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與天主教、基督教有何關係?在不同的體系中,向來不都是各過各的橋、各彈各的調?在1950年代卻有一位神父,踏上日本土地,拜禪修大師學習做禪、參公案,為的是要變成「更好的修道者」。神父不只學習參禪,甚至組織了五人朝聖小組(全是天主教徒),繞行四國島八十八寺院之「遍路朝聖行」。歷經兩個暑假、兩個春季完成。藉著遍路朝聖行和多年禪修,神父說他「終於上了道!」。
本書為伴渡神父在高齡八十歲時的著作,雖為回顧過往、但主要還是在關懷未來。他自述是自己基督信仰的生命因?與東方心靈誠摯交流後而產生的彼此滋養、相互凝聚的故事。伴渡神父以其深厚的信仰及思維,開放自己,透過禪學的活化,改變理性、分析、歸類、下定義的人生,讓他自在地說出「對基督的忠誠不賴於死守教會信理」。
「朝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朝聖」之拉丁文原是Peregrinus,是由 pre和 ager構成。ager指「場」而言,例如農場。per通常解為「通過」;引申為「超越」、「在…之外」的一個「場」地,當然包括住處、家庭、關係、文化、價值觀、意識型態之所在。「場」可以說是一個小世界。如此,朝聖者就是那穿越邊界,躍入新域,拓展生命領域的人。「場」這個字用在這兒是非常貼切且深具意義。朝聖者遠離原先窄狹的個人磁場,進入另一個更強健的能量磁場,整個人因此得以充電而變得活力充沛。所以朝聖之旅是一個生命的巡禮。朝聖者離家上路邁向新場域,進入新能量的聖地,因此朝聖者能將生活品質提升到較高超的境界。這就是朝聖者的人生模式。
這是一本描述東西方宗教生命靈修交會與對話的書。作者伴渡神父遠渡日本,參化日本佛教思想。伴渡神父以中肯、開放、謙虛的態度,開放內心任何日俗矜持,參化對終極課題的探索與體會;句句深刻地描述基督教與東方佛教在內心靈修的生命激盪和體驗。
原書以日文寫作,英文版於2004年九月問世。本書重要價值是:在目前「本位主義」高漲的現代社會,伴渡神父空虛自己,虛懷若谷且跨文化地進行基督宗教與東方靈修經驗層次的交流,為「淨化」與「進化」人類文明精神生活帶來無可言喻的突破。誠如「伴渡」神父的名字,本書提供修行者一寶貴的開啟與示範--陪伴修行者,捨棄自設的框架,朝向光明與真理的彼岸。
★誠摯推薦
陳寬薇修女(聖功修女會修女)
劉錦昌牧師(台南神學院教授)
釋惠敏法師(台北藝術大學教務長)
作者簡介
多瑪斯.喬治.伴渡(Thomas G. Hand, S.T.)
美國加州人,係天主教耶穌會會士。二次大戰後曾赴日本創校,並從事教學、牧民、靈修輔導工作長達29年之久。旅日期間深愛日本簡樸的民風,並為其淳厚的宗教氣息所吸引。對日本宗教,尤其佛教鑽研頗深,並以身試法接受了六年的正式禪修課程。1
1984年返回美國,在加州仁慈靈修中心(Mercy Center Meditation)負責宗教交談和靈修工作。2004年3月因病退休,結束了二十年宗教交談、靈修指導工作。二十年來,在伴渡領導下的共修人士達數百人。
1989年伴渡神父與譯者(李純娟)合著A Taste of Water: Christianity Through Taoist-Buddhist Eyes。此書除日文版《水?味??:東洋思想?神》(春秋出版社1993年)外,有中文、韓文、西班牙文、比利時文等版本。中文版《飲水錄:由釋道悟基督》(台灣台南南神出版社,1996)。
譯者簡介
李純娟修女
台灣高雄人,係天主教聖功修女會修女。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博士。多年從事宗教交談和靈修輔導工作。著譯《飲水錄:由釋道悟基督》(台灣台南南神出版社,1996年),《吉光片羽:靈修新探》(台灣光啟出版社,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