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國家發展研究學會自民國100 年成立後,即以推動各項學術議題運用影像文本詮釋的方式將其普及化和通識化為職志,透過社會各界的協助,召開學術研討並出版專書論文,以推動社會科學通識教育,迄今出版「人權影像系列」五本、「移民社會系列」二本,還有其他類型的書籍三本,除廣為國內外大學圖書館薦購典藏,亦常為國內研究生博碩士論文所引用,或為國內各大學相關科目指定用書及延伸閱讀,廣受社會各界好評。
「移民社會系列」部分在《國族.想像.離散.認同:從電影文本再現移民社會》和《族裔.他者.漂流.變遷:從影像文本再現移民社會》二書之後,本次《落地.安魂.默語.痂痕:從影像文本再現移民社會》選取《路有多長》、《燃燒吧!歐吉桑》、《幸福美髮店》、《內人、外人》……等影像文本撰寫具有知識承載度的文章,繼續為臺灣移民社會留下時代的見證。
環顧臺灣400 年的移民史詩,游移失根與落地新生之間,究竟看出些什麼道理,學會了什麼教訓?在那些尋常被看見的族群仇恨和落寞孤寂之外,不被看見的是滿身痂痕還是默然不語?誠願逝者安魂、來者可期,讓差異妍生美麗,繼續孕育且豐饒這塊土地。
本書得以付梓需感謝科技部予以部分計畫經費補助(計畫編號: NSC102-2741-G-819-001),並感謝元智大學人社院院長洪泉湖教授和萬能科技大學副校長徐振雄教授撰寫序文推薦,全書論文皆經雙向匿名審查通過。作者群感謝巨流圖書編輯團隊之餘,並囑咐末學代為撰寫序文,向各方申致謝忱。
閔宇經代表作者群
謹識於中壢
洪泉湖教授序
臺灣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就族群而言,這裡也居住著許多不同的族群。他們或因戰亂、或因婚配、或因工作,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原因,來到了臺灣,而先後居住了下來。在他們身影的背後,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敘說著他們的流離與落地、記憶與傷痕、矛盾與適應。他們帶來了不同的文化,也帶來不同的身分認同、社會認同和族群認同。但他們來了,也住了下來,甚至養兒育女,就成了我們的同胞,成為我們的國人,只要他們願意的話。但我們認識他們嗎?願意去了解他們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後的意義嗎?
由一群年輕學者所共同寫作的《落地.安魂.默語.痂痕:從影像文本再現移民社會》這本書,就是從許多電影來描寫臺灣這些不同族群的人物所發生的故事,並解讀這些故事的深層意義。全書共有九篇文章,其中描述臺灣客家認同的有一篇,描述外省客家的也有一篇;述說臺籍阿美族老兵者一篇,眷村老兵者一篇;討論新住民(新移民)及其子女者共三篇;此外,還有探討抗戰和國族意識者一篇,古都空間與流離者一篇。每篇論文大多有電影影片作為導引,以激發學生或觀眾的興趣,然後再閱讀這些論文,就可以深入了解這些影片故事背後的意義。
本書總主編閔宇經助理教授,近年來一直關心臺灣的移民社會,先後召集了不少年輕學者,分工合作,共同出版了許多本影像系列專書,對國內學術界、教育界的貢獻相當卓著,甚表欽佩!如今再接再厲出版新書,當再表祝賀之意,是為序。
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洪泉湖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