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4 項符合
《群書治要》與貞觀精神 (電子書)
的圖書
|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群書治要》與貞觀精神 (電子書) 內容簡介
在保存古代珍貴文獻的價值之外,實際上《群書治要》具有屬於自身更加精彩的思想內容與映照的時代精神。魏徵等人採用「以編代作」的方式,一方面承繼了文化傳統,一方面又賦予了時代新意。
本書五個篇章,憑藉《貞觀政要》,以「文脈」結合「語境」的解讀方式,剖析《群書治要》的思想內涵,不僅得以契會魏徵的治政理念,亦能深入掌握貞觀的時代精神。此外,以〈看見《群書治要》〉一文代序,綜述《群書治要》的研究方法與開展方向。
本書特色
透過《貞觀政要》,
契會魏徵的治政理念,
掌握貞觀的時代精神,
看見屬於《群書治要》自身的精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瑞麟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
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
經歷
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逢甲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香港浸會大學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現職博識投資有限公司董事
研究領域
宋代學術、韓愈學術、《群書治要》
著作
《理解宋學:從韓愈看起》
合編《第一屆《群書治要》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合編《續纂群書治要》
目錄
代序:看見《群書治要》
一、傾聽作者的聲音:不容忽視的〈序〉
二、看見作品的精彩
三、貞觀精神與唐型文化
四、連結生活以譜寫新章
第一章 轉舊為新──《群書治要》的編纂與意義
一、前言
二、《群書治要》的編纂型態
三、《群書治要》編纂主題與宗旨
四、《群書治要》編纂的視野與意義
五、結語
第二章 立名存思──關於《群書治要》的編纂、傳播與接受
一、前言
二、關於《群書治要》的編纂
三、《群書治要》的傳播
四、《群書治要》的接受
五、結論
第三章 《群書治要》選編《墨子》的意蘊──從初期墨學的解讀談起
一、前言
二、初期墨學的解讀
三、《群書治要》選編《墨子》的意蘊
四、結論
第四章 《左傳》接受與貞觀視角──以《群書治要》截錄「華元食士」為例
一、前言
二、「華元食士」的經傳原貌
三、《左傳》的接受:「大棘之戰」的詮釋變化
四、貞觀視角:《群書治要・左傳》的應用詮釋
五、結語
第五章 貞觀裁思──《群書治要・管子》焦點議題的探究
一、前言
二、「為君難」的關注變化
三、君臣關係的不同認定
四、「法制」含義的變動
五、「牧民」旨歸的歧異
六、結語
核心參考書目
一、原典文獻
二、近人論著
序
代序
看見《群書治要》
為什麼要關注《群書治要》呢?因為:「唐型文化形塑於貞觀時期,《群書治要》潛存著貞觀精神。」過往,《群書治要》被視為類書,因而看不見它的「時代性」,也就無法理解其中蘊含的特殊意義。因此,需要重新審視以看見《群書治要》的精彩。
「您認識《群書治要》嗎?」還記得剛開始要和大家分享《群書治要》的研究心得時,得到的回應卻是:「您指的是哪幾本書呢?」顯然,多數人對於《群書治要》是感到陌生的。我之所以熟悉,也是因為淨空上人的關注,藉著與業師林朝成教授一起承接極樂寺委託研究案的機緣,才能對《群書治要》有所「認識」,不僅認知它的表層訊息,諸如:作者是誰?什麼時候完成的作品?有多少卷帙?呈現哪些內容?等等,也對深層的思想內涵有了較好的理解與掌握。
