《米樂的囚犯》《黃色大象》《活屍之死》《Another》《味的散步》等。
章節試閱
演化的接力賽
演化就像是場接力賽。名叫「消化」的選手,緊握著名叫消化道的棒子,全力奔跑著。然後,它把棒子交給了名叫呼吸空氣的選手。交給呼吸空氣選手的棒子,漸漸由消化道變成了肺。接下來,它又把這棒子遞給了低比重選手。然後,低比重選手的棒子,又漸漸從肺變成了魚鰾。
當然,在「消化」這名選手之前,肯定有很多選手,而未來在低比重選手之後,也會有許多選手出現。換句話說,就算是肺,一開始也不是為了成為肺而開始演化的。
不僅如此,棒子還分成好幾支。消化選手的棒子,不只交到呼吸空氣選手的手中,它還交給了消化酵素選手、解毒選手。交給消化酵素的棒子,從消化道變成了胰臟,交給解毒選手的棒子,則從消化道變成了肝臟。
而且,把棒子交給許多選手的消化選手,交完棒子後還是持續奔跑著。因為它一直在跑,所以手裡的棒子也不斷在變化。例如,遠古人類主要是以植物為食,所以消化道是長的。後來隨著肉食越來越普遍,消化道就變短了。所以說,消化選手手裡的棒子,也從長消化道變成短消化道。
只要這些選手持續在跑,棒子就會持續變化下去,棒子的變化是永無止境的。因此,演化沒有完成式,只有持續進行式。演化完成的肺、眼, 世上並沒有這種東西。不斷改變形狀,不斷改變功能,把過去與未來串連起來的,便是演化。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演化會停止奔跑——那就是當物種滅絕的時候。
哺乳類曾經是失敗者
我們的肺也是「演化棒子」的其中一支。肺是重達一公斤的大器官, 分成左肺和右肺。從喉嚨往下的空氣通道——氣管,來到左肺和右肺中間後,便分成左右兩支。分支後的氣管被稱為「支氣管」。支氣管即使進入肺裡面後,仍會繼續分支。
就這樣,氣管在肺裡面不斷進行分支,越分越多、越分越細,直到最後變成直徑零點二公分的薄囊——肺泡。據說肺泡的數量有好幾億個,其表面緊貼著微血管,藉此與肺泡內的空氣進行氣體交換。
認真說起來,我們的肺算是很不錯的呼吸器官。不過,放眼週遭生物,還是有更優秀的呼吸器存在,那就是鳥類的呼吸器。
鳥類的呼吸器,除了肺以外,還有名為「氣囊」的透明袋子。氣囊藉由收縮、膨脹,把空氣送進肺裡面。順道一提,氣囊自己不會收縮、膨脹,必須藉由肌肉改變胸部空間(胸腔)的容積,被動地產生收縮或膨脹。
這樣的氣囊在肺的周圍有好幾個,可粗分為後氣囊和前氣囊。空氣的流動順序則為「體外→後氣囊→肺→前氣囊→體外」。首先,兩種氣囊膨脹(這時鳥類會吸氣),空氣從外面被吸進後氣囊中,同時肺裡面的空氣則被吸進前氣囊裡。接下來,兩種氣囊同時收縮(這時鳥類會吐氣),空氣從後氣囊擠壓進肺裡面,前氣囊裡的空氣同時也被排放了出去。
藉由不斷重複這樣的流程,空氣得以單向流動。新鮮的空氣不斷地流進肺裡面。反觀,我們哺乳類,只有氣管這一根管子,空氣進出都是同一個通道,空氣會反方向逆流回去。就呼吸器而言,效率就沒有那麼高了。
話說,鳥類因為擁有這樣優秀的呼吸器,才能在其他生物無法生存的空氣稀薄處存活下來。候鳥中有能飛渡喜馬拉雅山的,也有能在空氣稀薄的高空翱翔的,這全是拜牠們擁有優良呼吸器所賜。鳥類是恐龍的子孫, 所以有可能恐龍也擁有這樣優秀的呼吸器。至少鳥類的直接祖先,有部分的恐龍擁有這樣優秀的呼吸器。
哺乳類和恐龍,幾乎是同時間在中生代的初期出現。然而,那個時候大鳴大放、繁榮興盛的卻是恐龍。可以說,整個中生代,哺乳類一直被恐龍壓著打。或許呼吸器的性能差異,就是造成哺乳類一直吃鱉的原因之一。就算從事相同的活動,哺乳類也比恐龍更容易缺氧、呼吸困難吧?
