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莫拉克颱風,留下難以恢復的殘破家園,在各界關心支援之下,大家擦乾眼淚,靠自己的雙手,與彼此的緊密合作,讓每一畦新生的土地再度開出美麗花朵,編織成感動的彩虹,現在,我們不再是災區,共享重新發現的幸福,更加珍惜得來不易的一切。
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高雄市的旗山、甲仙、六龜、桃源、那瑪夏等區在破紀錄的暴雨下受創,許多人住了一輩子的家園一夕間全毀,親人永離。
三年來,經由民間社團與公部門的協助,重建之路不再遙遙無期,當地的住民已逐漸恢復正常生活,部分地區恢復原本的景觀。經過這段時間的休養生息,重建區已大致呈現活力與生機,在當地居民、NGO團體之外,需要讓更多國人聽見他們汗淚交織的故事、看看重新打造的家園聚落和部落風情、品嚐重新種成的鮮甜水果和農產品…。
‧旗山
位於平地與山區的旗山,是那瑪夏、桃源、六龜等風景區的交通樞紐,更是這些地區的農特產市集。
在莫拉克風災中充分發揮救援、短期安置就學的功能,
同時也是重建區中復原速度最快、最具指標性的城鎮。
‧杉林
杉林區,因莫拉克風災容納了閩、客、布農族、鄒族、魯凱族、阿美族、平埔族各族群。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農村,因為一夕風雨成為全國最大的重建區,大愛園區躍身為重建示範點。
在這裡,可以感受多元族群文化的力量,更體會到,愛與希望改變了杉林的命運。
‧小林
那一年的父親節,令小林人難以忘懷,因為他們的至親摯愛在悄然間消失在故鄉的山腳下。
度過多少輾轉難眠的夜晚,經歷漫漫惴惴不安的雨季,
從衝突、掙扎、悲痛中求生,在情感的牽掛與生計的權衡下,小林人離開故居,分別落腳於三處。
期待在點滴努力中找尋昔日的記憶,並開創新小林精神與定位。
‧甲仙
因為芋頭太有名,光芒耀眼到讓大家以為這就是甲仙全部。
當觀光客不進來,削芋頭的手緩下,終於可以抬頭看見不同社區裡的彼此,
互相陪伴,攜手一起突破困境,交融出芋香、筍甜、米Q、梅香,
還有更多感動人心,等待你我去品嘗嶄新的甲仙滋味。
‧那瑪夏
風災三年後的今天,那瑪夏南沙魯、瑪雅、卡達努瓦三個部落
面對重建家園,各有不同的情況和定位,也各自激盪出不同的思考。
這些衝突與考驗,交織出動人的勇士樂章,
在沿線的原住民圖騰之中,聆聽到一個充滿真實情境的部落神話。
‧六龜
金煌芒果的故鄉-- 六龜原本就深具農業競爭力,只因為自然環境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直都以觀光聞名。
風災後,由於天然美景倍受摧殘,在社區小農決心回復農家本色:
以有機種植提升農產價值、將過去私傳的特殊農產加工商品化,讓更多人能看見六龜的農作好物。
‧桃源
莫拉克後很長一段時間,桃源的網頁只能忍痛公告著「設施毀壞,不宜前來」。
體認到等待的漫長,族人很快的決定要主動走出去:
有的每天跋涉百里下山販賣農特產;也有客居異鄉,烹煮分饗家鄉原味。
過程雖然辛苦,但山上的產業工坊已經開始帶領部落邁開重生的步伐,
相信,在家鄉重聚的日子指日可待。
‧茂林
過去擁有溫泉、風景、紫斑蝶三寶的茂林幾乎靠大自然的天賦吃飯,莫拉克讓族人決定不再把命運交到難以預測的環境變化上。
幸好魯凱祖先在這兒留下太多珍貴的資產,讓子孫們淬煉黑米祭典、岩雕圖騰、紫斑蝶生態的老智慧後再創新,繪成最能展現歷史深度的魯凱風景。
§讀者群分析