其實,當與《群書治要》有了接觸之後,你會發現仍有不少人在關注著,只是隨著觀看角度的差異,就會發展成不同的走向。大略來說,目前廣泛被認可、採用的有兩大視角,一個是學術性色彩濃厚的版本探究,一個是應用性實踐導向的經典閱讀,各自發展,各顯千秋。不過,這兩個走向並未吸引我的目光,因為我認為在缺乏思想層面的把握下並無法達到走「入」又能走「出」《群書治要》的境界。唯有能「入」且能「出」,才能理解對象,掌握精彩,延續發展。所以,我企圖開啟思想研究一途,期盼能看見魏徵等人在應對世變下所展現的睿智與精神。
除了主觀的想望,一個必須釐清的關鍵問題:「魏徵等人所編撰的《群書治要》是否具有成體的思想內涵呢?」因為唯有判定《群書治要》是具有自身的思想體系,才能進一步探尋專屬於它的思想特質,理解其中所映照出的時代關懷。當然,在歷經「三個階段」的追索,我「看見」了《群書治要》,找到了隸屬於《群書治要》自身所「專屬」的價值與意義。接下來,先說明我對《群書治要・序》的理解與掌握,再展示「三個階段」探索的歷程,最後分享我所「看見」的精彩。
一、傾聽作者的聲音:不容忽視的〈序〉
要怎麼理解《群書治要》才貼切呢?或者說《群書治要》想要呈現的核心內容與精神是什麼?雖然作者的想法不一定能夠完全得到落實,但是藉由傾聽作者的聲音,再著手分析作品的內容,應該較能不失輕重、本末的掌握創作旨意和精髓。因此,仔細揣摩綜述魏徵等人編撰用心的《群書治要・序》是有必要的。
讓我們來看看這篇深具指引性的〈序〉,透露了哪些在閱讀、理解上必須留心的重要訊息。大體而言,有以下四個面向:
(一)截錄經典文字
首先,是關於《群書治要》呈現的基本樣貌。〈序〉:「爰自六經,訖乎諸子,上始五帝,下盡晉年。凡爲五帙,合五十卷。」詳細地說,《群書治要》呈現出的五十卷文字內容,都是抄寫自古代的經典作品,例如:《周易》、《尚書》、《毛詩》、《史記》、《漢書》、《管子》、《老子》、《孟子》等等,具體統計,依據四部的分類,總共採納有:12本屬於「經」部典籍,8本屬於「史」部典籍,48本屬於「子」部典籍。也就是說,《群書治要》除了截錄68部經典文字之外,並無收錄魏徵等唐人自行創作的篇章。
以截錄為主的成書模式,在《群書治要・序》裡提及的「採摭群書」,應該算是已經有了清楚的交代,清代考據學家阮元就是看見了這一層面所留下的偶然性效用,因此認定它具有保存「初唐善策」、「初唐古籍」的文獻價值。受此影響,學者多從「類書」的角度來把握《群書治要》,在版本、校勘上也累積了可觀的成果。
不可否認,當今《群書治要》確實展現「文獻保存」的作用,不過必須仔細思考的是:「這些被保存下來的文獻,究竟能夠有效應用到哪些範疇?」以及「這個效用在《群書治要》的整體價值和意義中究竟佔有多少份量?」因為一方面《群書治要》成書的初衷並不是為了文獻的保存,這只是歷史的偶然所產生的附加價值,另一方面針對魏徵等人「採摭群書」的方式也缺乏詳細的檢視與清楚的把握,若是單純憑藉表面上看似彙輯他人文字的樣貌就大膽推定,難免錯失《群書治要》隱含的深廣意蘊。
(二)聚焦治政義理
其次,是說明挑選的內容是有明確的關注焦點。根據〈序〉對撰述目的的說明,首先提出了「取鑒」的用意,不過這種講法太過寬泛,只是描述出通常在閱讀時自然會產生的想法,並不能彰顯《群書治要》的特殊性,所以陳述重點應該是接下來標明的兩個要點:一,是改正「近古皇王」在撰述上流於「競採浮豔之詞,爭馳迂誕之說,騁末學之博聞,飾雕蟲之小伎」的呈現;二,是解決「六籍紛綸,百家踳駁,窮理盡性,則勞而少功,周覽泛觀,則博而寡要」的問題。因此,值得探問的是:《群書治要》有了哪些吸引人的新呈現呢?
