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商業活動大量吞噬地球資源,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人類生存的可永續性面臨空前挑戰,但是環保主義者和支持環保企業的措施卻未能觸及問題的要害。環境主義者總是把商業看成敵人;同樣地,商業也十分痛恨環境主義者。作者保羅‧霍肯提出突破性的商業生態學,希望在「經濟發展」和「保護生態」的對立中,找出平衡發展的第三條路。他認為只要透過全新的商業設計,企業就能與環境共榮共生,因為在商業生態模式下,任何廢棄物都有價值,因此可以改造、再製、再利用和回收。本書列舉出等3M知名企業,證明人們可以創造出一種既能賺錢,又不會毀掉周遭世界的商業體系。
本書觀點新穎,耐人尋味,1998年被美國67所商學教授評選為商業和環境學教材的第一名。
作者簡介:
保羅‧霍肯(Paul Hawken),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也是全球聞名的環境經濟學家、環保思想家與作家。他的主要著作有:《綠色資本主義》、《未來經濟》、《栽培企業》等,曾在50多個國家出版,翻譯成27種文字,影響深遠。他同時也是多家企業的共同創辦人,並為許多大公司和非營利組織授課及提供諮詢。
推薦序
改變商業的本質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所長 金恆鑣
許多科學家夢想在宇宙中尋找一個自然環境與地球類似的星球,寄望人類能移民過去,重新建立一個家園,從此戒除掠奪地球資源的浪費惡習,不再依靠製造廢毒物過日子,同時和那個星球上的生命長久相處,過著與它們可永續共存的日子。這個夢想的產生,是因為科學家們預測:地球的第六個大滅絕事件即將發生;而這個事件是人類所引發的,也可能會終結人類這個物種。
然而,想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這樣一個星球,除了科技外,還得先克服一個問題,那就是時間。因為依照地球目前的健康狀態及環境惡化的情況來看,人類非常可能在還未尋覓到想像中的太空伊甸園之前,就已經完全沒有可用的自然資源,或者早已被自己所製造的廢物埋藏或毒死了。根據專業資料報導,如果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過著像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人類還需要三個如地球般豐美的星球才能滿足生活所需。問題是,太空中連一個像地球的星球都還未找到。
因而,我們是否應該退而求其次,先改變人類自己的作為,減輕地球的負荷量,讓地球有喘息和自行修復的機會,人類或許才可能永續地活下去?
今日人類擁有精進的科技、繁榮的經濟、累積的財富、高水準的生活,同時繁衍出眾多的人口;表面上看起來,人類似乎是全球上千萬物種中最成功的一種。然而,許多生態學與環境學專家都認為,這只是地球病入膏肓前的迴光反照,人類其實正處於彌留前釋放所有儲存的濃縮能量的片刻。他們說,除非我們有痛定思痛的決心、正確的理念,前瞻周全的計畫並立即採取行動,否則這個物種的壽命充滿太多不確定性。
人類所面對的最現實問題,其實還是生存與發展。一個可永續的社會是否可能達到?或者,看得更遠一點,人類這個物種的未來生存與繁衍有何寄望?這些都是十分迫切、不容逃避的課題。擺在眼前的根本問題是:人類過度耗用(尤其是無法再生的)自然資源,過度污染生存的棲境,急速縮減自然野域的面積與品質,還有瞬間喪失演化數十億年的多樣性生命(基因、物種與生態系)。這些變遷導致更多的連環作用,如促成地球暖化、酸沉降發生、平流層臭氧層破洞、傳統文化淪喪等等,這些多發生在短短的最近百年內。
更具體的說,造成全球這種巨大變遷的根本原因有三。第一是人口數驟增:最近一百年來,地球的人口數已經從上世紀初的十六億人增加到目前的六十多億人;第二是昧於科技的成就,認為科技可以解決人類面臨的所有困境;第三,以為實行經濟掛帥的商業制度,就可為人類帶來持續與無窮的幸福。然而,事實證明:全球環境的惡化與生命多樣性的喪失,只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人類究竟要如何因應這樣的困局?
