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換個角度看世界不一樣
張德聰 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副教授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為後現代心理治療的一種取向,後現代心理治療的基本假定為「人只能為自己建構真實」,換言之,人是自己自我成長、突破困擾與發展問題解決的專家。焦點解決心理治療自一九八五年以來,由美國短期家族治療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 BFTC)的參與者如史提夫.笛夏德(Steve De Shazer)及茵素.金柏格(Insoo Kim Berg)夫婦及一群醫師、臨床心理師、社工師等助人專業工作者共同發展,基於正向觀點,以當事人為專家,重視其當下關心的議題,不以病理學角度看當事人,善用當事人之正向成功例外經驗,建構發展未來以達成目標,讓當事人產生希望,願意由一個小改變發展成大而有效的成長,簡明易懂,讓當事人發現,如果自己的想法、情緒或行為能朝向正向觀點轉變,世界將不一樣,路是無限的寬廣!
本書作者嘗試將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的基本精神理念與方法,與其服務的企業客戶(當事人)共同「跳脫原有框架」思考,嘗試讓當事人自我解構。利用案例,描述如何善用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對話策略,跳脫出影響自己、讓自己失去能量的「原有框架」,重新建構正向有利的策略,讓自己得到賦能或重新得力(empower)。
作者並嘗試將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的諮商員角色,運用在西方正逐漸開展的心靈教練(coach)角色中,亦即協助當事人能舒適又快速達成目標的願望。當事人通常希望達成生活或工作上的目標、願景、夢想,甚至還能超越。
作者亦以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的「架構」,與當事人探討他可以使用哪些語言策略和有利因素來達成目標。利用案例說明如何設定符合現實、可以衡量的目標,如正向的、當事人做得到的、動態式行動方向、由小到大、以當事人的語言描述,與當事人協商出達成目標的藍圖與路徑,共同朝向目標有利可行的方向出發。同時激發當事人的力量,讓他們能根據自己的理想,思考出符合自身文化、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解決方法。並且善用焦點解決的策略或技巧,包括「如果有效,就不要改變」、「如果某個方法曾經成功過,就多做一點」、「如果無效,就換個不同的做法」、「微小的解決方法能引發重大的改變」、「多做這些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是建立成功諮商事業的好的開始」、「小成功能引發大成功」、「問題並非隨時都在發生,思考問題如果不發生會有什麼好的不同?」、「詢問問題,啟發當事人的潛能,相信當事人為其問題解決的專家,而非告訴當事人該怎麼做」、「給予讚美」、「激勵當事人願意積極的試過去曾經做過且有效的想法」、「把抱怨轉變成目標協商」。
筆者基於從事焦點解決短期諮商輔導工作的經驗,基本上短期諮商或心理治療做得好的專業工作人員,在諮商輔導工作的經驗是重要的要素,因此有志於從事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輔導的工作者,對於一般諮商輔導基本態度、技巧、倫理皆須有相當的基礎,並在督導下實習,或參加如張老師基金會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研習會不同階段之訓練。
本書特色之一即於每一段落適當加上對實務界的建議,例如:
「善用改變。身為教練的職責就是以最正向的方法,善用當事人已經設法做出的改變。」、「該說什麼,以及該怎麼說。在諮商一開始,就詢問當事人確切的目標。」
本書雖然是寫給那些希望對世界有貢獻,即使是很微小的貢獻;想要工作有效能,亦同時尊重當事人攤在桌上的一切;且希望善用當事人已有資源的短期諮商執業者。本書尤其能幫助希望減少時間,盡快帶領當事人到達目的地的短期諮商專業人士使用。但亦可提供助人專業工作者如醫師、心理師、社工師、諮商輔導教師、教師、家長及志願服務工作者參考,運用於助人關係;亦可提供社會人士人際互動參考,尤其有志於擔任員工良好心靈「教練」之主管,相信藉由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的精神可以激勵自我、賦能自我,亦能藉由目標架構、讚美他人、讚嘆性語句、正向成功例外經驗,建構未來成功願景,讓自己與周遭的人能在正向心理的環境薰陶下,對世界充滿希望,也更能體會「換個角度看世界不一樣」!
推薦序二 為當事人量身設定的短期教練取向
許維素 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輔導系副教授
在二○○六年受邀於新加坡「第一屆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國際研討會」擔任講員時,第一次看到本書的書名:Brief Coaching for Lasting Solutions,當時便困惑於書中內容與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差異無幾,又何必選用「教練」(coaching)這個字。經詢問我的督導、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創始人茵素.金柏格,也是本書作者之一,才知道確實有其箇中奧妙。
「教練心理學」(coaching psychology)主要是協助受教者(coachee)提升其在工作或生活各種領域的表現,以催化受教者於個人或專業發展歷程上加速學習或改善某特定技能,並促進自我導向學習及個人成長;短期教練是一個聚焦在目標、優勢與資源、解決之道、行動與結果之系統化歷程,於此教練的對話過程中,教練者(coacher)與受教者之間所創造的同盟合作關係相當受重視,而受教者也被鼓勵去澄清與設定他們想要的目標,能夠運用各種支持與資源,發展與目標一致的行動步驟,以達成目標。通常受教者大都為機構員工、學校教師或經理人員等一般正常人或非臨床的病人,而教練的工作取向常會引用現有的心理治療學派為基礎。很明顯地,由於服務對象不同,「教練」與「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便有其功能定位上的差別,即使兩者在介入技巧有所類同;也由於教練強調為受教者「量身設定」的色彩,因而與「訓練」(training)以訓練者為重心的特色有所區別。
若從教練心理學的內涵來看,不難理解何以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是非常適用於「教練」的工作取向,所以焦點解決教練取向目前才能在常被使用的二十餘種教練工作取向中,與催化(facilitation)取向、目標(goal focused)取向、認知(cognitive)取向、行為(behavior)取向並列為前五名。也由於「教練心理學」的理論與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精神幾乎完全相合,因而本書中所介紹的短期教練的理念與介入技巧也才會與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幾乎如出一轍。當然,隨著焦點解決短期治療不斷發展,本書的內容相較於過去有關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介紹,還具有更為深入、細緻、完整、新穎的閱讀價值,對於想繼續深入學習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實務工作者而言,是不容錯過的一本代表性書籍。
「教練心理學」領域在歐洲早已蓬勃發展,應用層面甚廣,收費情形甚至比心理治療還高。目前國內有關教練心理學的發展方興未艾,值得國人積極拓展,而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在國內的應用行之有年,頗受好評與歡迎,焦點解決教練應該亦是值得大力推動的一種教練工作模式。所以,《OFFICE心靈教練──企業的焦點解決短期諮商》一書不僅具有介紹焦點解決教練之功用,亦期許能成為國內教練心理學的一顆種子,而能慢慢地開花結果。
最後,本書為茵素.金柏格於二○○七年初離世前最後出版的一本書,在此為她對世人的付出與貢獻,獻上我無限的感謝,也再次為她對我的教導與看重,寄予無窮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