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不該匆促上路
報載新任教育部長首次發表的教育政策是「自108 年起各高中職免試名額要高達五成以上」,許多明星高中校長跳腳,擔心明星光環被稀釋;教育團體也不滿,聲稱103 年就應該實施,政府不應該為七年後的教育部長開支票。這種「哪一年要實施,應該有多少免試百分比」,不知道已經吵多久了,換了教育部長還繼續吵下去。
馬總統在當選感言裡就提到,會檢討有哪一些政策該修正就要修正,筆者很希望他正視十二年國教給國內帶來的不安遠超過可以預期的好處,想想我們真的有實施十二年國教的必要性嗎?我們真的有實施十二年國教的條件嗎?當年曾經發表〈十二年國教真的是全民共識嗎?〉一文的教育學者被邀請擔任十二年國教的宣導團長之後,冷漠成為教育學術界另外一種回應。
一直到今天爭執的都是實施的技術問題,從來沒有看到任何一個主張實施十二年國教的學者提出完整的十二年教育內容,為什麼要延長?長期以來臺灣有太多的教育改革與課程改革,他們所預言的教育成果有哪一樣如同預期發生?把當年教育部委託學者完成許多「九年一貫課程研究」的論文拿來檢視就知道,接受九年一貫課程的學生程度有比以前更好嗎?很顯然對教育的不滿已經是另一種臺灣共識。
直至今日,所謂的十二年國教都在「免試方式與名額」上爭執,筆者更關心的是國人對此一議題的冷漠與無奈,甚至於連知識份子也都會「自反而縮」,不發言了。華勒斯坦早就說過,相對於許多馬克思主義的爭論者「我比較重視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運作?」他認為這個世界不外是同時進行「無產階級化」與「資產階級化」;甚至於不斷推動「無產階級化」的發展,其實勞動者本身就是主要的推動力。
筆者想說的是,許多教育改革者的理想乃是源自於對於當前教育現
況的不滿;主張十二年國教的部分人士也是懷有理想,就像當年提出教改普設大學與九年一貫課程者的初衷一樣,都是為了臺灣未來的好。很遺憾的是,如同海耶克在《到奴役之路》一書所提到的,許多計畫經濟的主張者很奇怪,為什麼當時他們所預期的事情都沒有發生?
有關十二年國教的爭議應該就此打住,「政策該轉彎就轉彎」,沒有什麼好丟臉的。國家提供高中職免費是既定政策,「羊毛出在羊身上」,沒有太多爭議。但是「免試」與否,就交給五都直轄市自己去決定吧!教育部必須重視宏觀面而不是枝節的部分;否則就好像:「大學國際化」政策只是大學的事,與當地政府沒有關係一樣離譜。如果吵到換了新部長還是沒有共識,那就不是人的問題了,十二年國教不應該匆促上路。(2012/3/8)
補註:十二年國教自103 年正式實施,由於制度設計不周,引起民怨。一直到104 年元月,台北地區與教育部仍然各持己見,沒有妥協。可見這是一個不成熟的教育政策。
歸去麥讀――堅持十二年國教是為了什麼?
爭議不斷的十二年國教,政府官員的理由毫無說服力,而且一變再變,令人懷疑這會不會是一場國家的災難。堅持要如期實施的理由是什麼?
其一,保住馬總統的顏面,「君無戲言」,「令出必行」。其二,保住高官的烏紗帽,有人以去留作賭注。其三,保住「全國教育會議」結論的正確性,因為該會議結論說:十二年國教是全民的共識。
先從「免費入學」而言,以全民的稅收支付高中職學費,倒不如直接補助低收入戶就好了,既然不屬於憲法上的「義務教育」,沒有「排富」的免費就學,在貧富差距嚴重的臺灣,談不上社會正義。
事實上,「十二年國教」的受惠者是誰?好像看不出來。到目前為止,考生與家長因為「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標準的爭議,引起的焦慮遠高於可能減少的負擔。除了考生與家長不領情之外,各國中又何嘗受惠?名堂百出的比序資料幾乎都給國中更多的工作壓力,不論是獎懲輕重、幹部安排、社團活動、服裝儀容、遲到早退等等,國中教師恐怕還沒有走出「九年一貫課程」的衝擊,現在又要面對另一波「退休潮」。
明星高中的反對也是意料中事,建國中學校長帶頭出來反對,算是給歷史一個交代。至於其他高中有沒有受惠?尤其是公私立高職與後段班高中,會因為十二年國教而「脫胎換骨」?恐怕沒有官員有能力承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請所有官員的小孩接受抽籤入學,以身作則,看看能不能出現「林書豪們」?
從高等教育來看,「十二年國教」有沒有幫助?「七分進大學」出現許多「大學學歷、國中程度」;將來實施「免試入學」,而且降低考試成績比序的比重,甚至於不排除「電腦抽籤」決定入學,臺語說「歸去麥讀」(乾脆不必讀了),在「九年國教」之後,直接由各大學推出「第二個九年一貫制」,包括:大學預科先修三年、本科四年、碩士兩年,一條龍「免試」服務,「一步到位」,皆大歡喜。
從一開始的「十二年國教」內容到今天政府的說詞比對,筆者的剪報千奇百怪,唯一不變的就是堅持如期實施十二年國教,其他都變了;就連當初支持政策的一些家長代表或民間人士,現在也意見很多。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沒有社會共識的政策,也是看不到受惠者的政策,更不是國際上共同在推行的政策。
「有夢最美」,十二年國教是不是全民共同的夢?「不比成績比手氣(抽籤)」的思維完全不是教育專業考量,教育部難道沒有更重要的教育問題要面對嗎?請馬總統與執政團隊三思。(2012/4/6)
謝謝建中的高一學生
根據報導,建中高一學生共40 位,在老師的指導之下,對3 千多位國中學生進行有關實施十二年國教的意見調查,結果有四成五願意繼續參加考試分發,有三成六反對免試入學,贊成免試入高中的只有一成二而已。
這一件事情令我對建國中學高一學生刮目相看,因為他們充分運用當前主流的實證主義思想,不以口水戰,而是直接訴諸國中學生,聽取他們的意見,沒有預設立場。
結果充分證明國中學生對於免試入高中的政策並不期待,也不領情,甚至於堅決反對。筆者非常佩服這一些高一學生科學與客觀的做法,他們的努力不但從中學到了東西,也提供我們社會另一樣重要的參考數據,那就是真正反映國中學生的意見;這是過去我們從來不曾聽說過的――因為我們都很有自信告訴他們:我們是不會害你們的,我們是
為你好的。
教育部長針對建國中學學生的報告結果反應,竟然是要與建中學生溝通,真的是令人匪夷所思。因為被調查的是3 千多位國中學生,建中學生並不需要溝通,而是需要鼓勵。因為事實證明其實過去官方的說法是不周全的。教育部長應該要找考生與家長溝通才對。
謝謝你們這一群建中的學生,你們真的很棒,因為你們不但為政府政策找尋解決問題的典範,也給針對十二年國教政策爭議不休的臺灣上了民主與寶貴的一課。(2012/4/15)(本文刊登於《聯合報》2012/4/16A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