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五年春天,大戰方酣,在莫斯科,一位剛從印度、埃及等地尋道回來的俄國哲學家,偶然在編報時看到一則芭蕾舞劇的表演廣告,從而認識舞劇的作者,一位留著八字鬍的高加索人和他的團體。但是他隨即發現芭蕾舞劇不過是個「幌子」,在它背後深藏著一套宇宙和人生的道理,「探索奇蹟」就從這裏展開……
鄔斯賓斯基(P. D. Ouspensky)生於一八七八年,是俄國著名的新聞記者及哲學家,從少年起就對玄學、心理學及宇宙科學深感興趣,寫過不少論著。而那位留著八字鬍的高加索人名叫葛吉夫(G. I. Gurdjieff),也是早年就四處雲遊尋訪探道,尤其在中亞一帶尋找古代流傳下來的密意學校。《探索奇蹟》這本書便詳細記載了葛吉夫整理歸納出來的體系。
鄔斯賓斯基不愧是優秀的記者,他以驚人的記憶力寫下當時葛吉夫的授課內容,以及與學生之間的問答,以第一人稱的記述邀請我們一同從事探索奇蹟的旅行,也讓我們在烽火連天中,看到當時一小群人如何因為認識自己的渴望而聚集在一起,又如何在後來戰事日熾,俄國發生大革命時輾轉逃離,徒步攀過險峻大山,繼續從事內在的探索。
葛吉夫的講課上天下地,從戰爭、永生的可能性、藝術到化學圖表,涵蓋了哲學、心理學、宗教和宇宙論。然而就如鄔斯賓斯基發現,這些觀點並不是各自為政,而是彼此相關,他瞥見一個「廣大又嚴謹的體系逐漸成形」。這個整體,被稱為「第四道體系」。
「第四道」的出現,給本世紀的現代人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契機,但是來自高等心靈的知識,儘管化身為不同的面貌,其實都是殊途同歸,要解答「人從那裏來,要往那裏去」的永恆課題。
稱為「第四道」,是因為它不需要人放棄原來的生活,就從此時此地開始工作,有別於要人捨棄原有一切全心追隨的修行三道,亦即以身體工作為主的苦行僧之道、講求情感信仰的僧侶之道,以及重視理智思辯的瑜伽之道。它的工作也講求「三管齊下」,從身體、情感和理智同時著手。
在第四道的體系中,研究自己與研究宇宙相輔相成,這也是本書的兩大成分:心理學和宇宙論。在心理學方面,它開宗明義就指出人是一部制約反應的「機器」,要不是受內在諸我支配,就是受制於外在環境影響。人自以為原創的話語、思想、感覺、信念、行動和習慣,往往只是教育、模仿、傳統的產物。而且,人並沒有自覺──在平常醒著的時候其實陷入一場昏睡。
然而,人之所以為「機器」,是因為只活出了自己的一小部分而已,其實本性絕不止於此,而是具有進化的可能性。要進化,除了透過許多實際的方法來觀察和研究「最親密的敵人」──人類這部機器,更重要的是透過「記得自己」,也就是當下於每一刻,來提昇意識,讓內在真正的自己甦醒過來。
在宇宙論方面,葛吉夫所講的是一種有機的宇宙論,例如月球並不是一個冰冷的球體,而是進化中的存在物,而人類處於一個關鍵的位置上,要不是往上進化達到不朽,就是在死後成為月亮的「食物」。繁複的化學氫表解釋了宇宙各物質的位置及屬性;「三律」和「七律」則是兩個關鍵的宇宙律則,所謂的「奇蹟」,就是一個宇宙律則在另一個宇宙顯現罷了。最重要的是,凡事都有尺度和相對性,如果掌握了這把鑰匙,許多現象就能各就各位。(給讀者一個建議:科學理論這部分如果太難理解,可以稍加瀏覽,或甚至先略過也無妨,畢竟第四道是一個實用的體系,而不是純講科學理論的教科書。)
一九一八年,大戰的尾聲,鄔斯賓斯基和葛吉夫因為對體系的傳播方式發生分歧而分手,但卻仍是「同道人」,也一直保持聯絡。只是鄔斯賓斯基後來到倫敦及紐約演講聚眾,而葛吉夫則在法國的楓丹白露買下一處莊園,以神聖舞蹈、音樂節奏等藝術形式繼續從事心靈的探索。但是一九一五年到一八年這段時間的「探索奇蹟」,已經播下了種子,為日後想要明白自己究竟為何來世上走一遭的人們提出一個心靈的解藥。
有趣的是,鄔斯賓斯基先前雖然徵得葛吉夫的同意出版這本教學記錄,但是後來他又考慮到體系是活的,一旦出了書很可能扼殺它的發展性,因此遲遲沒有出版。這本書還是在一九四九年,他去世兩年後由他的遺孀出版。看來這本書能夠流傳,乃至在四十年後的今天能以中文版問世,都不能不說是一種緣分,一種奇蹟吧。
還記得十年前,大學時代的我想要「了解自己」,因緣際會參加了一個小小的劇團「人子」,一部分的訓練就是以第四道的理論為基礎。我們一小群人一週接受四天密集的體力操練,週日則窩在無限續杯的咖啡館開讀書會。當時的中譯本僅有《第四道》及《人可能進化的心理學》,於是讀外文系的我就義不容辭充當翻譯。
大四時功課輕鬆,一有空就到學校當時老舊古樸的圖書館翻譯《探索奇蹟》,一邊幻想不知有朝一日是否也能找到一所「學校」,與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跟從老師學習。後來真的讓我找到了。在這裏對奇蹟的探索轉為如何活出找到的奇蹟,也方才明白「知道」書中的道理是一回事,要整個人完完全全被說服又是另一回事。而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本書的完成要感謝許多人的協助。這是一本集體譯作,尤其是宇宙論的部分,當年都因不懂而略過,現在則由理念一致的朋友協助完成。謝謝方智出版社有魄力出版這本並不「輕薄短小」的書,也特別謝謝黃承晃穿針引線的努力。希望有心的讀者能從書中找到一些指引,更能找到自己所歸屬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