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於火焰色彩中的金色花;漂浮於虛靡之中悵惘的星辰
兩個被遺棄的靈魂,仰賴彼此性的訊號存活
在美麗的硃砂色晨曦中碰撞毀滅的愛情碎塊
覆面系女作家代表 櫻井亞美 震撼大作
在16歲少年昴的體內,同時住著天使與魔鬼。藉由「禁忌遊戲」呼喚死者的靈魂,將需索無度的濃烈火焰作為獻祭的牲禮,將他們一一送往天堂。他抱持著與其痛苦冷漠的活著,倒不如獨自安靜死去這樣的奇異想法,此想法深深支持著他運用「HEAVEN」救贖他人的行為論點,並由此表態自己對社會的不信任及不滿。
而另一位個人治療師鯰美與男人之間的關係,就像她與母親之間的拉扯,藉由彼此口中說出的「一起死吧!」尋求寬恕她出生的罪愆,因為與母親之間的失聯導致患有「性依存症」的鯰美,會不斷依賴所愛的人,把自己全部交托給上床的對象,並且會因無法忍受失去對方的事實,本能地朝死亡邁進。藉由一次次目眩、衝撞的緊密結合,確認彼此的真正存在,在母體中的記憶深深地影響了胎兒出生後的愛的知覺,16歲的昴與個人治療師鯰美在母體中不曾感受過愛,不曾擁有過,於是他們瘋狂追逐,不惜將自己摧毀,也要讓彼此在一起。藉著在這種扭曲、不可或缺的激烈愛中得到救贖。
日本覆面系女作家代表櫻井亞美的另一部震撼作品《硃砂》。藉由兩位悲劇性人格的主角,渲染出那些企盼得到愛的人心中渴求的愛的美麗金色曙光、黑色火花。特別的是,本書由「HEAVEN」藥物,以正反兩方的對話辯證,間接帶出作者所想要讀者、社會思考的「安樂死」議題。在故事中也大量出現對花朵、大自然顏色的描述,以花朵的艷麗、豐富層次、抽象的顏色反照出生命的虛靡。
櫻井亞美的書總是讓我愛不釋手,從第一本處女作《無辜的世界》開始,便深深著迷於她文字的細膩、感官及獨特女性書寫的角度、題材,還有對於人生無懼的堅持態度,這本《硃砂》在編輯過程裡,讓我看了想掉淚,我陷入鯰美與昴的牽繫拉扯之中,在櫻井亞美文字的渲染氛圍之下,看見深紫色流動不止的愛的悲傷光爍。
作者簡介:
櫻井亞美(SakuraiAmi)
東京都人。日本「覆面系」女作家代表。一九九六年以震撼性一書《無辜的世界》躋身知名作家之列在各媒體間引爆話題、討論,讀者熱烈迴響。著有:《無辜的世界》、《女孩們(girls)》、《每件事(everything)》、《和平的明日之歌》、《處女‧練習題》、《最終的藍色永遠》、《服務‧水花》、《14fourteen》、《believe光的響聲》、《法式熱吻》、《創世紀》、《灰燼之愛》、《孤獨》、《硃砂》、《同步性》、《螢火蟲》、《非凡世界》、《性慾(Sexual)》、《似曾相識》、《第二個情人》。《無辜的世界》、《14fourteen》已由新雨出版,相關系列作品陸續出版中。
譯者簡介:
梅應琪
台灣台北縣人,生於西元1979年,畢業於銘傳大學應用日本語學系,其後至澳洲墨爾本留學。對日本文化與文學有濃厚興趣,曾多次前往日本自助旅行,北起稚內南至沖繩,幾乎足跡遍佈全日本。先前擔任貿易公司翻譯人員,意欲跨足喜愛的文學領域。
推薦序
在失去的瞬間就獲得了新的愛 日本知名作家 田口藍迪
個人治療師,現在好像是女性最憧憬的前五名職業之一。 「治癒心靈受創的人」是心理治療師給人的印象,心理學中某些曖昧不明的知識也許會刺激女人的情緒… 現在寫起來好像在寫別人的事,但其實我在二十幾歲時也曾為了想當個人治療師而用功讀書。為什麼當時會想考那個呢?那時候我本身正在接受某種心理治療,愈是接受治療,愈是想把自己的角色從「患者」轉變為「治療者」。 仔細想過應該就會明白,就像當你在接受牙齒治療時,多少也會開始想當牙醫吧?雖然只是一時起意而已,也因此注意到個人治療師這種工作,很容易因為觸碰到患者的某個關鍵點而導致危險發生。 所謂個人治療,就是在房間中跟人一對一面談。 仔細想想還挺色情的。