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論 1
1.1 研究背景、意義和目的 2
1.2 研究思路與方法 5
1.3 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6
1.3.1 關於全球流動性過剩的研究述評 6
1.3.2 關於中國流動性過剩的研究述評 21
1.4 創新之處與不足 28
2 全球化與國際資本流動的相關理論 31
2.1 經濟全球化的內涵 32
2.1.1 全球化的定義 32
2.1.2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和發展趨勢 34
2.2 開放的宏觀經濟學的均衡調節模型 36
2.2.1 IS-LM-BP模型的均衡調節 36
2.2.2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均衡調節與國際資本流動 39
2.3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相關理論 40
2.3.1 民族主義 41
2.3.2 自由主義 42
2.3.3 馬克思經濟學的全球化與國際資本流動理論 43
2.3.4 依附理論與世界體系論———西方馬克思主義 45
2.4 本書的主要理論基礎———國際分工理論 47
2.4.1 國際分工理論發展的三個階段 48
2.4.2 國際分工理論發展的邏輯和趨勢 52
2.4.3 確定一個國家在國際分工體系中地位的兩個維度 54
3 全球流動性的創造和分配機理 57
3.1 全球流動性創造的實體經濟基礎———當前的國際分工格局 58
3.1.1 當前國際分工的新特點 59
3.1.2 當今世界主要國家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及其國際收支特點 61
3.1.3 當前國際分工格局下的全球經濟失衡 72
3.2 全球流動性創造的制度背景———國際貨幣體系 75
3.2.1 金本位制及其根本缺陷 75
3.2.2 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黃金本位) 76
3.2.3 牙買加體系(美元本位) 77
3.2.4 國際貨幣體系演進的邏輯 79
3.3 國際貨幣的提供、膨脹和流動機制 81
3.3.1 當前國際貨幣的主要構成 81
3.3.2 全球貨幣流動性的提供、膨脹過程 81
3.3.3 美元的循環方式與全球經濟失衡的金融視角 84
3.4 產業虛擬化與流動性過剩———金融危機為何發源於美國? 86
3.4.1 去工業化與虛擬化———美國產業結構變化的特點 87
3.4.2 以虛擬經濟為推動力的美國經濟運行模式 88
3.4.3 美國產業虛擬化的背景和原因 89
3.4.4 金融危機發生在美國的必然性 92
4 中國的流動性過剩———國際資本的輸入 95
4.1 全球流動性過剩———世界經濟的痼疾 96
4.1.1 進入21世紀G5國家的貨幣供給 96
4.1.2 過剩的流動性去了哪裡? 99
4.2 中國的流動性、資產價格與通貨膨脹 101
4.2.1 流動性過剩在中國的凸顯 102
4.2.2 人民幣內外價值的背離: 對外升值與對內貶值並存 105
4.2.3 中國的流動性過剩與資產價格 107
4.3 中國流動性過剩的內因與外因———理論分析 111
4.3.1 流動性過剩的內部原因 112
4.3.2 流動性過剩的外部原因 115
4.4 中國流動性過剩的內因與外因———實證檢驗 120
4.4.1 變量的選取與數據平穩性檢驗 120
4.4.2 實證分析 122
4.4.3 結論 127
5 國際流動性輸入中國的渠道 129
5.1 中國參與全球化的方式與流動性輸入 130
5.1.1 中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 130
5.1.2 制度特色:實體經濟開放與貨幣領域的封閉 136
5.1.3 小結:中國的國際分工地位決定了流動性輸入的必然 137
5.2 流動性輸入的實體經濟視角———貿易與FDI 138
5.2.1 貿易渠道的流動性輸入 138
5.2.2 外國直接投資(FDI) 渠道的流動性輸入 140
5.2.3 小結 142
5.3 流動性輸入的金融視角———國際短期資本的流入 142
5.3.1 熱錢的界定與流入的規模 143
5.3.2 熱錢流入中國的渠道 148
5.3.3 影響熱錢流入的因素分析 150
5.3.4 熱錢流入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 152
5.3.5 小結 153
6 化解中國的流動性過剩 155
6.1 流動性過剩對中國經濟的危害 156
6.1.1 流動性過剩迫使中國走向經濟泡沫化的邊緣 157
6.1.2 中國經濟有陷入「滯漲」的危險 158
6.1.3 阻礙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159
6.2 化解中國流動性過剩的兩種方式———看似合理實則不可能 161
6.2.1 實體經濟的增速快於貨幣增速的可能性 161
6.2.2 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度升值並不能緩解流動性過剩 164
6.3 人民幣國際化———疏導過剩流動性的必然選擇 166
6.3.1 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然性 167
6.3.2 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 168
6.3.3 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與途徑 169
6.4 改革外匯管理體制 173
6.4.1 藏匯於民,切斷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的直接聯繫 173
6.4.2 「藏匯於民」在短期內的實質影響有限 174
6.5 進一步鼓勵境內資本「走出去」對外投資 175
6.5.1 鼓勵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 175
6.5.2 擴大對外金融投資 176
6.6 改革國際貨幣體系 179
6.6.1 新特里芬難題 179
6.6.2 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走向 180
6.6.3 黃金+碳貨幣:世界單一貨幣的構成基礎? 182
6.7 經濟轉型———在歷史的過程中化解流動性過剩 184
6.7.1 在國內各區域之間發揮比較優勢,調整產業結構 184
6.7.2 改革要素價格形成體制,緩解要素價格扭曲 187
6.8 結論 189
附表:實證分析數據 190
參考文獻 191
後記 198
致謝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