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1 項符合
水面上與水面下:用戲劇轉化人生
的圖書
|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水面上與水面下:用戲劇轉化人生 內容簡介
不管幾歲,你都擁有改變命運的可能。
戲劇是你我都可以用來轉化自己人生的便利技術,
用戲劇成為更好的自己,
克服人生的種種挑戰,脫穎而出!
作者張嘉容集跨界編導與戲劇療癒工作於一身,致力於探討文化/個人生命課題的複雜度與多義性。本書集結她多年的工作關懷,分享將戲劇與日常生活結合,運用在個人身心強韌、劇場、創作、療癒、社區、弱勢服務、文化推動的方法。書中既有抒情靈動的散文、翔實描述的戲劇田野與心理學工作誌,也有舉重若輕的闡述、創作和成長回顧。
追求身心靈成長的讀者不可錯過本書。你可藉由書中的個案歷程描述和介紹的各種方法,多角度地反思成長,並將方法運用在生活中、療癒內在小孩、自我培力、突破問題,獲得平衡與整合。
從事教育諮商輔導、應用劇場、戲劇創作的讀者更不能錯過本書,書中對療癒技術的陳述及個人故事,可使專業人員有所成長,運用在工作和教學中。
名人推薦
毛琪瑛(實康復健科診所資深顧問醫師、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朱芳慧(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戲劇碩士學位學程教授)
吳佑佑(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宇寧身心診所負責人)
卓惠珠(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伯格版主)
周俊勳(紅面棋王)
洪素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戲劇治療師、國際分析心理學會分析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耿一偉(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
高美華(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院戲劇學程負責人/藝術中心副主任兼演藝組組長)
張曉華(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退休教授)
陳韻文(教育部跨領域美感卓越領航計畫協同主持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學士學位學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曾文祺(書法藝術家)
曾學文(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院院長)
程湘如(頑石文創創辦人暨創意總監)
黃光國(國家講座教授)
黃創華(心理劇導演暨訓練師、正念療癒訓練師、資深臨床心理師、心理學教授)
溫宗堃(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趙 淼(北京三拓旗劇團創建人、編導)
劉慧芬(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教授/系主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
盧豐華(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老年學研究所前所長)
蘇瑤華(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跨領域推薦
(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嘉容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藝術總監,集跨界編導與戲劇療癒工作於一身,以戲劇做為一種關心生活的美學形式,致力於探討文化/個人生命課題的複雜度與多義。希望透過原創戲劇和參與式藝術、戲劇療癒,融合各類型傳統/現當代戲劇藝術,關注和轉化現代人憂鬱焦慮的身心處境。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高雄師範大學諮商與復健諮商心理所博士班。成功大學藝術所戲劇治療課程教師。曾任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藝術策劃總監、動見体劇團團長、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表演藝術科兼任教師、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兼任講師、自閉症基金會戲劇治療顧問等。
獲獎:文建會台灣表演藝術推廣基地—中國第一屆駐地藝術家(2014)、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獎」(2011)、文建會赴法藝術家(2010)。作品獲選台新藝術獎多次提名、兩次代表台灣參加亞維儂OFF藝術節(2008、2009)。
創作之外,另於七十多個不同機構,包括各藝術場域、學校、商管、婦女、弱勢機構,針對機構不同的需求和受眾,運用戲劇、身心學和表演藝術的訓練技巧,跟不同的社群開展兼容、展顯、對話、轉化的空間,接觸六千多人次。
目錄
跨領域推薦
推薦序 不僅參與演出,更是心理治療 吳佑佑
劇場的展顯與轉化功能 黃創華
伴你走過自我療癒之路 胡展誥
「心靈英雄」的追索和實踐 劉慧芬
不斷突破創新、活用戲劇轉化人生 盧豐華
找回自己的人生舞台 程湘如
等待定義的未來劇場:一個客體關係理論的看法 洪素珍
在愛中迎向柔韌豐足的人生 陳韻文
劇場療癒,充盈著愛的流動 曾學文
讓心靈沐浴陽光 趙 淼
戲劇性的社會參與藝術 蘇瑤華
自 序 透過藝術轉化社會
1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路上
優雅與平衡
坐上那張椅子
劇場教我的愛情練習——愛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
與心共舞
一心一意
在愛中掙脫社會束縛、自我實現——歌劇《女武神》系列一
實踐你與戀人的精神成長——歌劇《女武神》系列二
華人社會中的女性處境與易卜生的《群鬼》
從《再生緣》和《孟夢之間的時光》,看華人社會中的女性處境
2當藝術滋養人生時
貪
生日的感想和祝福
末日之前的花,新生之後的情書——寫在《桃花與渡伯》演出前
創造是對抗絕望、虛無與死亡的最佳方法
滋養、熱情、紀律
依託藝術但不限於藝術
當愛情遇到文化衝突——從電影《愛情昏迷中》談起
如何面對父母的期待
不斷自我改良、自我創造
重新框架,轉換觀點
擁有「今心」的藝術家
3探問「愛」的劇場
「睡美人」醒來之後——《美麗沉睡者》變奏小史
將傳統戲劇做出演化——《你可以愛我嗎?》創作理念
探問「愛」的劇場
《下一站,出發》(1)——未來在哪裡?