在小房間中跟不認識的人面對面,要了解對方的過去,並想辦法解開對方心中不願吐露的結。那樣的情況,通常只會發生在內心認可的人身上,例如關係親近的好友,或是男女朋友。 所以當治療師跟患者性別不同時,一定會產生疑似戀情的曖昧情愫。這樣的感情在臨床心理學上稱為「轉移與逆轉移」。在小說《硃砂》裡,個人治療師鯰美也因為對治療對象昴產生了感情移轉現象,才發生了這個故事。只不過「轉移」這種現象多半只發生在患者接受治療期間。鯰美的感情移入發生得很突兀,我個人是覺得鯰美的情況應該只是一個剛出師的新治療師,基本上還不能稱為是位個人治療師,雖因為職業上的稱呼而被叫做個人治療師,但心靈上還不足以成為一位個人治療師。治療師就該治療另一方才對。而且,說不定現在的社會上這樣半調子的治療師已逐漸增加,這樣一想真的是很可怕的事。在小說中,鯰美也很冷靜地察覺自己並不適合當個人治療師,並分析自己患有「性依存症」。我倒不覺得鯰美有性依存症,鯰美的舉動一點也不特別,我們之中的任何一人都會普遍的把對「關係性」的執著當成行動的原因,所以,我認為這部作品真的很悲傷,好像把心絞扭一般的痛苦。 雖然這是對於我個人的事情,不過我後來不想當個人治療師的原因,是因為我發現我有「讓對方依賴」這種強烈的意念,就因為這一點,若我當上了個人治療師的話,就會變成像鯰美一樣了。我也有拯救過某人的心靈,因為我覺得能幫助人是一件好事,而且也誤以為自己有能救人的能力。那個時候,心理治療法的教授也覺得我是個「感受性良好的學生」。感受性良好的我在心理治療法上,對於製造戲劇性的治療場面相當拿手,對方的心就像被我握玩於股掌之間,對方所希望的事、要如何才能讓對方愉快的接受治療等等我都能知道。但是,我卻誤解了它的本質,只是一昧的認為「我能治癒別人」,我實在是個大笨蛋。人的確不能不被治癒,但是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個人治療這種事,本來是要讓受治療者能自己站起來才對,也就是要給他一個人活下去的勇氣,那已經超越了「治癒與被治癒」,而進入了另一種境界。可是,當時的我並不了解這一點,只想著要如何才能治癒對方,結果不知不覺間造成了「對他來說,我的存在必須是不可或缺的」這種現象,因為我自己希望「自己必須要成為對方不可或缺的人」並藉此治癒對方。有人需要我,一定有人需要我,這種被需要的美妙感覺跟性無關,只不過戀愛這種關係最終也是以這個為目標。鯰美跟昴也是,對彼此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漸漸形成這樣的關係,因此二人都被彼此綁住了。為此二人不斷的做愛,因為做愛是一種需要二個人才能行使的肉體關係,沒有什麼事比做愛更需要二個人在一起,所以為了確認自己是對方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二人只能不斷的做愛。 鯰美跟昴,為何會變成像那樣「非擁有彼此不可」的情況呢?我想是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什麼也沒得到的關係。我們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時,最先得到的就是母親的愛。凡事要先有了「獲得」之後才會「失去」,也可以說母親的愛情是為了將來的失去而先獲得的。不過,若一開始就沒有得到,也就沒有「失去」這回事了。若不會失去,那就絕對能「獲得」,而已經先獲得的人接下來就會失去。雖然「失去」是很悲傷的一件事,可是先獲得然後失去…若在青春期前就經歷過一次這個循環,就不會害怕失去了。可是,對於一開始就沒得到什麼的人來說,也無法體驗失去的滋味,所以沒得到母親的愛會形成一個障礙。