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探索中國近年來耳熟能詳的幾大類宏觀政策的影響下,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具體影響,以及後者應該採取的對策,以了解在宏觀政策頒發和實施過程中,各類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與態度。作者在借鑑國外發達國家處理類似問題的經驗與教訓基礎上,探索了中國商業銀行在市場經濟與社會轉型的深度改革時期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為防止系統性金融危機的爆發和避免中國金融行業受到國際市場金融危機的輸入影響提供了一定的經驗與借鑑思路,以期為讀者在對中國商業銀行未來發展方向與趨勢進行思考與判斷時帶來一點啟示。
本書共分八章,第一章為引言;第二章概述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討論風險的分類、風險累積的原因、影響風險承擔行為的因素;第三章利率市場化政策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包含了利率市場化的相關理論、利率市場化改革與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行為、以及美國日本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經驗,最後是提出對策;第四章人民幣國際化政策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講解了美日德三國貨幣國際化與銀行「走出去」 的經驗啟示、商業銀行「走出去」的機遇與挑戰,最後也附上防範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加劇的對策;第五章新型城鎮化政策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 銀行創新角度,從文獻、理論框架、計量模型、變量選取和數據來源,進行實證並討論結果,最後也附上防範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加劇的對策;第六章新型城鎮化政策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 銀行規模與效率角度,從文獻分析、理論假設、模型建立和變量選擇等部分去得到實驗結果並分析,最後也附上防範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加劇的對策;第七章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戰略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討論異質機構投資者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影響,包含理論、文獻分析、以及實證研究,最後也附上防範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加劇的對策;第八章為結語。
推薦序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進程與效率不斷向前推進,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在2014年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預計2025年左右取得「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稱號。中國經濟是靠實體經濟支撐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成熟健全的金融體系保駕護航,近10年是國際社會上經歷動盪不斷的10年,在2007年美國遭遇重大金融危機後,國際經濟局勢日漸複雜,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系統的威脅不斷加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可見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首要任務是嚴防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爆發,商業銀行對風險的防控與態度,是避免金融危機爆發的關鍵環節。
商業銀行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支持經濟體制改革、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商業銀行代理銷售業務快速發展,但同時也出現了誤導銷售、未經授權代理銷售、私自銷售產品以及與合作機構風險責任不清等問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2016年5月,銀監會印發的《關於規範商業銀行代理銷售業務的通知》中規定,除政府債券和實物貴金屬之外,商業銀行只能代銷由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依法實施監督管理、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產品;2017年4月,為指導商業銀行規範抵質押品管理,有效防範和化解信用風險,更加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押品管理指引》,強調商業銀行應遵循合法性、有效性、審慎性、從屬性原則,加強押品分類、押品估值、抵質押率設定等重點環節的風險管理。該文件的實施有助於提升押品的風險緩釋效應,控制抵押交易的剩餘風險,引導商業銀行平衡好抵押貸款和信用貸款的關係。
從這些政策可以看出,國家十分重視商業銀行風險防範,一方面支持商業銀行適應金融行業多元化發展趨勢與潮流,一方面盡力調控與關注銀行各類風險的累積過程。這些政策的密集出抬,也意味著中國商業銀行業並非總是一片「太平盛世」,而是在看似具有較高盈利水準與經營管理能力的表面下,隱藏了不小的風險。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是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的有機統一,其核心競爭能力來自於銀行的盈利性。傳統模式的銀行盈利主要靠存貸利差,盈利能力主要可以用存貸利差和存貸金額比來綜合衡量。最近10年互聯網金融日漸發達,金融衍生品市場越來越成熟與完善,金融業衍生品越發豐富,電腦與智能手機的普及使投資者投資途徑多樣化,投資也變得方便。相比而言。傳統銀行的存款利率過低。存款方式複雜,因此不少商業銀行紛紛摒棄了前期制定的相對「保守」的經營發展策略,從傳統穩健性投資逐步開始走向高風險類投資,商業銀行主動承擔風險性投資和項目的行為與意願不斷加強,但在過程中累積著包括操作風險、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和市場風險在內的各類風險。因此,學術界和實務界發現,商業銀行的風險並非全部由客觀環境的變化造成,更多的風險累積與銀行主動承擔風險的行為和意願密不可分,影響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因素自然成為了學術界研究熱門課題之一。
