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為母則強 沈青青(台北榮民總醫院 兒科督導長)
接到Dora媽媽電話邀請寫序時,大喊:「怎麼會?」想想,可能是因為我是照顧Dora護理人員的督導長,也可能因為女兒Amy和Dora一樣得了癌症,我們走過相同的路,一樣失去了生命的最愛……
和Dora媽媽結緣是在六年前,那時Dora剛病發病,知道這對母女是腦瘤協會的志工,Dora病發前常跟著媽媽在遊戲室演奏大提琴,用音樂撫慰那些正處身心煎熬的腦瘤孩子和家長們。沒想到,有一天Dora竟因為骨癌住進醫院。因為自己經歷過從「安慰者」變成「被安慰者」的轉換,面對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真的很難調適。
或許是Dora媽媽和Dora有著堅定的信仰,又或者是個人生命的特質,最重要的是,她們心中滿滿的愛和對生命的熱情,在榮總治療沒多久,她們開始在護理站、在病房演奏大提琴。遇到剛病發的孩子,Dora總是一派輕鬆地為他們解說即將面臨的挑戰。記憶中不多話的她無論多辛苦,臉上永遠帶著溫暖的、甜甜的笑容,安慰了許多家長,也激勵了一起打仗的戰友。
後來黑人和范范來了,第一次看到由家□、奕華跟Dora所拍Love Live公益短片時,受到很大的衝擊,擔心那內容會不會傷害到孩子們;但後來觀察到孩子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是快樂的,她們比任何人都懂得「珍愛生命」的重要。所以重視形象的家□願意用自己的病容勸慰世人;Dora可以在往生前一個月到北京拉大提琴,宣揚Love life的精神,臨終的時候不忘交代奕華一定要繼續Love Life、幫黑人哥哥改變世界;而奕華更是在截肢手術後用她還有的「3/4身體」頻頻參加公益活動……她們為自己短暫的生命找到意義,作了另一種詮釋,也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很多爸爸媽媽都忌諱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病情,尤其是最後的日子。因為Dora的要求,媽媽選擇請醫師直接在Dora面前說明病情,結果Dora反而少了些其他的癌症孩子會有的焦慮和害怕。記得有次媽媽告訴她:「如果誰先到天堂,就要拉後去的人一把……」說話總是一針見血的Dora回道:「那您不能吃得太胖喔!」離開前,Dora跟每個她愛的人擁抱道別,跟每個人說「我愛你、謝謝你」,約好天堂見,還不忘交代外婆「不用太早來……」急著要媽媽找我,告訴我:「不要太累……到天上的時候,會和Amy姊姊打招呼,說妳很想她……」這就是Dora,一個特別、讓人非常心疼的孩子。
在這過程中,永遠在身邊支持、陪伴著的是Dora的媽媽,記得她曾說過:「打仗怎可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怎樣的敵人?」所以母女始終一起坦承面對病魔帶來的一切苦難。最後的日子裡,媽媽不要Dora為了再活久一點,而飽受折磨、延長痛苦的過程。她勇敢、毫不猶疑的懇求醫生加重嗎啡和麻醉的劑量,唯一的希望就是讓Dora能平安、沒有痛苦的離去……這需要多大「愛的力量」啊!
之後,Dora媽媽並沒有停下傳遞「珍愛生命」精神、幫助別人的腳步。她分享著自己的親身經歷;陪伴即將離去的孩子和他們的爸媽度過人生最痛的時刻;和其他失去孩子的媽媽成立走唱四人組,在病房「巡迴」演出,製造許多歡樂和笑聲;應邀到監獄,成為監獄受刑人的教化志工,用Dora的故事激發他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改變了他們的生命。重要的是,去年六月,不會電腦的Dora媽媽在Facebook發表了第一篇文章,並陸陸續續把在病房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幫助、安慰了許多人……
如今,在Dora離開後一年半,Dora媽媽要出書了,真的令人非常佩服,因為有些事寫起來,心裡真的會很痛很痛;但Dora媽媽完成了,相信許多人可以由這本書中得到感動和啟示,走出生命的困境,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和喜悅。
Dora的功課已經完成,而您、我呢?大家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