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傑(密西根州立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及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婚姻或親密關係是集合了兩個完全不同背景的人長時間生活在一起,這當中其實不難想像一定多少會有衝突發生,因為兩個人不管是在想法上、作法上、或情緒上等也都必然會有所差異。但問題是衝突是否就只能以暴力來解決呢?
這本書告訴大家「使用暴力是因為使用暴力的人選擇使用暴力」。當施暴者選擇用暴力方式來解決時,其實是施暴者放棄或不想用非暴力方式來解決。當然,這過程當中也可能隱含了社會因素及個人的心理因素。社會因素上,如果社會是那麼強調男性至上、是那麼縱容婚姻暴力行為、或是那麼鼓勵好勇鬥狠,那也難免使得部分男性容易在意見不合或情緒不佳時動粗。而心理因素上,如果自幼年成長的家庭中,沒有得到父母真誠的關懷,甚至拳腳相向似的身體虐待,或動則怒罵的心理虐待,或經常目睹父母親暴力相向,則難免讓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人,無法建立一般正常的信任關係及親密關係,或穩定的情緒控制。這一部分即是所謂「不安全的依附行為」,這常會是婚姻暴力行為的深層原因,其散見於本手冊多章之中而未能明顯提出,個人特別徵得作者同意並翻譯原作者之來台講稿而置於第六章末節處,確實值得多予探討。
這本書是個人在參與美國若干方案之訓練坊,並比較過若干重要方案的治療手冊後而決定翻譯的。這本書簡單易懂,常將重要概念以簡單之圖文來解說。實是在比一般只強調兩性平等教育或只強調憤怒管理的輔導手冊,又更為突出。相信這本書能漸漸引導施暴者,瞭解自己行為的產生原因,並且找到較適合的方法來解決婚姻的衝突。
而這本書是也是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第三路徑方案」(即The Third Path Model,其前身為AMEND方案)編輯並使用的輔導手冊,該方案係經美國司法部委託之全美婚姻暴力犯治療方案之評鑑中列為是較好且較能作深度輔導治療的方案之一,並認為是未來方案的趨勢之一(另一較好之方案是波士頓的EMERGE模式)。至於為何叫作「第三路徑」,這是因為在這本書的原封面上即明顯的標示一個三角形的圖式,在這三角形的三邊各標示著混亂、死亡、及改變(chaos, death, & change),這意味著婚姻暴力的人可能會有這三種選擇,而這一方案鼓勵大家選擇「改變」做為未來生活的第三路徑,而不必在混亂及死亡間游移。而本書的作者之一麥克布萊德,也是現在第三路徑方案的主持人,其亦曾在民國八十九年八月份應內政部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的邀請來台演講,講授該方案之輔導模式,相信國內實務工作界應不陌生才是。
這本書主要是提供團體輔導時之用。如果未來的方案是分兩階段,則個人之建議是,可將前七章及第十七章作為第一階段之課程內容,而其他章節則可列入第二階段之課程內容。使用的方法可以是由輔導者引導團體成員朗讀,在每一小段或小節之後引導大家討論自己的心得或感受,並儘量鼓勵成員互動,而章節中有空白的部分也能鼓勵成員能做答並提出討論。
個人能夠有幸邀請到目前在同校就讀諮商研究所碩士班的劉小菁同學與陳文心同學,以及勵馨基金會高雄服務站陳慧女主任一起共同翻譯這本書,他們對翻譯的用心常讓個人感動。也有幸能邀請本校新聞研究所就讀之羅振軒及國內英文系畢業的陳姿菁共同校閱,在此予以致謝。
最後,個人想讚許目前在看此書的您,如果您是婚姻暴力的施暴者,請別沮喪或為參加輔導而不舒服,其實接受輔導是一種成長的體驗,我們瞭解這當中的困難,畢竟認錯及改善是要有更大的勇氣的!而如果您是輔導人員,也請多給接受輔導的成員鼓勵,並陪著他們一起突破。這會是一段長跑,可能半年以上,或是好幾年。當然,個人也不能停下來而不成長,讓我們大家一起向成長努力,一起開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