沒有體會過失去的感覺的人,就只能獲得,然而獲得之後一定會失去…他無法在這種循環中生存,試圖關閉循環的結果就是破滅。不論是鯰美或是昴,都沒有對母親抱持好印象,並且也不認為母親會給予他們絕對的庇護跟愛,於是一開始就沒得到愛情,當然也不會有失去,卻也因此而十分渴望能獲得愛。要能得到愛,最有效的一個方法就是「讓對方徹底的依賴自己」,因此女人把男人綁住,這樣就能永遠的獲得對方的愛了,就像鯰美一樣…。昴則是對鯰美產生下意識的反應,希望能滿足鯰美的期望,自願成為鯰美的從屬;對他來說, 得到鯰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滿足鯰美的期望。鯰美是一位很糟糕的個人治療師,為了得到一個年紀比她小八歲的少年而把他殺了;也許鯰美從一開始就想這樣做了。要能永遠得到對方,最後的手段就是「死」,當然這只是心靈層面上的獲得。不過期盼能永遠獲得的人向來是跟「死亡」一起生活的。這種形式的愛,會先以單純的形態漸漸深入彼此的內心,接著由單純的愛情轉化成性愛,雙方都渴求著對方,再由此演變為絕對需要的關係、使二人合為一體的關係。也許這也是一種完全的愛情型態,但是,如果這種形式的愛再深入變化,就會變成無道德節操的人了。 人類是具有社會性的生物,這也就是說,人若不跟社會產生關聯,就無法繼續存活,而社會上只能容許戀人以單純的愛情模式存在,如果雙方只是一股腦地沉浸在二人世界中,那跟生活在無人島也沒什麼差別。 所以,為了跟社會妥協,小情侶們就要試著變成大人。 這個變成大人的過程,有助於體驗「失去母親的愛」。小孩子在進入思春期前,會先失去從幼兒時期就開始不斷接收到的母愛…與其這樣,不如用別的方法來體驗「失去」的過程。在失去的瞬間就獲得了新的愛,這樣一來,就體驗到了「失去」之後的「獲得」。這也是為何青春期是人生課題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的原因。人與人邂逅,接著彼此相愛,然後再失去。在失去彼此時又獲得了愛,然後再失去。人就是因為這個無止盡的循環,才得以繼續生存在社會上,因此而不再排斥社會性,也能體會到以前所不知道的樂趣。生存這件事,是建構在失去之上;現在的失去,是為了下一個獲得,而獲得是為了再失去。細細品味,便可在這永恆的連鎖關係中領悟出人生的甘醇,跟其戲劇性。 什麼嘛!那種東西才不叫做愛! 我在十七歲的時候也是這麼想的,覺得二人彼此在共有的小天地中相互依存、並產生肉體性愛才是真正的愛,就跟鯰美和昴一樣;即使是現在,我已經是個大人了,還是憧憬著那樣的愛情:彼此都不能沒有對方,在這樣的關係中瘋狂地享受身體上的快樂,即使知道最後會導致毀滅也無妨。 …就寫到這邊好了。啊!我好像完全把自己融入故事情節裡了,除了苦笑也不知該說什麼。不過說實在的,它也激起了我對死與沉醉在性愛愉悅的瞬間的願望。讀了鯰美跟昴的故事,讓我感到莫名的心痛,也許是對於那種無法捨棄「泥沼般的關係」的想法產生了認同感的關係吧!櫻井亞美老師,我的煩惱被妳刺激到了,實在很不好意思! 編輯後記 杜錦怡櫻井亞美的書總是讓我愛不釋手,從第一本處女作《無辜的世界》開始,便深深著迷於她文字的細膩、感官及獨特女性書寫的角度、題材,還有對於人生無懼的堅持態度,這本《硃砂》在編輯過程裡,讓我看了想掉淚,我陷入鯰美與昴的牽繫拉扯之中,在櫻井亞美文字的渲染氛圍之下,看見深紫色流動不止的愛的悲傷光爍。 譯後記 梅應琪 纖細,悲哀,單純,故事中的愛既單純又直接,不管是宗像的、鯰美的或是昴的。愛安樂死在現在來說還是一種違法的行為,這應該是一種普遍的認知,但是在讀完這部作品之後,已經讓人有點搞不清楚什麼才是對的了。年僅十六歲的昴,眼看母親被病痛折磨,天天只求死去,他當然只一心想答成母親的願望;最後昴拿到藥物之後,母親還流著淚感謝他,也因此昴覺得自己幫了母親一個大忙;他這樣做,能說他錯了嗎?