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序
自 序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第二章 生平與著述
第一節 生平傳略
一、少年得志
二、直言遭忌
三、扶搖直上
四、逐客江南
五、杜門潁濱
第二節 學術背景
一、儒學之復興
(一)疑經之風開
(二)理學之確立
(三)史學之興盛
二、三教之融合
(一)儒
(二)道
(三)釋
第三節 思想淵源
一、儒家思想
二、道家思想
三、佛學思想
第四節 著作考述
一、《詩集傳》
二、《春秋集解》
三、《易說》
四、《易傳》
五、《五經論》
六、《洪範五事》
七、《論語拾遺》
八、《孟子解》
九、《古史》
十、《老子解》
十一、《詩病五事》
十二、《潁濱遺老傳》
十三、《欒城集》、《欒城後集》、《欒城三集》、
《欒城應詔集》
十四、《龍川略志》、《龍川別志》
十五、《游仙夢記》
十六、《蘇轍體要》
十七、《均陽雜著》
十八、《欒城遺言》
第三章 哲學思想析論
第一節 本體論
一、萬物之本源
二、萬物之本體
三、萬物之規律
四、最高之境界
五、道之體用說
第二節 人性論
一、道在人曰性
二、性無善無惡
三、性必歸於仁
四、人情之總名
五、性真物妄說
第三節 修養論
一、去妄
二、忘身
三、無心
四、法聖
五、修養進程
第四節 哲學思想之評價
一、本體論
二、人性論
三、修養論
第四章 經學思想析論
第一節 《詩經》學
一、廢〈續序〉、批〈毛傳〉 (一)〈毛傳〉解釋不當者 (二)〈毛傳〉名篇之誤 (三)〈毛傳〉言辭重複,非一人之辭
(四)〈毛傳〉不知〈魏風〉為晉詩 (五)〈毛傳〉誤斷詩之年代
二、簡訓詁、重釋義
三、集傳體、辨義例
(一)論〈周南〉、〈召南〉之別
(二)論十五〈國風〉之次
(三)論《詩》之正、變
(四)論〈風〉、〈雅〉、〈頌〉之別
(五)論大、小〈雅〉之別
(六)重訂〈毛傳.小雅〉之篇目
第二節 《春秋》學
一、以史解經
(一)矯時代流弊
(二)重歷史殷鑒
二、批駁三傳
(一)駁《左傳》
(二)駁《公羊傳》
(三)駁《穀梁傳》
三、特重禮義
(一)重禮
(二)重義
四、尊王非戰
第三節 經學思想之評價
一、《詩經》學
二、《春秋》學
第五章 史學思想析論
第一節 歷史哲學
一、歷史演變的規律──循環進化
二、歷史演變的動力──德與勢
第二節 史學方法
一、精擇史料
二、紀傳體例
三、史文撰述
(一)文詞簡鍊
(二)史中加注
第三節 歷史評論
一、評價標準--美與善
二、論《史記》
三、論歷代
四、論人物
(一)帝王
(二)人臣
(三)諸子
第四節 史學思想之評價
一、歷史哲學
二、史學方法
三、歷史評論
第六章 經世思想析論
第一節 政治思想
一、道體儒用
二、治國以術
(一)明天下之情
(二)御天下以術
第二節 軍事思想
一、兵民須分
二、內外相持
三、因勢而成
四、軍事策略
(一)養威自重
(二)兵安其將
(三)屯兵重地
(四)互相箝制
(五)損己驕敵
(六)懷柔招安
第三節 財經思想
一、財政管理
(一)藏富於民
(二)去三冗費
(三)行平糴法
(四)官貸民急
二、土地政策
(一)限制私田
(二)廣收公田
(三)以兵屯田
三、賦稅主張
(一)行租庸調
(二)罷榷蜀茶
第四節 經世思想之評價
一、政治思想
二、軍事思想
三、財經思想
第七章 文藝思想析論
第一節 文學思想
一、文貴養氣
(一)理論
(二)方法
二、不為空言
(一)反映現實
(二)文以貫道
(三)啟天下之未悟
三、文合節度
(一)材料
(二)佈局
(三)語言
四、各逞其才
第二節 藝術思想
一、妙心經營
二、以形寫神
三、畫格奇正
四、風格多樣
第三節 文藝思想之評價
一、文學思想
二、藝術思想
第八章 結 論
蘇轍年譜簡表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