1. 想體驗不一樣的旅行,喜歡感受各地不同人文氛圍的讀者必讀
2. 本身參與或對於社區營造、社區服務有興趣的人必讀
3. 曾經投入莫拉克救災、捐輸、服務工作,關心重建發展的人必讀
作者簡介:
【策畫】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
1991年10月設立,原名「月旦出版社有限公司」、「月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基於新時代新主張,秉持高度知性的風格,以出版法律及政治等社會科學類圖書、雜誌為主。1999年,有感於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失序,重新反省定位,改名為『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期冀以貼近人的身心靈健康為出發點,追求對自然的尊重與學習,進而回歸到對本土既有智慧的認識與傳承。
自2000年起,新自然主義推出《還我綠色地球》系列,開始系統性的引進國外消費、生態、社會意識的環保書籍,該系列於2002年獲選小太陽獎推薦優良讀物;之後的《蠻野心足系列》則從經濟與商業的角度探討環保問題。
在引進許多國外的環保觀念之後,新自然主義認為環保不能脫離在地,從2004年起推出《新自然環保教室系列》,邀請國內專家就綠建築、全球暖化、資源回收再生、綠色能源等議題,針對台灣本土製作的一系列書籍。
深入淺出的內容與活潑的編輯方式受到各級學校自然學科與通識課程的歡迎,也是一般大眾認識相關議題的科普入門首選。
章節試閱
那瑪夏
繪出希望的彩虹
那瑪夏是楠梓仙溪的鄒族語,一場莫拉克帶來三樣災情:瑪雅為兼顧安全與文化傳承而遷至四十年前的民權平台;南沙魯破壞最嚴重,大都遷到大愛園區,只有十六戶堅守原地,夢想起飛;卡達努瓦雖沒災情,但因交通中斷、景點流失,激發卡那卡那富族人感恩團結,再創文化與農業榮景。
瑪雅:回到老人家部落,自立造屋
那瑪夏舊名瑪雅,是高雄市三個山地行政區之一,鄒族、布農族、排灣族、泰雅族及客家和福佬人,在這裡交織出不同的文化樂章,莫拉克颱風不僅是沖毀家園,更牽動南沙魯、瑪雅、卡達努瓦三個部落文化保存的嚴肅課題。
二○○九年八月初的這一場雨,在那瑪夏連續下了兩個日夜,鄉內的那次蘭溪、聯外的楠梓仙溪的泥流也愈來愈混濁。直到八日那天,鄉人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一夜,大量的泥沙土石灌進了溫暖的家,也中斷了和外界的聯繫。多日後直升機在上空盤旋,一方面空拋物資、一方面帶著一批又一批的族人離開熟悉的家鄉。他們一直認為風雨過後,就可以回家,沒有意料的是迎接他們的是泥濘、破損的家園和一條漫長的重建之路。
選擇重回四十年前的部落
莫拉克風災後的第三年夏天,山上的水蜜桃剛採收完,銷售的情況比往年都好。現在仍居住在瑪雅里的孫榮貴說道,老人家四十年前從山上的民權平台上搬到台二十一線的部落現址後,從未曾經歷過像莫拉克那樣的災情,莫拉克迫使他們必須重新找尋安全的居住地和避難所。但即使如此,大部分瑪雅里的族人,仍不願離開居住許久的部落,莫拉克過後的半年,學生在那瑪夏國中復課,族人也紛紛從安置營地回到舊里,著手整理被土石蹂躪過的家園。
今年布農族射耳祭前夕,山區仍持續著午後陣雨,瑪雅里瀰漫著一股熱鬧的氣息,一方面聯外道路通暢,加上水蜜桃採收接近尾聲,街上風味烤肉在烤盤上滋滋作響,吸引著前來嚐鮮採買的遊客,不遠處國中操場傳來祭典的鼓聲,彷彿恢復了莫拉克之前的熱絡景象。