《下一站,出發》(2)——回到影響自己生命最關鍵的地方
4用戲劇轉化社會
探索各種介入社會的戲劇美學形式——戲劇是一道光譜
讓文本跟排練同步進行豐厚完成
運用創新形式做文化創生
運用傳統藝術療癒人心
演員:把個人的故事,變成感動世界的力量
感知社會、理解他人,才是表演的藝術——恐懼、無知、仇恨、渴望,你懂得表演情緒嗎?
5用戲劇增加心理韌性
用戲劇增加心理韌性
老實地活在當下,所在之地就是極樂世界
重新找到生存下去的情感和力量
透過戲劇打開愛的視野,重啟愛的流動
在限制中找到自由
患得患失的愛情
重新開始新的人生
各自的辛苦,終於被看見
先讓自己開心
相連而獨立
讓我們當快樂放暑假的爸媽
用肢體演繹開啟自閉心房
你像哪個角色?
為自己扛責
讓自己更富有
如果壓力是一顆球
6水面劇療癒技術
團體療效因子
戲劇療癒與動態正念
水面劇戲劇療癒技術三階段
一路的學習和探索
戲劇療癒是一種沉浸式的空間
7藝術‧家‧與我
藝術‧家‧與我
人生故事自己寫
向黎明駛去的美麗河船——火燒庄之後
附錄:近期編導作品與歷年課程/團體
序
推薦序(節錄)
細觀全書,可確認「嘉容風格」的戲劇工作的確深具療癒轉化力,這來自她的天性也來自劇場積累,劇場漸漸化現成一個涵容(holding,借用精神分析用語)人生與人性的場域,所有的良善與醜惡、不堪與光輝、成見與對抗、保守與創新………都能獲得一個發聲的位置,並經由種種身心技術開展、一幕幕具象與隱喻的演出,獲得完整細緻的展顯,讓演者與觀者都獲得不同程度的領悟。——心理劇導演暨訓練師/正念療癒訓練師、資深臨床心理師、心理學教授黃創華
新書豐富多樣,敘述的不僅是嘉容導演個人專業成長的故事,而且還是本戲劇合併治療的專書,只要是對戲劇、心理治療或個人心理成長有興趣,不論是大眾或專業人士,閱讀後應該都會很有收穫!——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宇寧身心診所負責人吳佑佑
嘉容像水,在明亮與黑暗之間、和緩與急遽的節奏中,柔軟地流動。有時推動著猶豫不決、缺乏行動勇氣的人們,有時卻又無聲輕柔地陪伴著劇場上惶恐而焦慮的心。
現在,她將劇場上一篇篇真實的生命故事,化成充滿溫度的文字,陪伴你走過一條自我療癒的路。——諮商心理師胡展誥
嘉容老師期待透過戲劇的藝術形式,對現代人憂鬱焦慮的精神處境,加以關注與進行改變。我們在她於書中所舉的經驗事例,以及文字的紀實描述之中,真實地看到了這個「無法定義的未來劇場」的希望。——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洪素珍
嘉容老師在這十多年來不斷創新突破的歷程,不僅積極投入戲劇創作,讓戲劇深入人們意識與潛意識、融合語言與非語言,以及舞台上與舞台下觀演互動之外;還由傳統的編劇走入社區,協助各類弱勢團體成員成長、重視兩性平等議題,並指導一般民眾紓壓與自我肯定,讓大眾對於戲劇有不同的體認與運用。——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盧豐華
在以創作者、策展人、藝評為主體的藝術領域,佚失的公眾聲音何以彌補?如果要突破文件做為行動紀錄殘片的遺憾,張嘉容類似醫生治療紀錄的人物誌書寫,排練做為抒發,演出做為治療,這樣戲劇性的社會參與藝術,不斷演進,角色流轉,發展出多重文本,不同型態的文件檔案,無論是否突圍,多領域的專業整合、實踐,確為本土模式思考創造成功的機會。——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蘇瑤華
嘉容關心劇場的當代社會實踐,她利用多層次的劇場經驗,分析個案,累積成果,完成這本新作《水面上與水面下:用戲劇轉化人生》,糾正了國內時人對戲劇的狹隘偏見,充分改變了戲劇與人的關係與運用的形式,並能運用豐富的劇場專業知識,結合了編導技法、肢體舞蹈、戲曲劇種、心理學、社會學、心靈學、佛學、氣功、瑜伽等等不同領域的技法、理論與美學觀,將戲劇帶入探索人類心靈能量、家庭關係、人際互動等療癒層面,使得戲劇成為轉化和療癒人類身心的有效工具。嘉容乃成為國內少數利用戲劇進行心理調整與療癒的前衛「戲劇療癒師」。——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系主任劉慧芬
自序
透過藝術轉化社會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與個人、社會及文化對話
2010 年我成立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探索原創劇本和身體美學、融合傳統戲曲與現代戲劇、觀眾與演員共同演出、各種觀演互動/科技互動的可能,關注和改變現代人憂鬱焦慮的精神處境。我稱呼我的劇場是:「無法定義的未來劇場」,也就是「多重定義的未來劇場」。