當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步入新的階段,各類保障改革開放成果與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宏觀政策和戰略頻頻頒布,其中不少政策都會對金融行業造成影響,因此對於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行為也會造成影響。有鑒於此,本書主要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探索近年來耳熟能詳的幾大類宏觀政策( 主要是利率市場化政策、人民幣國際化政策、新型城鎮化政策和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戰略) 的影響下,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具體影響,以及後者應該採取的對策,以瞭解在宏觀政策頒發和實施過程中,各類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與態度,從主觀意願上把握銀行對風險類資產的管理能力和對風險類項目開展的態度。
總的來看,全書在部分借鑑國外發達國家處理類似問題的經驗與教訓基礎上,探索了中國商業銀行在市場經濟與社會轉型的深度改革時期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防止系統性金融危機的爆發和避免中國金融行業受到國際市場金融危機的輸入影響提供了一定的經驗與借鑑思路,以期為讀者在對中國商業銀行未來發展方向與趨勢進行思考與判斷時帶來一點啟示。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進程與效率不斷向前推進,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在2014年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預計2025年左右取得「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稱號。中國經濟是靠實體經濟支撐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成熟健全的金融體系保駕護航,近10年是國際社會上經歷動盪不斷的10年,在2007年美國遭遇重大金融危機後,國際經濟局勢日漸複雜,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系統的威脅不斷加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可見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首要...
目錄
1 引言 (1)
2 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概述 (4)
2.1 商業銀行風險的分類 (4)
2.1.1 信用風險 (4)
2.1.2 市場風險 (5)
2.1.3 操作風險 (5)
2.2 商業銀行風險累積的原因 (6)
2.2.1 金融不穩定性 (6)
2.2.2 短借長貸期限錯配理論 (7)
2.2.3 風險可蔓延性 (7)
2.2.4 負外部性 (8)
2.2.5 信息不對稱 (8)
2.3 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行為 (10)
2.3.1定義 (10)
2.3.2 衡量標準 (11)
2.4 影響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因素 (12)
2.4.1 宏觀經濟狀況 (12)
2.4.2 銀行微觀特徵 (13)
2.4.3 股東偏好 (16)
2.4.4 宏觀政策 (17)
2.5 本章小結 (17)
3 利率市場化政策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 (19)
3.1 引言 (19)
3.2 利率市場化的相關理論 (21)
3.2.1 金融深化理論 (21)
3.2.2 利率市場化對宏觀經濟造成的衝擊 (22)
3.3 利率市場化改革與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行為 (23)
3.3.1 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 (23)
3.3.2 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速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24)
3.3.3 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類型 (25)
3.4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經驗借鑑———以美國和日本為例 (28)
3.4.1 美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28)
3.4.2 日本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30)
3.4.3 對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啟示 (31)
3.5 防範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加劇的對策 (33)
3.6 本章小結 (35)
4 人民幣國際化政策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 (37)
4.1 引言 (37)
4.2 美日德三國貨幣國際化與銀行 「走出去」 的經驗啟示 (39)
4.2.1 美元國際化與美國銀行 「走出去」 (39)
4.2.2 日元國際化與日本銀行 「走出去」 (40)
4.2.3 馬克國際化與德國銀行 「走出去」 (41)
4.2.4案例分析———德意志銀行走出去與風險承擔的關係 (42)
4.2.5 美日德貨幣國際化與銀行國際化關係的區別與啟示(45)
4.3 商業銀行 「走出去」 的機遇與挑戰 (47)
4.3.1 商業銀行 「走出去」 的現狀 (47)
4.3.2 人民幣國際化帶給銀行的機遇 (48)
4.3.3 人民幣國際化帶給銀行的挑戰 (50)
4.4 防範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加劇的對策 (54)