我們人類是現今地球上最強大的物種,這讓我們誤以為自己比其他生物都還要優秀,有時甚至還看不起恐龍,覺得牠們大而無當。這對恐龍未免也太失禮了呀 !
演化的接力賽
演化就像是場接力賽。名叫「消化」的選手,緊握著名叫消化道的棒子,全力奔跑著。然後,它把棒子交給了名叫呼吸空氣的選手。交給呼吸空氣選手的棒子,漸漸由消化道變成了肺。接下來,它又把這棒子遞給了低比重選手。然後,低比重選手的棒子,又漸漸從肺變成了魚鰾。
當然,在「消化」這名選手之前,肯定有很多選手,而未來在低比重選手之後,也會有許多選手出現。換句話說,就算是肺,一開始也不是為了成為肺而開始演化的。
不僅如此,棒子還分成好幾支。消化選手的棒子,不只交到呼吸空氣選手的手中,它還交給了消化酵素選...
推薦序
【推薦序】
一本關於演化觀念和生物學的趣味入門書
生物學算是相當年輕的科學,通常避免與宗教相犯,但有一個觀念,受某些宗教一百多年來持續的攻擊與排斥,這即是演化,以及其機制:天擇。演化理論經過一個半世紀的嚴格檢驗,已經達到與原子理論一樣堅實證據之支持,可當作確實發生的過程,不必冠以「論」字。所以,任何人若是想深入了解生物學,必然需要掌握演化這觀念,二十世紀前半,演化的新綜合論創始者之一,杜布然司基(Th. Dobzhansky)曾說過:「若沒演化觀念來啟發,生物學就是一團矛盾。」
日本作家更科 功這本書,雖然有奇怪之名,但是一讀後驚豔。首先,作者用颱風的增強與分裂,來比擬生物的生長與生殖,讓生物脫離神所創造的思想窠臼,回歸為大自然長期所累積的現象,當然生命現象除了生長及生殖外,還有諸如:代謝、遺傳、演化、社會性等等迷人特性。
其次,作者用呼吸空氣、心臟結構、視覺、氮排泄等生理機能,來比較各類脊椎動物分歧演化後,各機能的優劣,不但介紹了演化的比較動物生理學,也告訴我們,人類很多生理功能遠遠落後於其他動物,並不處於萬物之巔,這有助於讓人類脫離傲慢。
第三,作者指出人類演化上的缺陷,如:腰痛、難產等,正是人類群體為了適應環境及身體的變化,所生的諸多痛苦,現今新出現的演化醫學觀及文明病的概念,正指導新的研究方向,甚而提出解除痛苦的新方法。
作者幽默地介紹演化生物學內,很多基本知識及觀念,是大學及中學生、社會人士了解演化的優良讀物。
生物學博士
程樹德
【自序】
前言
曾任職於某大企業,叱吒風雲的某人退休了。他想要發展事業的第二春,找上就業服務處(Hello Work),並透過介紹前往多家公司應徵。然而,他始終無法忘記自己在大公司的日子。
「這種條件叫人怎麼待得下去?開什麼玩笑,我可是○○○呀。」面試時,他忍不住說出了這樣的話。
最近,我讀到類似情節的小說,進而幻想起以下的場景:
時間來到三十世紀。地球上,太空旅行已是稀鬆平常的事,地球人也經常跟各星球的人合作交流。就在此時,巨大的殞石撞上了地球,眼看著地球就要支離破碎、蕩然無存了。所幸,隕石撞地球是事先就預料到的事,地球上的生物還來得及搬到其他星球居住。
像阿爾法星的人就接收了人類、蚯蚓,還有松樹這三個族群的生物。
「真是可憐啊 !母星就這麼沒了,太悲慘了。」
一開始還深表同情、十分友善的阿爾法星人,日子久了,竟漸漸覺得地球的生物是個負擔。
「真是的,怎麼只會吃飯,一點事都不做呀?地球的生物,臉皮也太厚了。」
他們故意講得很大聲,想讓地球的生物自慚形穢。於是,松樹率先開始工作。松樹能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轉換成氧氣。阿爾法星人也是吸氧氣的,因此對松樹十分感謝。
「你看,人家松樹多勤奮呀 !只要來到松樹旁邊,就可以呼吸到新鮮的氧氣,通體舒暢。相形之下,人類和蚯蚓一點貢獻都沒有,簡直是廢物。」
