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從兩道聖旨談起
筆者身為黃清泰參將及黃驤雲進士家族後裔,於民國一百年自職場退休後,積極著手蒐集、整理、考證及撰寫有關本家族的文獻資料,並先後完成了《黃清泰、黃驤雲父子傳記》、《臺灣第一客家進士:黃驤雲進士家族》及《臺灣第一客家進士:黃驤雲進士研究文集》等三本著作,其中第一本僅供家族成員參閱,後兩本則先後有對外發行。
在埋首這些事情的過程中,有兩份文件特別引起筆者的注意,也讓我對其背後故事尤其感到興趣,此兩份文件即為清道光皇帝的「聖旨」。古代皇帝指揮日常政務主要使用「諭旨」,人們一般則將皇帝的書面及口頭各種「諭旨」統稱為「聖旨」。自古以來,「聖旨」具有至高無上與絕對權力的象徵意義,因此人們對其總是抱著敬畏與好奇的心態。雖然這兩道聖旨的原樣早已不知去向了,但聖旨的內容卻仍然引起我必須追求真相的動機與決心。
第一份聖旨係道光二年九月十七日,道光皇帝頒發的《署艋舺營遊擊(亦作「游擊」)題陞鎮標中營遊擊黃清泰,出洋偵捕奮勇出力,著加恩賞,加參將銜,遇缺即補》諭旨,諭旨內容(標點符號係筆者加入)如下:
道光二年九月十七日 內閣奉
上諭觀喜等奏,殲獲在洋疊刦拒戕官兵之首夥各盜犯,審明定擬一摺,署艋舺營游擊題陞鎮標中營游擊黃清泰,出洋偵捕奮勇出力,著加恩賞,加參將銜,遇缺即補。署噶瑪蘭通判候補知縣吳秉綸、北路左營千總杜掄元,挐獲盜犯多名,緝捕均屬勤能,俱著送部引見,餘著照所擬完結,欽此。
此聖旨係黃清泰參將因領銜剿滅林烏興江洋大盜集團有功,恩賞榮升參將的諭旨,然而其也在此戰役中受傷並於不久後逝世。保存於「方本上諭檔」裡的諭旨影本,則附於後面「第三部:重要文獻解說與彙集」中「三、文獻彙集」之「文獻二」內。
第二份聖旨則係道光十三年六月廿五日,道光皇帝頒發的《瑚松額等奏,鳳山縣粵莊在籍主事黃驤雲,隨官兵赴各庄,出資購線搜捕匪犯,又捐買穀石散放粵庄失業貧民,該員現丁母憂,黃驤雲著交吏部存記,俟該員服闋來京,由該部帶領引見》諭旨,諭旨內容(標點符號係筆者加入)如下:
道光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內閣奉
上諭瑚松額等奏,鳳山縣粵莊在籍主事黃驤雲,上年十月經台灣道平慶諭令,寫信曉諭莊民不可生事,適粵人李受糾眾攻打閩莊。
該莊難民聞該員寄信回莊,疑其串謀,互相播告,連呈首控。該員因心跡不明,將妻子送郡監禁,自隨官兵赴各莊,出資購線,搜捕匪犯,不遺餘力。又捐買穀石,散放粵莊失業貧民,三月之間,正兇悉就捕治,閩粵二莊均皆安貼。現在全案完竣,不敢沒其微勞等語。黃驤雲著交吏部存記,俟該員服闋來京,由該部帶領引見,聲明請旨,欽此。
此聖旨係黃驤雲進士遭閩人控告捲入阿里港事件,致其本人及家族陷入巨大危機之中,然而幸虧黃驤雲進士處理得宜,始能轉危為安,平反冤屈,且其後仕途亦得以平步青雲的重要關鍵。保存於「方本上諭檔」裡的諭旨影本,則附於後面「第三部:重要文獻解說與彙集」中「三、文獻彙集」之「文獻七」內。
此兩道聖旨背後的關鍵事件,筆者於前三本書的撰寫過程雖均有約略提到,然而史料蒐集不易,總覺得細節尚有不足,因此閒暇之餘仍持續四處尋找相關史料,也許是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有斬獲。如今得以將此兩個關鍵事件細說清楚,讓後人瞭解事實的真相,尤其對兩位的子孫後代應有莫大的安慰與啟發,藉此也可告慰兩位先祖在天之靈!
一個家族內的父子在短時間內連續接獲兩道聖旨,在臺灣應屬少見,值得我們驕傲,相信也是一種榮耀。但是這榮耀的背後卻有一段漫長、心酸的故事,且故事內容曲折,有驚有險,值得我們細細推敲與深思!
本書即以此兩道聖旨為軸心,詳細敘述聖旨背後故事的來龍去脈及其後續發展與影響。筆者將兩道聖旨的背後故事分別寫成兩篇文章:黃清泰參將的聖旨寫成《黃清泰參將緝捕江洋大盜負傷始末》一文;黃驤雲進士的聖旨則寫成《黃驤雲進士與阿里港事件》一文。另外,為了留存此兩關鍵事件的相關史料,俾讓後人及其後裔子孫有所瞭解,擬將這些珍貴史料彙集整理,並加以解說,成為本書第三部分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