4.5 本章小結 (55)
5 新型城鎮化政策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 銀行創新角度 (56)
5.1 引言 (56)
5.2 文獻綜述 (58)
5.3 理論分析框架 (60)
5.3.1 商業銀行創新 (60)
5.3.2 創新生產函數理論 (61)
5.4 計量模型、 變量選取和數據來源 (62)
5.4.1 計量模型 (62)
5.4.2 變量選取 (63)
5.4.3 數據來源 (65)
5.5 實證結果與討論 (65)
5.5.1 模型估計結果 (65)
5.5.2 實證結果討論 (70)
5.6 防範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加劇的對策 (71)
5.7 本章小結 (72)
6 新型城鎮化政策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 銀行規模與效率角度 (74)
6.1 引言 (74)
6.2 文獻綜述 (76)
6.2.1 農村地區金融與經濟的關係(76)
6.2.2 城鎮化、 農村經濟與商業銀行的關係 (78)
6.2.3 城鎮化與商業銀行發展指標的關係 (79)
6.3 理論假設 (83)
6.4 模型建立與變量選擇 (84)
6.5 實證檢驗結果與分析 (87)
6.5.1 控制變量迴歸預測符號及影響機制 (87)
6.5.2 實證結果分析 (88)
6.5.3 進一步分析 (90)
6.6 防範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加劇的對策 (91)
6.7 本章小結 (93)
7 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戰略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 (94)
7.1 引言 (94)
7.2 異質機構投資者的定義與發展 (95)
7.2.1 異質機構投資的定義 (95)
7.2.2 中國機構投資者的發展歷程 (97)
7.2.3「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 戰略提出的背景 (98)
7.3 理論基礎:異質信念理論與心理學實驗 (99)
7.3.1 個體信念形成中的偏差 (101)
7.3.2 個體選擇偏好的偏差 (119)
7.3.3 群體決策偏差: 羊群/ 從眾行為(herd behaviors) 與心理學實驗 (130)
7.4 文獻綜述: 異質機構投資者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影響 (135)
7.4.1 異質機構投資者的分類 (135)
7.4.2 商業銀行盈利與其風險承擔行為的關係 (137)
7.4.3 機構投資者持股與企業盈利水準的關係 (138)
7.5 實證研究: 異質機構投資者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影響 (140)
7.5.1 數據來源與樣本選取 (140)
7.5.2 變量設定說明 (141)
7.5.3 計量模型構建 (143)
7.5.4 變量的描述統計 (144)
7.5.5 迴歸結果與分析 (144)
7.5.6 穩健性檢驗結果與分析 (148)
7.6 防範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加劇的對策 (151)
7.7 本章小結 (152)
8 結語 (154)
8.1 主要結論 (155)
8.2 建議與對策(158)
8.3 研究不足與展望 (161)
參考文獻 (162)
附錄 (175)
附錄一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周小川) (175)
附錄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2015 年修正) (181)
附錄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2006 年修正) (193)
附錄四 深化金融合作 促進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共同發展 (200)
附錄五 易綱行長在2018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的講話(202)
附錄六 易綱行長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206)
附錄七 2016年農村地區支付業務發展總體情況 (207)
附錄八 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 從製造業擴展到服務業———周小川行長在2017 陸家嘴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210)
附錄九 創新機制 推進產業交叉融合互動發展———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負責人就«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 (2016-2020年) » 答記者問 (214)
附錄十 易綱行長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 年年會分論壇「貨幣政策正常化」 的問答實錄 (218)
附錄十一 穩中求進 積極有為 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講話 (222)
附錄十二 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關於金融支持製造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 (226)
後記 (233)
1 引言 (1)
2 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概述 (4)
2.1 商業銀行風險的分類 (4)
2.1.1 信用風險 (4)
2.1.2 市場風險 (5)
2.1.3 操作風險 (5)
2.2 商業銀行風險累積的原因 (6)
2.2.1 金融不穩定性 (6)
2.2.2 短借長貸期限錯配理論 (7)
2.2.3 風險可蔓延性 (7)
2.2.4 負外部性 (8)
2.2.5 信息不對稱 (8)
2.3 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行為 (10)
2.3.1定義 (10)
2.3.2 衡量標準 (11)
2.4 影響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因素 (12)
2.4.1 宏觀經濟狀況 (12)
2.4.2 銀行微觀特徵 (13)
2.4.3 股東偏好 (16)
2.4.4 宏觀政策 (17)
2.5 本章小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