為了挽救地球健康日益惡化的頹勢,以及逆轉人類未來發展的困境,許多環境學家呼籲消費者,購買商品時要少買、節用、重複用、修護續用、回收重製等。
國際會議與世界組織也不斷探討生態與環境議題。聯合國於一九七○年代起即召開及簽署許多國際級環保公約,如《斯德哥爾摩宣言》、《蒙特婁議定書》、《生物多樣性公約》等二十多項重要的國際級文件,定下國家層級的生態保育與環境保護規範。他們希望以這些國際環保公約,加上各國國內的環保相關法,做為提供「可永續發展」實施的基礎依據。然而,我們從自然生態系與環境的監測資訊得悉,生物多樣性喪失並沒有得到顯著改善,環境變遷則顯著加劇,而經濟成長仍然是各國的首要關注與治國目標,環保工作者根本毫無招架之力。
幸運的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也是全球聞名的環保思想家與作家——保羅‧霍肯 (Paul Hawken),非常清晰的剖析:當今的經濟體系運作,是無法達到可永續社會的根本原因。他從非常務實的觀點,提出「復原型經濟學」的概念與實踐,發展出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策略,企圖將人類引入可永續發展的社會。這個創新策略的精髓,在他六本著作之一的《商業生態學》中有精要的敘述。他說商業活動正在摧毀所有生命賴以為生的生態系基礎,使得物種滅絕,地景系統割裂,自然能量的傳遞與物質的循環逐漸中斷。現行的環保政策與法律規範,並不足以因應全球生態危機帶來的悲劇。
復原型經濟的運作概念主要受到自然生態系運作的啟示。自然界是收支平衡的系統,而現今的商業是透支未來資源的活動。自然界各物種之間相互支援,由食物網的複雜互動關係來控制自然群集的穩定性;商業產品依靠相互的惡性競爭,造就了動盪的社會。商業靠開採有限的自然資源,製造許多可有可無的產品,在盡量開拓市場,增加銷售量,擴充短線利潤與堆置廢毒物的惡性循環中,維持動盪與脆弱的經濟結構。自然則是靠無限量的太陽能為能源,在有彈性與有復原力的食物網關係下製作糧食分配系統,百分之百回收廢物與再利用。自然界的水文循環與營養循環井然有序,靠迴路機制維持自然界的穩定性。但是現在的經濟發展所需的水資源利用,卻是以掠奪方式來改變自然的水文系統,靠興建水庫與水壩、改變與整治河道、無規劃及無生態倫理的抽用地下水及排放污水,維持經濟發展,種下難以收拾的後果。
復原經濟是規範企業經營的倫理,經濟發展必須如同自然生態系的穩定循環系統,而不能持續採行簡化、單向線性及沒有迴路設計的體系。復原型經濟模式是要學習自然界萬物相關的複雜性及使用資源的有效率性。
當今經濟體系的運作之所以會破壞環境,根本原因在於:產品的市場價格沒有包括破壞地球環境的成本,也就是商品價格並未將外部成本計算進來。加上商品的使用效能極低,不經用、用後即丟、可有可無的商品充斥市場,並推銷給消費者。生產過程的副產物及使用後的廢棄物處理困難,使得生態系百病叢生,降低了生態系原有的服務品質。
復原型經濟是以自然為師,以環境健康為指標的經濟,所以又稱生態型經濟。它的目標是要提高商品之使用效能,降低生產量,合理化價格,不產生廢毒物,提高利潤與就業率,不讓許多地區的傳統文化淪喪。因此,復原型經濟的產品設計與製造過程要涵蓋商品將來的回收、重裝與再製的機制,也包括廢物之清除技術。利用綠色稅概念來內化成本,將循環成本納入商品的真實成本。綠色稅為生態與經濟的共同基礎,是通向復原型經濟的橋樑。
霍肯的思考是:解決生態危機要從經濟哲學的改革著手,並引進生態倫理學,讓生態商業具有調節的反饋迴路機制(請見本書第10章)。霍肯基本上是樂觀的人,他雖然諄諄告誡人類的自由市場經濟已嚴重傷害環境健康,但是他也指出自然尚存自癒能力,我們可再給人類及其他生命一個機會,這也是給地球一個機會,讓人類的思考與作為師法自然,並且能適應自然的演化大道,邁向可永續的社會。
如果要走上復原型經濟,必須整合科技、民眾與政府的力量,在生態倫理的基礎上發展經濟及造福人群。
改變商業的本質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所長 金恆鑣
許多科學家夢想在宇宙中尋找一個自然環境與地球類似的星球,寄望人類能移民過去,重新建立一個家園,從此戒除掠奪地球資源的浪費惡習,不再依靠製造廢毒物過日子,同時和那個星球上的生命長久相處,過著與它們可永續共存的日子。這個夢想的產生,是因為科學家們預測:地球的第六個大滅絕事件即將發生;而這個事件是人類所引發的,也可能會終結人類這個物種。
然而,想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這樣一個星球,除了科技外,還得先克服一個問題,那就是時間。因為依照地球目前的健康狀態及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