這下,感到無地自容的蚯蚓也開始工作了。蚯蚓在農地的土壤裡來回鑽動,使土質得到改善。
「你看,連蚯蚓也這麼努力。托蚯蚓的福,農作物的收穫量增加了。反觀人類還是一點用處也沒有。」
聽到這番話,人類生氣了。
「開什麼玩笑 !你以為我是誰?我可是人類呀。想當年我在地球的時候,是何等的偉大,你們不知道吧?我比蚯蚓或松樹還要偉大好幾萬倍,豈可相提並論 !」
於是,阿爾法星人皺起眉頭。
「那你說說看,有什麼是你會做,但蚯蚓或松樹不會做的?」
「多、多了去了。」
「你說說看呀?」
「喔,我想起來了,我會算數。這蚯蚓和松樹總不會吧?」
可是,阿爾法星人也會算術呀,結果,人類對他們還是一點用處也沒有。
地球上有形形色色的生物。其中,被稱為「智人」的人猿發展最為興盛。不過,這也只是現在的地球而已,要是換了個時空背景,是否也能如此呢?不,就說一百年後吧,會怎樣還未可知呢 !
我們人類不在演化的頂點,也不在演化的終點,而是在演化的途中;這點對其他生物來說,都是一樣的。
任何生物都一樣,不管再怎麼演化,都無法達到完全適應環境的境界。長期盤據某地、適應得很好的物種,往往三兩下就被外來物種給驅逐了出去。所謂「完全」適應環境的物種,不過是個理想,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所有生物(包括我們人類在內),都是「不完美」的產物。
我們總是把人類這個物種看得特別高,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這大概是因為人類的大腦比其他生物發達的緣故。但是,約四萬年前才滅絕的尼安德塔人,他們的大腦就比我們的大,卻還是滅絕了;因此,大腦發達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其實很難說。
人類一直在演化,然而,演化單單就只是變化而已,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壞。演化不代表就一定會進步,活著這件事並不帶有如此崇高的目的。當然,有些人必須要有崇高的目的,才得以活著,但這是出於生命的各自選擇。只是,對生物而言,活著本身就是個目的,人類如此,大腸菌也如此。
換句話說,人類並沒有特別偉大。「唯一」或許說得上,卻絕對不是「第一」。因此,自認為人類這個物種特別偉大的人,演化對他們而言,或許是殘酷的。因為,就自然演化而言,人類並沒有得到特殊的待遇。
如果有一天地球真的沒了,你必須搬到其他星球去住……,你前往「宇宙一家親(Hello Planet)」尋求協助,他們卻不鹹不淡地對你說了一番話。性格溫和、脾氣好的你或許沒有當場發作,卻忍不住在心裡抱怨道:
「開什麼玩笑 !你知道我是誰嗎?我可是人類呀,地球上最偉大的人類呀。」
這時,宇宙一家親的輔導員會說出怎樣的話呢?
我一邊想著這些事,一邊寫下這本書。
【推薦序】
一本關於演化觀念和生物學的趣味入門書
生物學算是相當年輕的科學,通常避免與宗教相犯,但有一個觀念,受某些宗教一百多年來持續的攻擊與排斥,這即是演化,以及其機制:天擇。演化理論經過一個半世紀的嚴格檢驗,已經達到與原子理論一樣堅實證據之支持,可當作確實發生的過程,不必冠以「論」字。所以,任何人若是想深入了解生物學,必然需要掌握演化這觀念,二十世紀前半,演化的新綜合論創始者之一,杜布然司基(Th. Dobzhansky)曾說過:「若沒演化觀念來啟發,生物學就是一團矛盾。」
日本作家更科 功這本書,雖然有奇...
