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例
一 《國文天地》是一本兼顧學術、普及與教學功能的雜誌,它創刊於一九八五年六月,以月刊的形式發行,至今已出版超過三百期,刊載了近萬篇的論文、札記或文學創作。為了梳理這二十多年來《國文天地》雜誌刊載的情況,並方便讀者檢索參考,爰編輯《國文天地總目錄暨分類目錄第1-25 卷(1-300 期)》。
二 本目錄收錄自一九八五年六月(第1 卷第1 期,總第1 期)至二○一○年五月(第25 卷第12 期,總第300 期)間,刊載於《國文天地》雜誌之各類文章,惟各種「研討會資訊」、「出版書目廣告」和「無註明作者之補白短文」不在此列。
三 本目錄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總目錄」,各條目依據刊載之卷期、頁數等順序排列,以呈現各期雜誌收錄之情況;第二個部分是「分類目錄」,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把議題相近的文章放在一起,方便讀者檢索運用;第三個部分是「作者索引」,將同一位作者在《國文天地》雜誌上發表之各篇文章的流水號放在一起,讓讀者可以利用流水號在「分類目錄」中找到需要的文章。
四 「總目錄」是以各卷期作為一個小標題,卷期後標記總期數和該期出版年月,各卷期下方依頁數排定各條目的先後順序,條目的著錄形式為:作者、篇名、頁數。
五 「分類目錄」的類目,主要是參考賴永祥增訂中國圖書分類法,再根據《國文天地》雜誌所收錄文章之特色,作一些類目上的調整。如《國文天地》歷來刊載過許多「經學類」的文章,因此本目錄特地把「經學類」從「總類」當中獨立出來;又《國文天地》以「文史哲」為主要刊載的主題,「科學類」的文章相對較少,因此便將「科學類」跟「應用科學類」合併,成為「自然與應用科學類」。此外,中小學教師之教學心得與教學資源的分享,是《國文天地》雜誌的一大特色,所以本目錄還增設了「語文教學類」來收錄這些文章。
六 「分類目錄」共有十個主要類目,分別是:總類、經學類、哲學思想類、宗教類、自然與應用科學類、社會科學類、史地類、語言文字學類、語文教學類、文學類。
七 「分類目錄」以類目為序,各個主要類目底下有一到三個層次的子分類,各個子分類中,又有隱性分類。隱性分類的標準不一而足(視該類目的需求而定),有的是按照文章中討論之人物或作品的時代,有的則是根據文章的主題、性質,把相近議題的條目放在一起。最後,在各個隱性分類中,再依據刊載之卷期、頁數決定先後,並以此編訂各條目之流水號。
八 以「互見」彌補分類的缺陷。一般的目錄在處理「綜合多個主題之文章」的分類時,往往會將它歸類在某一個主題,而忽略另一個主題的檢索需求。以〈啟蒙教材與讀經〉一文為例,它既是「社會科學類」當中「教育類」的文章,也是討論到「讀經與否」這樣有關「經學類」的議題。因此,不論將它放到哪一類,有另一類檢索需求的讀者便會找不到這篇文章。為了讓所有刊載在《國文天地》雜誌上的文章,都能夠讓需要它的讀者檢索到,本目錄特別嘗試
一種新的編目方式──互見。讓一篇「綜合多個主題之文章」,能夠出現在所有有關該篇文章主題的分類當中,給有檢索需求的讀者,都能在他想要的主題中找到所有相關的文章。
九 「分類目錄」的著錄形式為:流水號、作者、篇名、卷期、總期數、頁數、出版年月。
十 「作者索引」是分類目錄的作者索引,根據各作者姓名筆劃多寡排列,各作者姓名之後有流水號,以此表示該作者刊載於《國文天地》雜誌上的各篇文章。一個流水號代表一篇文章,各流水號之間以「一個全形字空格」做為區隔,讀者可依流水號到「分類目錄」中找到該位作者的文章。流水號後有括號者,如「5951(8526)」,表示括號中之流水號(8526)與括號前之流水號(5951)為同一篇文章,因互見於兩個分類當中,所以有兩個流水號。又括號中有兩個流水號者,如「5627(5668 7910)」,則表示「5627」這篇文章,又互見於「5668」和「7910」兩個地方。
十一 本目錄共收錄了七七七六篇文章,因互見的關係,在「分類目錄」中共有八九二九個條目。其中「總類」九三四條、「經學類」三七六條、「哲學思想類」三○五條、「宗教類」一五六條、「自然與應用科學類」一六三條、「社會科學類」五七一條、「史地類」九二二條、「語言文字學類」七二二條、「語文教學類」一三九八條、「文學類」三三八二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