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導論
1.1 計量經濟學概念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通過數據分析揭示經濟活動中客觀存在的經濟變量間數量關係的經濟學科。它與經濟理論(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經濟思想史共同構成經濟學的三大基礎課程。自20世紀90年代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學研究對計量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依賴程度逐漸加深,幾乎所有高校的經濟學相關專業都要求必修計量經濟學課程,國內學者利用計量經濟學工具發表論文的比重大幅提升,因而計量經濟學也被認為是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並列的經濟學課程「三駕馬車」之一。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縱觀計量經濟學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所有計量方法與檢驗手段,最初都來源於經濟學家們一篇篇經典的理論性文章。這些文章有的創造了新的迴歸與檢驗手段,有的發現了現有迴歸與檢驗技術的不足,有的對計量技術進行了改進與發展,它們共同推動計量經濟學理論不斷向前突破,推動我們對計量經濟學世界的認知一分一毫地增長,從而指導計量實踐逼近更加科學、精確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計量經濟學理論是整個計量經濟學課程和研究的基礎。
計量經濟學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統計、數值計算的理論和技術也相應提高。許多原來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上討論的問題和不符合傳統模型要求的數據,如非線性、不可觀測性、非平穩數據等特殊數據,在現代計量經濟理論和技術分析的框架下有了廣泛的實際應用並取得了巨大成功。越來越多的理論融入方法和技術實踐之中,甚至被方法和技術取代。從這個意義上說,計量經濟學實質上也是一門數據分析的技術。當然它不再僅僅滿足於進行幾十個或幾百個數據的小樣本分析,而是被成千上萬甚至更大流量的大數據取代,並由此引導產生出一門新的學科——數據挖掘。數理與計量經濟學最頂尖的雜誌Econometrica首期導言中曾直接指出,「經驗表明,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對理解現代經濟生活的定量關係來說都是必需的,但其中任何單獨一種都不夠充分。三者結合才強有力,而計量經濟學正是這三者的結合」,可見計量經濟學對認知經濟現象、研究經濟問題是十分重要的。
1.2 計量經濟學研究
把現實經濟問題轉化為計量問題,是進行計量經濟學研究的前提和基礎。現實經濟問題是用語言表述的,而計量經濟的問題則是用符號和模型表述的,通過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將它們聯繫起來,是計量經濟學解決現實問題的首要步驟。
在現實當中,事物間大量的聯繫以因果關係(causalrelationship)的形式存在,而多個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則形成事物發展的因果鏈條。如果因果關係以量的形式表現出來,那麼這種量與量之間的因果關係在經濟學領域就是計量經濟所要研究的對象,如價格與需求供給的關係,收益與成本的關係,收入與消費的關係,資本、勞動與產出的關係,工資與就業的關係等。從哲學角度來看,事物都是普遍聯繫的,但計量經濟學關注這些聯繫中突出地表現出因果關係的那些變量。
為什麼要用數據研究經濟變量之間的關係?這主要基於三個理由:第一,可以驗證理論與實際是否相符,理論能不能解釋現實,為經濟理論提供數據支撐。第二,從相關數據中揭示經濟變量間的內在聯繫和定量規律。第三,通過事後的數據分析,為制定政策提供依據或對已經實施的政策進行效果評價,從而預測、預警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需要注意的是,通過數據和理論相結合的方法研究經濟規律並非計量經濟學獨有的,但是計量經濟學研究既不是會計記帳、統計報表,也不是演繹推理和邏輯推導。它是一種建立在事實數據和經濟理論基礎上的經濟分析方法,通過數據和一類特定的模型揭示經濟變量間的因果關係,並由此進行統計推斷(估計和檢驗)來驗證(證實或證僞)模型的合理性。因此計量經濟學研究一般分為如下六個步驟:第一,建立命題;第二,根據命題收集相關數據;第三,建立模型;第四,診斷、修改和反饋;第五,模型確認;第六,運用模型進行政策分析、評價、預測和預警等。其中在建立模型的步驟中,就涉及傳統觀點與現代觀點的差異。圖1.1展示了計量經濟學研究的一般步驟。
當然,如何把現實中的問題轉化為計量經濟學要處理的問題,除了一般的理論指導之外,更重要的是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歸根究柢,計量經濟學研究是一個實踐過程,構建模型則是非常藝術化的工作。
1.3 計量經濟學現代觀點
事實上很難清晰指出計量經濟學現代觀點和傳統觀點的所有區別,在很多問題上(例如模型的檢驗)傳統觀點與現代觀點存在共通之處,本書後面的內容將著重介紹計量經濟學現代觀點的豐富內涵。簡而言之,現代觀點強調數據本位,因此現代觀點要求從實際數據出發,建立相適應的理論模型和採用適應數據要求的統計理論和方法,而不再像傳統觀點那樣,要求數據滿足理論模型的假定條件。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現代觀點與傳統觀點絕不僅僅是思想意識上的差異,這種差異將貫穿計量經濟學研究的六個步驟。事實上,從建立命題開始,現代觀點可能就與傳統觀點站在不同的角度認知這個經濟世界。此外,現代觀點要求全方位的知識組合,包括經濟學基礎知識(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數學基礎知識(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計算機基礎知識(Stata、Eviews、Matlab等軟件使用)。因此可以做這樣的概括:
計量經濟學=數據+理論(模型)+統計方法
1.4 本書主旨和內容
本書並不想全面介紹計量經濟學的所有理論和技術操作方法,因為類似教材在國內外已經浩如菸海。本書後面所附參考文獻中的教材,均為當今國內外一流的計量經濟學讀物,可供讀者選擇學習。本書的主要目標是盡可能提供給讀者一個完整的計量經濟學現代觀點的思想框架,幫助計量工作者進一步意識到現代觀點與傳統觀點的差異。為了達到敘述邏輯性和嚴密性的要求,本書將不可避免地展示一些數學推導工作,但是希望讀者們始終記得思想是第一位的,數學推導始終是為思想服務的,為此我們將複雜的數理推導過程更多地放入每個章節的附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並不介紹某一種特定計量軟件,事實上很多軟件在功用上已經基本上可以相互替代,因此認為一種軟件優於另一種軟件並沒有太多充足的理由,很多只是研究者的習慣問題。本書所提到的迴歸和檢驗方法,基本上所有計量軟件都能完成,只是繁簡程度不同而已。
本書是作為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材設定的,主要參考的是當前美國流行的伍德里奇著的2005年版《橫截面與面板數據的經濟計量分析》。伍德里奇這本書是一本以現代觀點寫成的內容豐富的計量經濟學教材,條理清楚,行文流暢,書中習題更使本書增色不少(現已有中譯本)。可以說,本教材就是《橫截面與面板數據的經濟計量分析》上冊的縮寫本。考慮到本科階段計量課程所學內容不太一致,特別安排第二章對傳統觀點的多元迴歸模型做了一個總結。這一章主要供同學們自己閱讀,也可參閱其他的書。安排第二章的內容有兩個作用,一個是為研究生學習提供一個過渡,另一個是為了和現代觀點加以比較。對於已有紮實的初級計量經濟學知識的同學,課程可直接從第三章開始。本教材安排如下:第二章回顧傳統觀點下的多元線性迴歸模型,第三章給出現代觀點下的基本理念和理論基礎,第四章介紹現代觀點下的多元線性迴歸模型,第五章討論聯立方程模型,第六章介紹面板數據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