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一切事物都要剝去表面的外殼,沉思行為的目的,
冥想什麼是痛苦,什麼是快樂,什麼是死亡,什麼是榮耀和名聲。
對一個人來說,他本身即是真正適合自己的安寧休憩地,
沒有人會被其它人干擾阻礙,一切都取決於你的觀點。」
—馬可.奧理略
你今天,「沉思」了嗎?
最紛亂的世代‧最清淨的內在
面對混亂喧囂的世界,
如何不被暗潮洶湧的濁濁洪流淹沒自我?
「未經檢視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蘇格拉底
唯有回歸自身、修煉心智,不斷檢視自我,
才能成為不隨波逐流的浪中巨石屹立不搖。
古羅馬哲學家皇帝馬可‧奧理略的「沉思錄」一書,
即為心智修煉的最佳典範。
更是許多世界領導者必讀的心靈指南。
您有多久沒有與自己對話了?
翻閱沉思錄,相信馬可‧奧理略會提供您最好的借鏡。
作者簡介:
馬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
馬可.奧理略,是羅馬帝國五賢帝時代最後一個皇帝,他身上深深烙印著羅馬人的典型性格特徵。
馬可.奧理略.安東尼.奧古斯都(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Augustus)於公元121年4月26日生於羅馬,他本來的姓名是Marcus Aurelius Verus,後被安東尼皇帝收養為義子,改名為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140年擢升為執政官。
145年與養父安東尼皇帝之女Faustina結婚,兩年後,育有一女。
162年即帝位。即位後,頻繁遭遇戰事,馬可‧奧理略指揮有方,戰果輝煌。
其中,最令人稱道的是174年與奎地族(Quadi)作戰,當時幾乎成敗局,幸賴雷雨大作使敵人驚散,才轉敗為勝,因而其軍隊得名“Thundering Legion”。
175年東部諸省總督Avidius Cassius自恃戰功,誤信奧理略病死之訊而自立為帝,後被人刺殺,將其頭顱
獻給馬可。馬可‧奧理略不予接受,並赦免Cassius的遺族,彰顯其寬厚仁慈的一面。
176年赴日耳曼作戰體力已不支,180年3月17日卒,享年59歲。
馬可.奧理略身兼皇帝與哲學家的雙重身分。
作為皇帝,盡其心血維護羅馬帝國的穩定繁榮;
作為哲學家,他一心嚮往清淨內省的生活。
「沉思錄」是作者寫給自己的書,書中十二卷對話大部分是在外出征戰的旅途中寫成。
作者序
前言
「我年輕時就嘗試過寫對話錄,嚮往哲學家們薄衣硬枕、粗茶淡飯的生活,並對與希臘哲學有關的一切都倍感興趣。」—馬可‧奧理略
「沉思錄」一書為古羅馬哲學家皇帝馬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在兩千多年前利用出征空檔時,用希臘文在羊皮紙寫下與自己對話的十二篇省思語錄。傳世不朽的心靈智慧,至今仍洗滌無數人的心靈。
許多領導者如邱吉爾、柯林頓、溫家寶…等,更將此書作為焠鍊自己人生智慧的必讀枕邊書。
蘇格拉底曾說:「未經檢視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身處現今煩擾動盪的環境、網路媒體的虛實言論此起彼落讓人無所適從…,面對世間種種不幸、亂象時,常讓人無所依歸、迷失自我,此時閱讀「沉思錄」能讓人遠離喧囂燥鬱、追尋清明智慧,回歸自己的心靈,獲得平靜自在的力量重新出發。
就如馬可‧奧理略在「沉思錄」中曾說:
「對待一切事物都要剝去表面的外殼,沉思行為的目的,
冥想什麼是痛苦,什麼是快樂,什麼是死亡,什麼是榮耀和名聲。
對一個人來說,他本身即是真正適合自己的安寧休憩地,
沒有人會被其它人干擾阻礙,一切都取決於你的觀點。」
「沉思錄」作為一本作者自我的靈性修行筆記,之所以能傳世不朽,皆因深刻睿智的哲學思想蘊含在文字深處,值得您反覆細品慢讀領略精要。本書收錄「沉思錄」全文共十二卷,並採中英對照全譯註解方式,讓讀者能將此書做更透徹的理解閱讀。另外,英文閱讀中常會遇到很多生字、難句以及不熟悉的文化歷史背景和典故,本書皆在註解上做了非常詳盡的解釋。盼能幫助讀者從兩種不同的語言中鍛鍊自己的閱讀力並獲得深度啟發與靈性上的提升。
前言
「我年輕時就嘗試過寫對話錄,嚮往哲學家們薄衣硬枕、粗茶淡飯的生活,並對與希臘哲學有關的一切都倍感興趣。」—馬可‧奧理略
「沉思錄」一書為古羅馬哲學家皇帝馬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在兩千多年前利用出征空檔時,用希臘文在羊皮紙寫下與自己對話的十二篇省思語錄。傳世不朽的心靈智慧,至今仍洗滌無數人的心靈。
許多領導者如邱吉爾、柯林頓、溫家寶…等,更將此書作為焠鍊自己人生智慧的必讀枕邊書。
蘇格拉底曾說:「未經檢視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身處現今煩擾動盪的環境、網路媒體的虛實言論此起彼落讓人無所適...
