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幾十年的經濟改革,讓中國的經濟增長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已排在全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作為一個處於轉型經濟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增長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得益於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紅利和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
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一直以來備受政府、學術界和實務界的關注。 盈餘管理會降低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擾亂市場的決策和秩序,削弱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侵害市場投資者的利益,最終將會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 由此,本書基於中國的製度背景,對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和審計的治理效應進行深入研究,為中國和其他轉型經濟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理論解讀和經驗分析。
總體而言,本書著眼於中國經濟轉型的製度變遷,首先對應計盈餘管理與真實盈餘管理的相互關係進行理論分析和實證探討。 在此基礎上,考察中國的監管者對盈餘管理的識別能力。 同時,檢驗應計盈餘管理與真實盈餘管理的市場反應,以及審計在其中的治理效應。 其次,立足中國的再融資環境,探討盈餘管理對審計意見監管有用性的影響及其經濟後果,考察在中國證券市場的新常態下審計師對盈餘管理的反應和風險管理策略,具體從審計師變更、審計收費和審計意見進行分析和探討。 最後,分析盈餘管理對股價暴跌風險的影響,以及簽字會計師的性別差異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
本書的特點是立足於中國經濟之現實,力求做到製度考察與理論分析相結合,扎根於中國特殊的製度背景,研究新興資本市場中國的特色問題,以期從中國證券市場的實際問題出發,從理論上進行探討和分析,通過經驗數據之實證研究描述和分析並解答上述問題。
(1)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應計盈餘管理與真實盈餘管理存在二元關係,即替代關係和互補關係。 具體而言,市場競爭壓力在應計盈餘管理與真實盈餘管理之間具有明顯的成本比較優勢,使得兩者具有替代關係,控製利益、管制壓力在應計盈餘管理與真實盈餘管理之間不具有顯著的成本比較優勢,而是應計盈餘管理與真實盈餘管理的驅動因素,使得兩者具有互補關係。
(2) 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只對應計盈餘管理做出負面反應,沒有對真實盈餘管理做出有效反應。 這可能是,相比於應計盈餘管理,真實盈餘管理不容易察覺,因而投資者沒有做出有效的市場反應。 同時,高質量的審計只幫助投資者對應計盈餘管理的信息含量做有效區分,而對真實盈餘管理的信息含量不能明顯區分,表明審計在盈餘管理的治理上具有一定的積極的市場效應。
(3) 中國監管者對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具有一定的識別能力,並且會受到管制環境變遷的影響,存在管制效應和演進效應。 具體而言,在審核公司的配股資格過程中,監管者能識別線下真實盈餘管理,但是,在管制環境變遷後,由於線下真實盈餘管理被納入管制範圍,監管者不再對其關注,而是關注應計盈餘管理,並能識別。 在線上真實盈餘管理方面,由於其隱蔽性強,監管者並沒有表現出顯著的識別能力。
(4)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審計意見對盈餘管理具有一定的治理效應,由於真實盈餘管理具有隱蔽性,審計意見並不能對其有效反應。 同時,審計意見的監管有用性僅在管制變遷前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並且會受到盈餘管理的影響,但僅受到非經營性盈餘管理的影響,並且只體現在非國有企業中。 審計意見的治理作用會在國有企業的配股業績上得到體現,但這會受到真實盈餘管理的影響。
(5) 在中國2006 年法律變遷之前和法律變遷之後,應計盈餘管理與真實盈餘管理對審計定價都沒有顯著影響,並且,法律變遷也不會增強應計盈餘管理與真實盈餘管理對審計定價的推高作用。 這意味著,中國的審計定價在盈餘管理的治理上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同時,法律的變遷也沒有提升審計定價在盈餘管理上的治理功能。
(6) 在中國2006 年法律變遷之前和法律變遷之後,應計盈餘管理與真實盈餘管理都沒有顯著提高審計師簽發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可能性,並且,法律變遷也不會增強應計盈餘管理與真實盈餘管理對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提升作用。 這意味著,中國的審計意見在盈餘管理的治理上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同時,法律的變遷也沒有提升審計意見在盈餘管理上的治理功能。
(7) 中國上市公司的應計盈餘管理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與會計師事務所保持客戶關係越困難,越容易發生會計師事務所變更,但是只表現在2006 年新法律實施以後。 同時,上市公司的真實盈餘管理也對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産生影響,同樣也只表現在新法律實施以後。 這表明,法律環境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對於外部審計機構的治理作用産生了積極的影響。
(8)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應計盈餘管理並沒有提高公司的股價暴跌風險,真實盈餘管理顯著提高了公司的股價暴跌風險,但僅在非國有企業中體現。 進一步分析發現,導致這一情形的原因在於,應計盈餘管理與真實盈餘管理在非國有企業中相對突出。 同時,也可能是由於非國有企業沒有受到與國有企業一樣的政治庇護。
(9) 在中國市場上,簽字會計師的性別差異在總體上對審計獨立性沒有顯著影響。 而當考慮到不同職業階段的性別差異時,簽字會計師的性別差異對審計獨立性有顯著影響,但只體現在職業階段的早期和晚期。 這說明,簽字會計師的性別差異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會受到其職業階段的調節作用,並且,這種影響表現為,女性簽字會計師的獨立性比男性偏低。 這說明性別差異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主要受職業風險的驅動,而非法律風險和職業道德。
希望本書的研究結論,一方面為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大浪潮提供一個截面或者是其中一個點的反應和解讀,另一方面為今後中國經濟的建設尤其是中國證券審計市場的建設提供經驗證據和政策啟示。
本書的創作和順利結稿,特別感謝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陳漢文教授和汕頭大學杜沔教授的啓發、指導和幫助,同時感謝香港城市大學Zhifeng Yang 教授、紐約州立大學Francis Kim 教授的寶貴建議和幫助,更要感謝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廈門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山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汕頭大學、中國政府審計研究中心以及學術界和實務界的同仁和朋友提供的寶貴建議和支持,還要感謝我的家人給予的理解和支持,感謝我在四川大學指導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方面提供的幫助和支持。
由於本書作者的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足和瑕疵之處,敬請各位同仁、專家和讀者賜教並批評指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