這部作品中的女主角,也就是昴的心理治療師鯰美,跟昴發生了男女關係。昴在社會上是個罪犯,因為他做了違背法律的事,但鯰美卻還是愛著這樣的昴,並要跟他生活一輩子,即使在昴最後,可能要終生躺在床上時...如果不是昴自己想死,她也沒想過結束昴的生命,因為她愛他;但是,鯰美最後還是照著昴的意思,親手了結了昴的生命,這也是因為她愛他。就是因為太愛了,所以不得不放手,讓他從這個痛苦的軀殼中解脫。 執著人會對愛情那麼執著,就是因為要成為對方最重要的人;只要是為了對方,什麼都可以做。某人的存在對自己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若是他不存在了的話自己也無法再活下去…深陷在愛情泥淖中的戀人們總是如此想著。人是需要愛的,更何況是從小沒有被愛過的鯰美跟昴。如田口寫的解說一樣,他們不能失去彼此,他們必須不斷的確認對方是否還愛著自己、自己是否還是對方「不可或缺的人」;為了確認這一點,他們不斷激烈的、瘋狂的做愛,就深怕對方離自己而去。但是,當鯰美還是宗像心中最重要的人時,鯰美心中最重要的人卻已經不是宗像了,宗像對昴的嫉恨可想而知。再怎麼心胸寬大的人,也很難看著心中的愛人呵護著別人而不是自己。悲劇的發生,就是因為這太過執著與深情的三角關係。 新生宗像把昴出賣給製藥公司跟警方,他背叛了鯰美,因為鯰美是因為信任他,才會再回去找他。也許他是太愛鯰美了,不能讓鯰美繼續跟昴那樣的罪犯在一起;也或許他是太愛自己,不能忍受鯰美愛的不是他。昴要鯰美把自己殺死,從某些角度看來,他也背叛了鯰美,他背叛了他們之間的誓言,也背叛了鯰美的期待──鯰美本來滿懷著期望,認為他總有一天一定會好起來。也許昴是太愛鯰美了,不忍心看她如此難過;也或許他是太愛自己,一想到可能終生要躺在床上,而憂鬱不已。最後剩下的是孤零零的鯰美。但是不管有哪個人從世界上消失,世界還是會照常運轉,鯰美也是。宗像曾經從她的生活中消失,現在昴也自她的生命中離開,但是不管如何的傷痛,相信她還是會像高中最後的那個夏天一樣,把破碎的心靈慢慢的拼湊回去,從悲傷中重生。 作者簡介 櫻井亞美 Sakurai Ami ,東京都人。日本「覆面系」女作家代表。一九九六年以震撼性一書《無辜的世界》躋身知名作家之列在各媒體間引爆話題、討論,讀者熱烈迴響。著有:《無辜的世界》、《女孩們 (girls)》、《每件事 (everything)》、《和平的明日之歌》、《處女‧練習題》、《最終的藍色 永遠》、《服務‧水花》、《14 fourteen》、《believe 光的響聲》、《法式熱吻》、《創世紀》、《灰燼之愛》、《孤獨》、《硃砂》、《同步性》、《螢火蟲》、《非凡世界》、《性慾(Sexual)》、《似曾相識》、《第二個情人》。 《無辜的世界》、《14 fourteen》已由新雨出版。 譯者簡介 梅應琪,台灣台北縣人,生於西元1979年,畢業於銘傳大學應用日本語學系,其後至澳洲墨爾本留學。對日本文化與文學有濃厚興趣,曾多次前往日本自助旅行,北起稚內南至沖繩,幾乎足跡遍佈全日本。先前擔任貿易公司翻譯人員,意欲跨足喜愛的文學領域。
在失去的瞬間就獲得了新的愛 日本知名作家 田口藍迪
個人治療師,現在好像是女性最憧憬的前五名職業之一。 「治癒心靈受創的人」是心理治療師給人的印象,心理學中某些曖昧不明的知識也許會刺激女人的情緒… 現在寫起來好像在寫別人的事,但其實我在二十幾歲時也曾為了想當個人治療師而用功讀書。為什麼當時會想考那個呢?那時候我本身正在接受某種心理治療,愈是接受治療,愈是想把自己的角色從「患者」轉變為「治療者」。 仔細想過應該就會明白,就像當你在接受牙齒治療時,多少也會開始想當牙醫吧?雖然只是一時起意而已,也因此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