「瑪雅自立造屋」是瑪雅里居民擁有篤定的重建信念的要素。瑪雅重建會會長孫榮貴回憶起莫拉克發生後,族人對於未來何去何從莫衷一是,政府傾向全部往外遷,但族人多半不願意遠離所依存的山林部落。
這天,他做了一個非常清晰的夢︰夢境中他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往上拉,神讓他在空中向下方俯瞰,看到過去老人家生活的部落平台,好漂亮、好祥和。夢醒時他並沒有意會到,莫拉克風災這一劫,會帶領他們回到四十年前老人家生活的部落平台。
兼顧安全、生計、生活文化
過去每逢強風豪雨,族人也會回到平台避難。這個族人口中的「民權平台」其實就是四十年遷村前的部落舊址,那裡曾有學校、派出所、還有族人的老家,後來台二十一線開闢,政府鼓勵遷村,那瑪夏的三個山地部落,包括南沙魯、瑪雅和達卡努瓦都從山上遷到台二十一線的現址上。
莫拉克風災後,族人大多不願意部落被劃定為特定區域,對於遷村到杉林、大愛園區的選項也愈來愈猶豫;但留在現地,卻又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居民面對的兩難是︰住在山下,對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還好,對長年務農的族人而言,離開土地就只能靠著打零工生活,同時也憂心失去部落人際間原本互相分享、協力的生活文化。因此開始有人提議,回到老人家的居住地︰民權平台,即使是避難屋、中繼屋都可以。這個提議日後成為瑪雅里居民的主流意見,經過專家學者現地會勘,也確認為是一塊安全穩定的平台。於是,瑪雅里展開了一條非遷村、也非原地重建的新模式︰瑪雅自立造屋。
經費、法規、縣市合併,好事多磨
一開始,瑪雅自立造屋就面臨了尷尬的處境。族人以為只要有地就可以回去蓋房子,事實上,自立造屋既不符合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又不符合政府「農村再造方案」的「遷村」模式,必須要另外找財源。往後的一年裡,在重建會的協助下,找到紅十字會、展望會補助經費,高雄市建築師公會也大力協助解決相關建築法規的問題。過程中,水保問題解決了、又碰到環評、解決了又碰到文化遺址而停工。都解決了,又遇到縣市合併,三年的時間,幾乎讓村民失去耐心。然而,等待終究是值得的,瑪雅自立造屋第一期工程的廿多戶,已經在平權平台上動工施作,預計八月間完工,而第二期工程也進入整地的階段。
不必遠離家園和賴以生存的山林,自立造屋帶給瑪雅里居民對未來更美好的夢想。以瑪雅里為主要學區的民權國小也已經完工、復學,民權平台上每天都有孩子的歡笑與歌聲,還有一座以曼陀羅花為創意發想的環保圖書館,除了提供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更成為莫拉克風災之後,那瑪夏的重建指標。
「學校上到民權平台上,應該具有帶動的作用」,陪著民權國小重建一路走來的吳育庭校長說,學校是最早上來的,現在自立造屋、衛生所也都即將在這塊老人家生活過的平台上重建起來,平台的對外道路、橋樑也會在七、八月間完工,展現出重建的成果。
台達電認養民權國小,安頓人心
前往民權國小的道路目前依然十分狹隘、險峻。每天早上七點,學校會派出好幾部箱型車在瑪雅里農會據點前接送七十多個小朋友上學。
學校座落在群山之間遼闊的平台上,二○一二年二月完工後,學校師生就迫不及待地在新校舍迎接新學期。過去三年裡,他們共同經歷過舊的民權國小被土石淹沒、安置在旗山官亭國小、回到部落的民權國中復學,直到這一刻,走進滿室木頭芳香的圖書館、明亮通風的新教室,大家的心才算真正地篤定下來。