為什麼叫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我覺得,創作是一種不斷穿梭於「水面上與水面下」、各種「表裡/上下/雙生/相映」世界的行動演出,觀演雙方在創作與觀賞、意識與潛意識、身體與語言、戲劇與心理、舞台上和舞台下,互相發掘看見,進一步找到彼此和世界的連結和行動。
2004 年開始,我陸續有機會發表劇本《畫臉》、《記不記得》、《消失的王國》、《消失的攀爬》、《三氯乙烷》,與肢體劇場、音樂劇場、舞蹈劇場等合作。2008年,我創作《我的天使朋友》開始擔任導演,此後,陸續創作了《我的天使魔鬼:睡美人》、《桃花與渡伯》、《下一站,出發》、《哪吒小英雄》、《前方的風景》、《孟夢之間的時光》,擔任編劇和導演。
2008 年開始,我主動投案進入相關機構舉辦戲劇團體,這個計畫叫作「天使宅急便」,從 2009 年實施到現在,是有意識的只選擇弱勢機構,如社福團體、婦女中心、醫療院所、志工團體、學校服務性社團等,希望能將戲劇帶給沒有能力、沒有資源的人們,透過政府補助和機構劇團協力,協助他們紓壓增能。
隨著計畫的順利進行,邀約的機構愈來愈多,也從社福團體擴散到一般社會團體或大或小的公開演講。我發現自己必須去學習因應各種不同機構、不同對象、不同需求的對象,比方說,志工培訓、紓壓團體、支持團體、技能培養、教師培訓增能團體等。而當我開始接觸到弱勢團體之外的公務人員、企業家、上班族、教育訓練等,我就得去揣摩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學習他們的語言。
所以在形式上,做了各種戲劇教育演講、各種戲劇療癒團體,學習戲劇可以如何運用在戲劇光譜上、各種用戲劇來介入社會的方法。帶著這些經驗,後來接觸到紀錄劇場(documentary theatre)、參與式劇場(participatory theatre),回頭影響了我的戲劇創作。
2011 年辦理戲劇療癒團體,在最後一天的成果呈現當中,我領悟到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的可能,於是開始探索這種新的劇場形式,剛好又接觸到德國的紀錄劇場,從其中得到靈感和調整,因而創作了接下來的幾部作品:《你可以愛我嗎?》、《桃花與渡伯》、《下一站,出發》。
我對於參與式劇場開始充滿興趣。2013 年,《桃花與渡伯》、《下一站,出發》運用參與式劇場、沉浸式劇場(immersive theatre)的概念,命名為「紀實互動劇場」(documentary interactive theatre),邀請民眾演員和專業演員一起演出自己的故事,將觀眾置身於河岸、渡船、溫泉風光等,並在劇情安排中,讓觀眾成為劇中人遊覽河岸風光,抵達對岸,說出自己的夢想,寫下和念出遺憾與感謝。
2014 年《前方的風景》與 2018 年《孟夢之間的時光》,我回到傳統鏡框式文學劇本的寫作和演出方式,這是出於想在創作上滿足自己再現(representation)的願望,想要探索和整理自己的思考,以及再次探索鏡框式劇場的美學,影像和真人虛實演出交錯、人偶互動的美學。
因此,未來除了逐步推動過去的作品有機會重演、發展成戲劇光譜上的各種運用,我希望也從社會參與式藝術(socially engaged art)的創作範疇來展演作品。
回想多年來運用戲劇,跟各式各樣的民眾或藝術家、各種不同能力和特質的人們相處,做了大量的田野和轉化工作,在接觸的過程中,一起與原生家庭、當下現狀、這片土地上的歷史、人文與環境對話。
為了回應不同人群的個別和共通議題,研發了各種團體、排練、演講、演出,大量的檔案在工作過程中生產出來,包括:創作書寫、企劃、會議文件、課程聽打紀錄、排練紀錄、個案紀錄、影音錄影、我自己的課後紀錄和反思、給雜誌的文章、講稿、演出中運用的書畫/圖表、工作人員/觀眾/學員/參與者的創作或回饋/紀錄等。
從社會參與式藝術創作的範疇來看,這些流變的藝術活動、形式與檔案,都是整體作品的系列部分,展現了這塊土地不同人群的故事與聲音,是我們為這塊土地和許多獨特個體留下紀錄的努力。
「水面劇」:聚集人們,引導每個人活出「活水源頭」、特色與主張
在戲劇類型上,我曾主張過紀實互動劇場、參與式劇場、沉浸式戲劇、療癒系劇場(the therapetic performances for public),也受到各種戲劇治療(drama therapy)理論和表演藝術、社會參與式藝術理論影響。集合這種種學習和經驗,發展出的戲劇演出類型,我將之命名為「水面劇」(aqua round assembly theatre),未來與醫療、心理、藝術、戲曲、教育、社區、社會學等各領域專家共同推動。
「水面劇」的特色與主張如下:1.運用戲劇治療的方法和技術,設計及帶領團體到演出。2.運用社會參與式藝術中「群聚」(assembly)的藝術概念,召集藝術家及群眾,用各自的方式參與團體和演出,來回應主題和呈現。3.運用參與式劇場的概念來編導創作,讓成果呈現演出時,觀眾也可以參與。4.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好的演員,把個人的故事,變成感動世界的力量。5.好的演員一定擁有「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6.演員最重要的是真實面對自己,深刻挖掘內心,與他人做最真實的情感交流,能同理他人處境的能力,而非技術。
