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前言
和《開卷有疑》相比,這本書算不上是一部討論學術研究的書。讀者只要看到目錄就會瞭解,它更多的是筆者在報刊雜誌上的各種訪談錄,和在一些場合演講文稿的整理發表,談的主要是個人研究的經歷、感受和方法等等。說它們不學術,不是說它們沒有討論到學術。一個吃學術飯的人,打個哈欠都難免會有學術的味道,要想完全避開學術談何容易。但這些文字確實不那麼學術,除了那些專著的前言以外,多數文字連註釋都找不到一個。讓研究學術的人來讀它,自然會認為它不學術。
做學術研究的人,發表不那麼學術的東西,難免會被圈內人所議論,這也是我始終不大願意應報社的邀請寫些議論文的一個原因。因為一個習慣了做學問的人,難免會被這樣或那樣的規矩束縛了思想和手腳,往往不習慣對自己不很熟悉的問題說三道四。
但是,學問者何?明道修德,潔身自好?奈何咱終究還是個中國的學者,骨子裡總會有那麼點兒「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求知問學,經世致用的企圖。因此,對那些自認屬於學問範圍之內,又和現實生活聯繫密切的問題,總免不了還是想要發揮一點兒所學所問的知識的作用。何況,學術的東西,如果不能和生活相聯繫,束之高閣,只供少數象牙塔中人切磋把玩,總讓人覺得會有些遺憾。尤其我們做的是現當代史研究的問題,歷史研究,目的就在求真。一方面學者有大量真相發現出來,另一方面社會上對諸多歷史上的問題繼續以訛傳訛,甚或以之為據,還要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評古論今,相互指責攻詰,面對這種情況,也著實需要有學者根據所學所問的知識,發出一點不同的聲音。不是為了纠偏——這多半不大現實——只是為了讓不瞭解情況的讀者瞭解,還有另外一種有點學術態度的,即注重考證和史實的,比較客觀一點的說法,讓頭腦冷靜的讀者有條件自己去比較,去鑒別。
當然,還是那句話,做學問久了,都會有點迂。自我覺得在報上或在講演中發表的東西不夠嚴謹,有時甚至會有明顯的錯誤,是再自然不過的情況了。再加上在報刊上發表的東西,還會因報刊篇幅等原因的限制,有所刪節,變得不完整,不準確,也很自然。一些訪談或講演之類的文稿,因為應記者或編者臨時所約所談,即興而言,匆匆而就,難免也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欠缺。甚至個別專著的前言,也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出現刪節的情況。總而言之,有機會將它們集合起來,修訂出版,對自己也是一種安慰。畢竟,這些文字還是比較好讀好看,也便於喜歡我的研究的讀者瞭解我的研究經歷和研究的想法,把這些文字結成集子留下來,也有其自身的價值所在。
楊奎松
前言
和《開卷有疑》相比,這本書算不上是一部討論學術研究的書。讀者只要看到目錄就會瞭解,它更多的是筆者在報刊雜誌上的各種訪談錄,和在一些場合演講文稿的整理發表,談的主要是個人研究的經歷、感受和方法等等。說它們不學術,不是說它們沒有討論到學術。一個吃學術飯的人,打個哈欠都難免會有學術的味道,要想完全避開學術談何容易。但這些文字確實不那麼學術,除了那些專著的前言以外,多數文字連註釋都找不到一個。讓研究學術的人來讀它,自然會認為它不學術。
做學術研究的人,發表不那麼學術的東西,難免會被圈內人所議論,這...
目錄
前言
第一編 觀念與方法的討論
歷史研究與歷史學家的現實關懷問題
歷史研究的微觀與宏觀
歷史研究中的人性取向問題
中國當代史研究的起步與意義
研究中國現代史最需要什麼?
歷史研究越實證越容易有生命力
不能把複雜的歷史簡單化、概念化
撥開中國現代史的迷霧
如何讀懂我們的歷史
國共關係史研究的反思與前瞻
第二編 歷史研究應有的眼界
研究歷史在於反思我們的過去
多問幾個怎麼了、為什麼?
社會發展中的「阿凡達」式困惑
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中日關係
實事求是地總結抗戰史的經驗與教訓
何謂民族主義及我們應該怎樣愛國?
紀念抗戰,反思自我
建構健康開放的民族主義
歷史上國共兩黨的民族主義及其影響
第三編 書序談史錄
面對中國革命
我為什麼研究西安事變?
中國革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有多大?
從中共建黨談起
應該相信記憶,還是應該從檔案文獻出發?
對中共革命成功原因的一點思考
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問題之必要
研究歷史,貴在求真
避免重犯文革錯誤的關鍵所在
歷史有其自身的邏輯
從國民黨的角度來瞭解國共關係的嘗試
從共產黨人的角度來看國共關係
歷史研究首先是人的研究
「恩怨」之中的思考
在毛澤東「革命外交」的背後
讀史不能無疑
馬上得天下,安能馬上治天下?
如何從黨史研究轉向歷史研究
保持客觀性才容易還原歷史
探求歷史真實需要專業精神和技能
研究歷史也應做普及工作
第四編 我和現代史研究
獄友命運的啟示
尋找被埋沒的歷史痕跡
我和歷史研究
我和中共黨史研究
中央檔案館查檔記
在臺北看檔案
前言
第一編 觀念與方法的討論
歷史研究與歷史學家的現實關懷問題
歷史研究的微觀與宏觀
歷史研究中的人性取向問題
中國當代史研究的起步與意義
研究中國現代史最需要什麼?
歷史研究越實證越容易有生命力
不能把複雜的歷史簡單化、概念化
撥開中國現代史的迷霧
如何讀懂我們的歷史
國共關係史研究的反思與前瞻
第二編 歷史研究應有的眼界
研究歷史在於反思我們的過去
多問幾個怎麼了、為什麼?
社會發展中的「阿凡達」式困惑
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中日關係
實事求是地總結抗戰史的經驗與教訓
何謂民族主義及我們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