民權國小的重建由台達電文教基金會認養,校園內最大的亮點無疑是曼陀羅花木構造的圖書館,這是知名建築師郭英釗向原住民祖先智慧致敬的建築作品,建築本身仿造原民建築形式採高腳屋的設計,融入原住民社會裡「男子會所」所扮演知識及生活技能傳承的意涵。
架高的建築可以增加建物的通風換氣,從地板的通風口和天窗就可以導入較涼爽的風,屋頂如曼陀羅花的折線造型,可巧妙的避掉陽光的直射,進到屋裡的光線更加柔和,同時也大量減少人工光源的使用。
校舍中間是寬闊的走道,兩側大片玻璃門的半開放教室,像一個空間裡不同的學習角落,屋頂及牆面大面積的採光設計,照明需求可以大幅降低,跟國內其他中小學比起來,重建後的民權國小在設計上非常積極地使用潔淨能源,除環保的目的外,主要是考量到防災功能。十八瓩發電容量的風力發電,一○.五瓩發電容量的太陽能光電裝置,再加上太陽能熱水器,這些設備在颱風季節可補充避難中心的電力需求。
神話故事的啟示
傳說布農族祖先家園曾遭大洪水侵襲,後來得到螃蟹的幫助,擊退象徵洪水的巨蟒,並由巨鳥帶來了火種重建家園。民權國小校舍外牆上的壁畫述說神話故事,某種程度隱含了此次莫拉克風災的寓意。
重建中除了廣邀當地住民參與工程施作,另外聘請當地的藝術家明有德先生,使用風災後聚集來的漂流木,進行校園原民文化意象創作。並將許多神話融入校園當中。
校園屋頂設置的太陽能板結合的大型裝置藝術更是一絕,藝術家取布農族神話的起源
─太陽,以原木雕刻的作品詮釋之後,將冷冽的高科技產品顯露溫潤的視覺印象。
十六戶攜手原地再造南沙魯
風災前,民族里是那瑪夏的門戶,台二十一線沿著楠梓仙溪秀麗的風貌,進入那瑪夏第一個部落就是民族里,區公所、衛生所、消防隊都在民族里,當地人慣稱「南沙魯」。
莫拉克風災時,那瑪夏區時受創最嚴重的部落就是南沙魯,不但部落裡的民族國小被土石流淹沒、區公所和大半的住宅幾無倖免,牆毀、屋倒、土石四處流竄,就連平常扮演救護功能的衛生所、消防隊都自身難保。身為南橫三星商圈促進會理事長,同時也是那瑪夏區衛生所護士林秀花,在當時剛從暴漲的溪流中死裡逃生,回到衛生所的病床上稍事休息,瞬間土石流破牆而入,硬是把病床向屋頂推擠…,林秀花兩度從死神手中逃生,但衛生所外的南沙魯村民卻沒逃過這一劫,談起這段劫後餘生記,她的眼裡突然泛起淚光
多數族人家園殘破,遷居大愛
莫拉克發生三年後,再回到南沙魯,區公所、衛生所、消防隊的舊址早已人去樓空,街道上雖不見土石的痕跡,但殘垣斷壁的景象,依然讓人感到震撼。而原本有二百多戶住家的部落,也只剩下不願意離開部落的十六、七戶人家。儘管如此,從莫拉克過後的隔年二月,他們回到部落後,就決定齊心協力重整受創的部落家園,他們在破損的屋牆上畫上繽紛的圖案,如彩虹般的美麗色彩在這條街道上營造出喧鬧的氣息。
「水災把大家嚇壞了,一時之間族人要面對個人的困境、對部落現址的取捨,是很困難的決定,加上屋子壞得太嚴重,根本回不了家,大部分的族人留在大愛園區,使得南沙魯形同遷村。」喜問(漢名:林素雲)理解族人的決定,但與弟弟烏布(漢名:明有德)、南沙魯重建會會長李長榮、里長等十六戶人家仍決定回到部落重新開始,他們不願意簽下那紙──住到大愛村就不能回部落生活的承諾;相對的,「回家」的代價,就是沒有永久屋,沒有以前的行政資源,必須一切靠自己。所以南沙魯勢必無法回復到昔日的景況。喜問說,以前辦事情,旁邊就有區公所、戶政所、衛生所、消防隊,現在空蕩蕩的,因為都搬到瑪雅里和更裡頭的民生里達卡努瓦了,剛開始還很不習慣呢!