「水面劇」希望聚集人們,引導每個人活出「活水源頭」、特色與主張。即將展開的新創作「職場文化變革」藝術計畫,將以「職場溝通」為主題,召集人際互動技巧光譜上不同能力的人(如:領導者、助人者、職場上的專業者、藝術家、亞斯〔Asperger syndrome,簡稱 AS〕特質演員),一起探討華人職場文化各式各樣的標籤,對溝通和人際技巧的潛規則、標準,並提出新的「職場溝通文化」理想。
《孟夢之間的時光》、《美麗沉睡者》、《前方的風景》的文本,也可用來邀請在不同職場和領導地位的女性,與各種藝術家一起,針對性別角色和兩性關係,以及每個個體遇到挫折時的情緒調適和心理韌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來設計,了解和探討華人社會對性別的期待、潛規則、兩性關係以及職場文化。
這些演出都將結合戲劇、美術、戲曲、音樂、舞蹈,我們將讓更多的群眾在演出時成為文本結構中的創作者,一起回應主題呈現,邀請藝術家和民眾,用各自最擅長的觀點和媒材,用肢體、光影、療癒空間、攝影、錄影、寫作、舞蹈、繪畫、偶戲等多元媒材來回應主題和呈現。
這個時代的精神性計畫
我同時是編劇導演,也做戲劇療癒,人們會認為這兩樣彼此衝突。但是對我來說,剛好是彼此豐富。在戲劇的光譜上移動的能力,使我更清楚戲劇的各種可能性。
「創造性」、「普遍性」、「真誠性」、「豐富性」,是鑑定藝術「境界」高下的幾個標準。戲劇家姚一葦說過,藝術即創造性的表現,「創造性」是如何創造一個完整、全新、可以傳達的秩序;藝術也是「真誠性」的表現,因為只有真誠的藝術家才會在作品中顯現出他的人格。「普遍性」是指雖有特殊性,在特殊中也有普遍意義,擁有在別處發生的可能。「豐富性」是指這個作品能提供的解釋的多樣性。擁有這四種特性就有了境界,境界愈高,藝術價值愈大。
蘇珊.桑塔(Susan Sontag)說:每個世代都必須為它自己重新建構「精神性」的計畫。精神性,意指立身處世的規劃、術語、觀念,目的在解決人生際遇中固有的、痛苦的結構性矛盾,冀望達到意識完滿,超凡入化(Sontag,1982)。
我定義自己是一個藝術家,永遠在創造,要讓更多的人一起,從藝術的空間走到現實社會的空間,彼此交流,互相影響。我的目標是透過美學形式轉化社會,我也希望人人都是這樣的藝術家。這就是我對於這個時代的精神性計畫。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6939280
- 叢書系列: 心靈拓展系列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
| 作者:急腳大師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4-01 66折: $ 224 | | 66折: $ 99 | | 作者:道格拉斯.維米爾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7-01 66折: $ 205 | | 作者:張萌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2-01 66折: $ 231 | |
|
| 作者:王意中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24 $ 276 | | 作者:新台 出版社:新台圖書 出版日期:2023-08-30 $ 26 | | 作者:楊佳燊 (Jason Yang)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4-12-26 $ 316 | | 作者:龍幸伸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11-22 $ 105 | |
|
| 作者:石塚真一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4-12-31 $ 105 | | 作者:王意中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24 $ 276 | | 作者:黑井よだか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8 $ 111 | | 作者:柴田啓子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26 $ 25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