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教育向前行:我的課程與教學探索之旅
近年來因應全球化社會知識經濟的競爭,以及我國人口結構異質化、少子女化、多元文化差異、網路資訊科技快速變遷的趨勢,現有各階段教育與課程教學革新的方向,由菁英教育轉向高就學率的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學校課程與教學的價值與目的也由技術觀點的知識控制轉向學習者為中心的全人教育觀點,關照學生適性學習和多元智能發展的需求,重視和提升每一位孩子的學習素質,發展出主動求知的學習力、團隊合作的溝通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創新力,進而能帶動整個國家前進的力量,並有效參與全球化不可預期的快速變化與多元挑戰。
2014 年8 月我國即將正式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簡稱十二年國教),這是繼1968 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以來最大規模的教育改革政策,十二年國教以「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厚植國家競爭力」為三大願景,我始終相信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因素在課程、教學與評量,具體的行動指標則是國中小學教學活化、優質高中職發展、以及大學多元選才引導中小學生適性發展。
因此,本書從鉅觀層面,探究東亞地區考試文化興盛國家之課程與評量改革的發展趨勢;從微觀層面,就臺灣本土教育情境脈絡的教學實踐中,解析十二年國教在中小學之差異化教學、能力指標轉化教學、創意課程與教學設計、大學服務學習之教學實踐行動,殷切期望對教師創新課程與教學設計的專業成長有所貢獻,更期盼能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動機和提升其學習成效,以戮力達成十二年國教「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願景。
本書分為課程與教學二篇,共八章論著。第一篇「課程革新研究:東亞課程改革趨勢對我國的啟示」,係延續我的博士論文《我國大學聯招政策變遷之研究(1954-1997)》,探究十二年國教變革下如何調整「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使高中課程實施促進學生的適性學習發展。其次,我選擇近年來在「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國際性調查報告中,表現傑出的香港、新加坡、南韓,探究其高中課程架構與內容與升學評量改革的動向,借鏡並反思其對我國十二年國教的啟示。
第二篇「教學革新研究:從理念到實踐」,源自於十二年國教計畫推動期間,我擔任教育部綜合活動領域中央輔導團常務委員,教育部精進教學輔導委員、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諮詢輔導委員、教育部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計畫專家諮詢委員等工作,以及我多年來對教學理論轉化實務工作的親身參與經驗,因此依據差異化教學的理念,提出十二項可行的教學策略,培養在職教師和師資生具有解讀能力指標和轉化為教案的能力,分析資深優秀教師的得獎教案之創意教學設計,並帶領職前教育的師資生透過服務學習培養關懷社會的利他的實踐行動。
每一篇的研究都來自於教學現場情境脈絡中專業成長的需求,以及從理念到實踐間不斷來回反思修正的教學實踐,期望教學革新能帶給更多學生經歷學習成功或美好人生的高峰經驗。
這一本書,代表了近五年來我在課程研究與教學實踐的成果。學術研究是一個持續進展的知識探究與創造的旅程,其中蘊含了閱讀和實務體驗、理論觀點的省思、理論與實務辯證發展的實踐行動歷程,我自1999 年開始投入最熱愛的師資培育教學工作,2008 年、2009 年指導高雄師大教育學系學會榮獲全國大專校院績優學生社團評鑑優等獎、特優獎,2010 年榮獲高雄師大系級「教學優良教師」獎,2012 年榮獲校級「教學優良教師」獎,繼之分別於2010 年、2013 年榮獲校級「優良導師」獎。
多年來,我秉持著「全人教育」的核心理念,從事師資培育工作,日思夜想為何而教?教什麼?以及如何活化教學設計?因此在研究室中備課準備教學簡報和數位教材、指導日間班、在職班碩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閱讀最新文獻撰寫研究論文或專案報告時,渾然忘我且樂在其中,感謝在我課堂中不斷質疑問難的研究生和師資生,激發我批判思考和尋找對策的教育熱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堅信教育具有促進個人自我實現和向上社會流動的功能,培育師資生成為良師,以及與中小學在職教師成為夥伴關係,互動合作共同增能以培育創意思考的優秀人才具有重要的價值,我思我教故我在,教學相長中師生共學共成長,教育才有前進的力量!
本書的完成必須感謝許多人,首先很感謝高雄師範大學提供了和諧和支持的學術環境,使我能在課程與教學領域持續地探索與學習;其次,感謝母系師長的提攜與指導,同仁的勉勵與切磋,師長的身教與言教成為我的楷模典範,不敢有所懈怠;再者,感謝歷年來曾修習「課程理論研究」、「課程設計研究」、「課程發展與設計」、「教學理論」、「生命教育教學活動設計」、「綜合活動領域教學與評量」、「綜合活動教材教法」等課程的學生,許多的論點與研究方向也都在課程討論和教學反思中形成。
當然也要感激家人長期的支持和兒女們的情感回饋,給予我專業成長的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