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不只是一種態度,還是一種情緒、心情、道德、習慣、動機、人格特質、因應對策、甚至生活方式。
.我們跟愛因斯坦有很大的不同,但可以做到跟他一樣,每天都提醒自己一千次我們有多麼依賴他人。
一九九九年,恐怖小說暢銷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在鄉間散步時,遭遇了嚴重車禍,肇事的箱型車司機因為分心而把史蒂芬.金撞上擋風玻璃,然後掉落路旁的壕溝裡,他身旁正好是一堆岩石。史蒂芬.金的右腿及臀部多處骨折、肺部塌陷、數根肋骨斷裂、頭皮撕裂。稍後當被問到別人都以為他沒救了,他做何感想時,他只說了兩個字:「感恩(gratitude)。」一個一輩子表明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卻在橫遭此禍後意識到上天的仁慈,史蒂芬.金說:「因為上帝的恩典,使他(貨車司機)不必為我的死負責。」
數個世紀以來,神學家、道德哲學家、作家等都認定「感恩」是良好德行不可或缺的展現,一位當代的哲學家稱「感恩」是一種最令人愉快的美德。雖然如此,直到最近心理學家才對「感恩」展開科學研究。可能是因為它是一種平淡無奇的情緒,缺乏引人好奇的複雜性。這種單純的情緒,在作者愈發投入研究時,很快發現到它的深刻內涵,它在人類的快樂上位居要角,「感恩」是一種複雜的現象。
作者在一九八○年代末期開始對今日所稱的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產生興趣,直到一九九○年代末,其研究都是關於快樂與目標達成。一九九八年作者應邀參與一個小型研討會「人類力量的傳統根源」──智慧、希望、愛、靈性、感恩、謙卑。與會的科學家都要各自選一個主題發表研究成果,他選了「感恩」,為了更加了解這普世力量的本質,他審閱了神學、哲學以及社科等文獻後,使他相信感恩的能力已經自然地深入人類(或許其他種類生物)的內在心靈。
他開始與邁阿密大學的心理學家Michael McCullough共同合作研究方案,針對「感恩」做了一些重要研究。證明當人們致力於系統性地培養「感恩」心時,會經驗到各種心理、生理、人際關係上程度殊異的益處,研究證據駁斥了廣泛認為快樂有「設定值」(set-point),沒有任何已知的方法可以讓它重新設定(reset):在一些案例中,人們說因為「感恩」使他們的生命改變;更重要的是他們周遭的家人、朋友、伴侶及其他人一致報告,會感恩的人比較快樂,有他們在身旁更加愉悅。
.經常練習感恩的心可以增加25%的快樂設定值
.上述增加的百分點可以延續數月不墜──挑戰先前認為我們的快樂設定值從出生後就固定不變的觀點
.持續記錄三個月「感恩日誌」會提升睡眠品質及精力
本書展現的是「感恩」的新科學,不同時代與文化的偉大宗教領袖、哲學家、神學家、作家……如何討論及寫下他們對「感恩」的看法。為了激發讀者練習感恩,作者還加上練習感恩的技巧。
作者簡介
羅伯.艾曼斯(Robert Emmons)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也是正向心理學思潮的主要學者,並擔任正向心理學學報總編輯。艾曼斯曾獲美國心理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與約翰.坦伯頓基金會(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多項研究補助。他對感恩有深入的研究,是一位將史懷哲格言「感恩是人生的密碼」付諸嚴謹科學實驗的學者,《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新共和雜誌》(New Republic)、《新聞週刊》(Newsweek)、《時代》(Time)及其他主流媒體都曾報導他的研究成果。
譯者簡介
張美惠
台大外文系學士,輔大翻譯研究所肄業。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有《德國短篇小說精選》、《資訊焦慮》、《真實的謊言》、《EQ》、《美之為物》、《國家公園之父:蠻荒的繆爾》、《這就是男人》、《用心去活》、《父母離婚後──孩子走過的內心路》、《愛上M型男人》、《重建》,以及《心理治療live現場》、《佛洛伊德的輓歌》、《如何教養噴火龍:從NO到YES的親子關係》、《是誰傷了父母?:傷心父母的療癒書》等書,現專職從事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