風災後的南沙魯成了土石流紀念園區,部落裡大致保留莫拉克侵襲之後的樣貌,這十幾戶人家就在北區家扶中心設置的彩虹工作站的陪伴下,運用民間善款在原鄉展開「彩虹計畫」,重新建構部落生活。
白天分頭工作,午晚餐一起吃飯
喜問說,幸好家扶中心的社工在安置的營區裡,就已經開始進行經濟扶助︰婦女在營區裡做手工藝,再透過家扶會員銷售,維持著安置期間的收入來源。半年後大家回到部落,但原本的田地已經被土石摧毀,無法耕作;於是原本拿鋤頭的手,改拿針線細活,學做編織細活。
南沙魯里長阿怒(漢名:李惠民)、重建會長李長榮、單親媽媽喜問、藝術家烏布等人扮演著重建部落主要角色,帶領四十名族人一起奮鬥。近兩年的時間裡,大家白天分頭耕作、製作手工藝品、整理廢棄房舍、午餐與晚餐在共同廚房一起吃飯,閒暇時聚在一起聊天、回憶過往,包括莫拉克風災的恐怖歷程。其間幾次大雨,十六戶相互扶持,一起撤離到安全避難地點,大家的感情可說緊密如同至親,這也是非常珍貴的緣份。
「剛回到部落時,只有五個男生喔!大半年裡,我們都在整理部落,到處都是土石,我們得清理自己的家園,還要整理部落裡的環境,要整出一塊塊的空地,好種菜下廚。」但由於部落工作太多,人力又太少,里民很有默契的發展出一天兩餐的共食機制,大家輪流拿出家中僅有蔬菜、米飯、社區的媽媽輪流掌廚,太陽下山,部落的事情做完了,就自動去吃飯。三年來一直如此,也因為共食,又發展出從今年二月起開始對外營業的原住民風味餐,這是部落自創的經濟重建的大一步。為了因應共食及對外供餐,回到部落的南沙魯有了自己的部落菜園、養雞場,還培訓出一批通過廚師丙級證照的部落婦女,連同莫拉克風災前已領照的五名廚師,大家合力經營部落餐廳,要用原住
原民風味餐
南沙魯里部落餐廳從二月初開始試賣,由三名媽媽廚師
負責掌廚,有的照顧菜園,有的放養山雞,有的清洗水
果及餐盤,供應美味新鮮的原民風味餐,食材講究嚴
選,自家菜園種無毒有機蔬果,自建放山雞園供應雞肉
及雞蛋,食客不用擔心抗生素吃進肚。
那瑪夏
繪出希望的彩虹
那瑪夏是楠梓仙溪的鄒族語,一場莫拉克帶來三樣災情:瑪雅為兼顧安全與文化傳承而遷至四十年前的民權平台;南沙魯破壞最嚴重,大都遷到大愛園區,只有十六戶堅守原地,夢想起飛;卡達努瓦雖沒災情,但因交通中斷、景點流失,激發卡那卡那富族人感恩團結,再創文化與農業榮景。
瑪雅:回到老人家部落,自立造屋
那瑪夏舊名瑪雅,是高雄市三個山地行政區之一,鄒族、布農族、排灣族、泰雅族及客家和福佬人,在這裡交織出不同的文化樂章,莫拉克颱風不僅是沖毀家園,更牽動南沙魯、瑪雅、卡達努瓦三個部落文化保存...
目錄
旗山 重建前哨站因助人而自助
蕉城是災區,也是重建第一線
以文化再造香蕉新樂園
杉林 因重建而被重新看見
大愛園區為沒落農村帶來新生機
由衝突而融合布農、排灣、魯凱、鄒、平埔風貌
就業與生計=有機農業+文創產業
災後共居,共創多元文化
小林 分住三處,奮力重生新小林
小林之一
肩負文化傳承的五里埔
小林之二
創造幸福的日光小林
小林之三
期待農耕的小林小愛
苦路.希望
尋回完整的小林夜祭
甲仙 從此,不只有芋頭冰的滋味
原來,甲仙大橋兩端都在同一條船上(中標)
芋筍大發,還營造薑、梅、米通路
那瑪夏 繪出希望的彩虹
瑪雅:回到老人家部落,自立造屋
十六戶攜手原地再造南沙魯
卡那卡那富:感恩守護達卡努瓦家園
六龜 小農毅力無窮盡
六龜力振農業實力
找老味道、創新滋味
串起農村風情
寶來戮力經營自然和文化重建
復育舊古道
桃源 山不轉,人轉
突圍的勇氣
產業工坊凝聚重生力量
茂林 老智慧是一切的答案
紫斑蝶生態,創造感動
板岩雕刻要創產業群聚
轉型賣黑米:行銷魯凱文化
附錄
旗山 重建前哨站因助人而自助
蕉城是災區,也是重建第一線
以文化再造香蕉新樂園
杉林 因重建而被重新看見
大愛園區為沒落農村帶來新生機
由衝突而融合布農、排灣、魯凱、鄒、平埔風貌
就業與生計=有機農業+文創產業
災後共居,共創多元文化
小林 分住三處,奮力重生新小林
小林之一
肩負文化傳承的五里埔
小林之二
創造幸福的日光小林
小林之三
期待農耕的小林小愛
苦路.希望
尋回完整的小林夜祭
甲仙 從此,不只有芋頭冰的滋味
原來,甲仙大橋兩端都在同一條船上(中標)
芋筍大發,還營造薑、梅、米通路
那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