目錄
推薦序 一本關於演化觀念和生物學的趣味入門書 程樹德
前言
序 章 為什麼我們會活著?
活著有其目的嗎?/颱風也有「生命」
生物就是為了活才被創造出來的/要活就要吃
第1部 人類並不處於演化的頂點
第一章 因為演化而得了心臟病
一將功成萬骨枯/為了保全肺所做的努力
心臟分區使用/冰人告訴我們的事
心臟是演化的不良設計?
第二章 人類輸給鳥類也輸給恐龍的肺
為什麼金魚有肺?/被釣起的魚會馬上死掉的理由
不可能打掉重練/魚的血液循環效率不彰
水中生活大不易/演化的接力賽
哺乳類曾經是失敗者
第三章 腎臟、尿與「生存的偉大連鎖」
生存的偉大連鎖/關鍵在於氮的處理方式
蛋裡面「尿素偏高」/ 最棒的方法是尿酸
蜥蜴和我們誰比較優秀?/人並非演化最終端的物種
第四章 人類與腸道細菌的微妙關係
如何分辨前面與後面?
消化道裡全是細菌
管腔內消化與膜消化/與腸道細菌的競爭
第五章 現在連腸胃也演化了
已經成年了,卻還在喝奶?
乳糖酶持久症因天擇而普及開來
喝奶到底有啥好處?/ 我們應該回到舊石器時代?
方向性選擇與穩定化選擇/演化的速度出人意料得快
第六章 人類的眼睛是多麼「失敗的設計」?
半成品的眼睛毫無用處/有演化與沒演化的差別
從各種眼睛得到的結論/眼睛演化的道路有好多條
眼睛的演化/有前進也有後退的演化
我們的眼睛只是半成品?
第2部 人類是如何成為智人的?
第七章 腰痛是人類的宿命
昆蟲與脊椎動物/魚一定要有脊椎嗎?
一開始骨頭只是「儲藏庫」
有脊索,身體就不會變短/從「儲藏庫」變成脊椎
豎直的脊椎/脊椎的不自然使用方式
為何脊椎可以五億年都不敗?
第八章 人類比黑猩猩「原始」?
用手取代腳的動物/黑猩猩的手與智人的手
我們的手很特別嗎?/「原始」與「派生」
人類與黑猩猩的最後共同祖先
第九章 自然選擇與直立兩足行走
明天的事,明天再說/如果要爬大樹
如果要爬小樹/為什麼黑猩猩到現在仍是四足行走?
第十章 人類容易難產的理由
膽小的蝙蝠與骨盆的形狀/南方古猿的腳印
為何人類容易難產/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第十一章 物競天擇,或是絕滅?
人與馬的馬拉松賽跑/人類擅長「追逐」
懶惰的直立人/物競天擇的真相
對達爾文演化論的誤解
第十二章 一夫一妻不是絕對
人類從人猿分支出來的理由/為何獠牙不見了?
直立兩足行走與中間的社會/所謂人類的本質
與人猿做比較/難產與社會性分娩
人類的小孩最難照顧
我們不適合一夫一妻制?
最終章 為什麼我們會死?
細菌活了四十億歲/壽命是演化的產物
生物的奇點早已出現/「死亡」使生物誕生
結語
推薦序 一本關於演化觀念和生物學的趣味入門書 程樹德
前言
序 章 為什麼我們會活著?
活著有其目的嗎?/颱風也有「生命」
生物就是為了活才被創造出來的/要活就要吃
第1部 人類並不處於演化的頂點
第一章 因為演化而得了心臟病
一將功成萬骨枯/為了保全肺所做的努力
心臟分區使用/冰人告訴我們的事
心臟是演化的不良設計?
第二章 人類輸給鳥類也輸給恐龍的肺
為什麼金魚有肺?/被釣起的魚會馬上死掉的理由
不可能打掉重練/魚的血液循環效率不彰
水中生活大不易/演化的接力賽
哺乳類曾經是失敗者
第三章 腎臟、尿與「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