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先生的沒骨、潑墨、潑彩畫,經常在題款上稱「吾家僧繇所創」;原來早在唐代的王洽和明代李日華已有:「潑墨用墨之微妙,不見筆徑,如潑出耳」之說。後來「潑墨」泛指筆勢奔放的水墨淋漓畫法。北宋米芾以點作皴,打破以線畫皴之法,也算是一種潑墨之法。後來南宋牧溪、梁楷、明徐渭、陳淳都以潑墨見長在人物、花卉上,粗筆濃墨的寫意 技法,影響後代觀念甚巨。
大千先生正視當代繪畫潮流,看到瑞士、奧地利幽美景致,新思維新觀念頓時成型;在1957年目疾以後,逐漸以粗筆代替細筆;於1960年代開始潑墨再進化至潑彩創作。他筆下的瓦浪湖、愛痕湖,不見皴法,過往畫山寫樹的章法全被放棄,以潑墨為先,後來在墨韻間,摻入石青、石綠,絕妙的潑彩呈現出畫面靈魂。潑墨潑彩醞釀出幽深而神祕境地,運用對墨色的濃淡渲染充分掌握,加上色彩的流動,空白的處理,色階的層次,畫面變得豐富且變化莫測,高深的空間感以及極具現代感的構圖成型,張大千新風格遂以確立,歐、美的美術館、畫廊為之側目。
本書選錄歐洲行旅「愛痕之湖」系列之作:「瑞士雪山」、「山雨欲來」、「幽谷圖」、「瑞奧道中」……,新形態畫面摻以房屋、古松老幹妝點,只用石青或留下空白,一股清冽之氣直透心脾。還有在巴西八德園摩詰山園創作的,不少以石青、石綠畫的色彩效果,猶如藍綠寶石翡翠,純淨透明,均是出人意表的豐沛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