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有了生產活動,就開始了生產管理的實踐。1770年代西方產業革命之後,工廠制度代替了手工作坊,機器代替了人力,管理實踐與理論研究開始系統地、大規模地展開。「一個國家的人民要生活得好,就必須生產得好。」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著名學者們經過兩年努力,對美國及西歐和東亞
一些國家的八個工業製造部門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後完成的集體之作《美國製造業的衰退及對策——奪回生產優勢》一書中的第一句話。由此可見,製造業在一個國家中佔有何等重要的地位。隨著服務業的興起,「生產」的概念進一步擴展,逐步容納了非製造的服務業領域,即不僅包括了有形產品的製造,而且包括了無形服務的提供。服務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其重要性日益被人們認識,成為現代社會不可分離的有機組成部分。過去,把與工廠聯繫在一起的有形產品的生產稱為「生產」(Production),而將提供服務的活動稱為「營運」(Operation)。現在的趨勢是將兩者合稱為「營運」,生產管理也就自然而然地演化為「營運管理」。
營運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基本職能之一,是企業管理學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專業類學生、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都有必要掌握現代企業營運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1)隨著未來社會共同勞動的規模日益擴大,勞動分工協作更加精細,社會化大生產日趨複雜,只有科學的管理,才能使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充分發揮其作用,比起過去和現在,未來的管理在未來的社會中將處於更加重要的地位。
(2)通過學習營運管理,我們才能知道企業是怎樣組織營運活動的,產品與服務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如何對營運活動過程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與控制,是企業管理的首要環節。
(3)營運活動是一切企業組織中耗費最大的部分之一,搞好營運管理,是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手段。因此,當一個企業想提高效益時,營運活動自然成為關注的焦點。
(4)營運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管理科學,內容十分豐富,融入了現代最先進的管理理論、技術和方法。瞭解並掌握這些理論、技術和方法,對於任何管理者而言都是必需的,對提高管理水準大有裨益。
本書編寫特色
(1)圍繞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教學需要等問題:通過體例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結構創新,精簡教材的篇幅;通過內容創新,體現應用性;教材將貫徹思想性、時代性、應用性的原則,盡可能地採用現代的案例以貼近實際,指導教學。
(2)本書編寫者全部來自本課程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以保證所有的內容都能夠切合教學的實際需要,能夠做好前後鋪墊,章節之間的相互呼應,教材的整體把握,以方便教師對於該門課程教學的理解。
(3)力求通俗易懂,並貫穿企業的製造活動和服務活動已日趨融為一體的思想。
(4)介紹一些應用面更寬廣的、跨職能部門應用的營運管理工具和理念,闡述技術在營運管理中的角色及其對其他營運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影響,在企業內部的營運管理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之間建立起協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