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台海發生危機之際,中國共產黨,首倡和平解放臺灣。這一建議較為集中地反映了中共在兩岸處於冷戰對峙狀態下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立場和主張,符合兩岸的客觀實際和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共的和平倡議和為實現和平解放臺灣所作的努力;雖被蔣介石所拒絕,但卻贏得了政治上的主動。國民黨當局雖將軍事「反攻」調整為「政治為主,軍事為從」,但其極端的反共立場與美國不斷插手臺灣事務的現實,很難避免「臺灣危機」的再度發生。
從1972年中美關係解凍到1979年中美兩國建交,兩國關係逐漸走向正常化。此後,美國對華政策表現了雙軌政策特點:一方面與中國大陸發展正式關係,促進兩岸之間的緩和;另一方面則在1979年4月通過了《與臺灣關係法》,將臺灣視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保持與臺灣的「實質關係」,藉此以阻撓中國統一。隨著冷戰的結束,中蘇美三角戰略關係發生重大變化。蘇聯解體,美國認為「中國牌」的作用消失,中國在美國對外關係中的作用大大減少。加上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使美國決策者們開始重新評估兩國關係的戰略價值和基礎。他們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出發,不但在輿論上提出「中國威脅論」,而且採取實際措施力圖遏制中國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同時極力阻止中國統一的歷史進程。基於中國人民堅決反對分裂與反對「台獨」的嚴正立場和李登輝製造「兩國論」使中美關係受到嚴重傷害,造成亞太地區局勢動盪,從而迫使美國調整對華政策。美國總統柯林頓時期提出對臺灣將遵守「三不」政策,即「支持臺灣獨立」、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支持臺灣加入任何主權國家才能加入的國際組織。當然,美國的「三不」政策是服務於其在世界和亞太地區戰略利益的,美國對臺政策調整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美國對臺的「雙軌」政策。美國對華政策的核心仍然是一個中國,基本框架是「三個公報」、「一個法」和支持「臺獨」。不管是民主黨執政,還是共和黨執政,美國對華對臺政策有時會出現一些調整或搖擺,但其基本立場不會改變。美國這種做法的結果是:既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又阻撓了中國實現完全統一;既反對中國大陸對臺動武解決臺灣問題,又在安撫臺灣當局的同時不允許臺灣公開進行「臺獨」活動,以改變海峽兩岸的現狀,維持臺海兩岸「不統、不獨、不戰」的局面。小布希上臺後,對華政策雖比柯林頓時期更為強硬,但隨著「911事件」的發生,美國對華政策又回到了原來的軌道。歐巴馬上台後,從歐巴馬及其執政團隊的對臺言論來看,其對臺政策基本延續了「一個中國、三報一法、和平解決、兩岸人民同意」等美國傳統的「雙軌政策」,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表現了支持與鼓勵的態度。歐巴馬本人在競選時曾經明確指出,「強力支持兩岸降低緊張關係,並支持兩岸建立更緊密聯繫」,高度讚揚兩岸在此方面所做的努力。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2009年2月訪華期間也明確表態:「支援和鼓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期待兩岸關係有更大改善。」美國既支持鼓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又要保持一定介入的「兩面性」立場,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複雜影響。中美聯合聲明簽訂後,美國在臺協會理事長薄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