廣泛地說,《群書治要》挑選的篇章內容是以涉及「政術」與「治體」的論述為依歸。如同〈序〉所特別強調的:「本求治要,故以治要為名。」直接在典籍名稱上將取材傾向標示出來。至於具體的關注焦點,依據〈序〉的說法,至少有「為君之難」、「為臣不易」、「母儀嬪則」等三大面向,而在面向中則含括了正反、優劣的品評。由此可見,《群書治要》看似客觀的收錄古代經典文獻,其實編纂者已經透過文獻的取捨,將主觀的想法間接地傳達了出來。
作為想法傳達的媒介,《群書治要》被挑選的內容就有了特別著重的條件,〈序〉裡鮮明點出:像《皇覽》、《遍略》之類的典籍,採用隨方類聚、名目互顯的方式來編排,即造成了首尾淆亂、文義斷絕的理解大問題,所以為了改正這些缺失,《群書治要》雖然採用了「新名」以示展現新貌,但是就用「各全舊體」的型態來保存原有脈絡。換言之,「各全舊體」的表現形式,意味著蘊含以「文義」為導向的編纂意識,這也是《群書治要》非常重要的一個特色。
(三)運用編纂手法
既然發現《群書治要》並非僅止於文獻的客觀呈現和保存,如同《四庫全書》的收錄型態,那麼根據這個線索再深入追尋,什麼是被遺漏的關鍵訊息呢?
〈序〉裡有兩個特別的申明:其一,是「採摭群書、翦截淫放」;其二,是「棄彼春華,採茲秋實」。它的重要性在於明確的表明編纂者在處理原始素材/文獻的過程中,並不是盡量達到客觀的移植,而是企圖賦予主觀想法的再創作。其實,從「採摭」、「翦截」、「棄」、「採」等用語,就不難判定《群書治要》並非是純粹的文獻保存與呈現,但是在缺乏對《群書治要》的內容有深度的理解與掌握下,無法「看見」割捨的是哪些內容,採用的又有哪些意義,自然就無視關鍵字句所透露的訊息。
因此,當我們能接納《群書治要・序》的表述,認可在「棄」、「採」中蘊含編纂者的想法時,仔細檢視《群書治要》的呈現內容,對於哪些是屬於被捨棄的「淫放」、「春華」,而哪些又是屬於被挑選的「秋實」,在充分的掌握之後,就能「看見」《群書治要》的內在意蘊了。
(四)展現撰述意識
如同聞一多所指出的,以「意」為主的《群書治要》,展現出它與眾不同的樣貌。所謂「意」,簡要的說就是指作者的想法。也就是說,《群書治要》有著魏徵等人的想法作為內在的脈絡。日人林信敬就說:「此書之作,蓋其以此也。先明道之所以立,而後知政之所行;先尋教之所以設,而後得學之所歸。」肯定表示《群書治要》具有明道、設教的編纂意圖與思想。無獨有偶,日人細井德民也清楚指出《群書治要》存有「魏氏之志」與「魏氏之意」。兩人可說是同具慧眼,能「看見」《群書治要》所獨具的價值與意義。
要如何掌握《群書治要》的「意」?除了可以關注前面所提及編纂者有意識地想要展現變革,包括異於「近古皇王」、「《皇覽》、《遍略》」的撰述呈現之外,尚有一個重要的核心關懷──實踐性──值得細心揣摩。《群書治要・序》在開頭述說時就鮮明提出了「勞而少功」、「博而寡要」的實踐問題,並在闡述收結時,再次提出「簡而易從」的想法,前後呼應,凸顯出導向「實踐」的思維特質。
因此,在閱讀與研析《群書治要》的過程中,必須留心剪裁文字所呈現的「文義」脈絡究竟想要傳達什麼?串接這些「文義」的內涵,又透露出什麼主張?這是契會魏徵等人用心的重要切入方式,也是〈序〉給出的重要指引。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113313
- EISBN:978957711341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1.3MB
|
|
|
| 66折: $ 218 | | 66折: $ 238 | | 66折: $ 99 | | 66折: $ 211 | |
|
| $ 300 | |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出版社:方智出版 出版日期:2019-06-01 $ 260 | | 作者:股票莊爸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2 $ 356 | |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James Clear)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9-06-01 $ 260 | |
|
| 作者:楊憲宏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7 $ 252 | | 作者:落地成球 出版社:平心出版(欣燦連) 出版日期:2024-12-26 $ 253 | | 作者:陳旺全 出版社:原水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21 $ 385 | | 作者:芥見下々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16 $ 11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