目錄
前言 ………………………………………………………………… 3
導讀 ………………………………………………………………… 5
BOOK1 第一卷 ………………………………… 12
「我年輕時就嘗試寫過對話錄,嚮往哲學家們薄衣硬枕、粗茶淡飯的生活,並對與希臘哲學有關的一切都倍感興趣。」
BOOK2 第二卷 …………………………………36
「很少聽說有人因為不注意別人心裡在想些什麼而不快樂,但是不 觀察自己心靈活動的人必然不快樂。」
BOOK3 第三卷 …………………………………56
「要保持愉悅的心情,不要指望別人來幫助你或照顧你,或是從別人那裡獲得休憩和平靜。寧願做一個憑自己力量就能筆直地站立著的人,無需他人扶持。」
BOOK4 第四卷 …………………………………80
「不論任何時候你都有能力選擇回歸心靈。沒有一個地方比退隱到自己的靈魂中更為寧靜、自在,尤其當他知曉關注自身便能立刻獲得全然的寧靜時。」
BOOK5 第五卷 …………………………………118
「你的思想和平時的思考將會決定你的心靈,因為靈魂會受到思想的薰陶。經常用這些想法去影響你的靈魂吧!不管你住在哪裡,你都有能力讓自己過得幸福快樂。」
BOOK6 第六卷 ………………………………..154
「喚醒你的意識,從你的睡夢中醒來,你就會明白那使你苦惱的只是夢幻,現在你要看待這些俗事就像一個剛從夢中醒來的人看待那些夢一樣。」
BOOK7 第七卷 ………………………………..192
「環視星球的運轉,彷彿你是和他們一起運行,不斷地考慮元素的嬗遞變化,這種思想將濯去塵世生命的污穢。」
BOOK8 第八卷 ………………………………..232
「其實,死亡並不可怕。如果死後沒有感覺,那自然也感覺不到失去的痛苦;如果死後有另一種感覺,那就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依然是生命。」
BOOK9 第九卷 ………………………………..260
「在你的心中思索整個宇宙,以及展現在你眼前的時代的全貌,專注於每一個瞬息萬變的個體事物,觀察萬物的產生是如何短暫,而它們的消亡也同樣如此;而在其生之前和死之後的時間又是如何的廣漠無垠,這樣你就為自己贏得了足夠的空間。」
BOOK10 第十卷 ………………………………..294
「無論在你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都是在跨越千年的洪荒中命中註定的。因果的紡錘在萬古永恆中織著與你息息相關的命運之線。」
BOOK11 第十一卷 ……………………………..328
「一個靈魂若能隨時準備從肉體中分離,如果需要的話,或者毀滅,或者消散,或者繼續存在,那麼這將是一個怎樣聖潔的靈魂啊!」
BOOK12 第十二卷 ……………………………..360
「對待一切事物都要剝去表面的外殼,沉思其形成的原則,沉思行為的目的,冥想什麼是痛苦,什麼是快樂,什麼是死亡,什麼是榮耀和名聲。對一個人來說,他本身即是真正適合自己的安寧的休憩地,沒有人會被其他人干擾阻礙,一切都取決於你的觀點。」
前言 ………………………………………………………………… 3
導讀 ………………………………………………………………… 5
BOOK1 第一卷 ………………………………… 12
「我年輕時就嘗試寫過對話錄,嚮往哲學家們薄衣硬枕、粗茶淡飯的生活,並對與希臘哲學有關的一切都倍感興趣。」
BOOK2 第二卷 …………………………………36
「很少聽說有人因為不注意別人心裡在想些什麼而不快樂,但是不 觀察自己心靈活動的人必然不快樂。」
BOOK3 第三卷 …………………………………56
「要保持愉悅的心情,不要指望別人來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