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樹巷18號──這幢空了好多年的老房子,終於有神祕新鄰居要入住了!
「我們都很喜歡它現在的樣子,」班克斯先生苦惱的說,「每條巷子都該有間空房子。這樣大家才可以各自想像自己喜歡的鄰居就住在裡面——」
「我親愛的18號哇!」櫻樹巷裡每個鄰居都垂頭喪氣,捨不得各自幻想的好鄰居──有智慧的老人、經驗豐富的船長、柔聲哼歌的小女孩、馬戲團的小丑先生,以及蓋著蕾絲被的睡美人……
18號的前門開了一條縫,一個小小的身影探出來,小心翼翼的左顧右盼。他發現自己收到好多禮物──水果、木雕獨木舟、紙扇、西洋棋的國王皇后、兩根骨頭,就連瑪麗.包萍都難得的送上巧克力!櫻樹巷的鄰居們雖然失去了「空屋18號」,卻得到一個微笑男孩,時時敞開手臂祝福他們!
向東、向西,還是回家最甜蜜!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家,微笑男孩也要回到南方的家,而瑪麗.包萍的家究竟在哪裡?大油燈的火光照向瑪麗.包萍的臉龐,她微微露出一個神祕的微笑,答案,就要呼之欲出……
獻給各個年紀的「孩子」!--保母包萍系列
保母包萍回來了 奇幻文學經典中的經典!
只要有瑪麗.包萍在的地方,孩子們總說不清現實世界是如何融入幻想。讀者也是這樣──這正是好的奇幻文學指標。 ──紐約時報
原著風靡全球,長銷破千萬冊
經典改編電影、舞臺劇 引發包萍風潮
《保母包萍》是同時獻給大人和孩子的一部經典文學作品,100%童年滿足、100%自由想像、100%奇幻故事、100%美好閱讀經驗,絕對值得一讀再讀。
作者簡介:
【作者】P. L. 崔弗絲(P. L. Travers)
出生於澳洲,於1924年隻身前往英國,展開她的寫作生涯,在1996年逝世於倫敦。
P. L. 崔弗絲(1899-1996)身兼劇評家、旅遊散文家、書評家、講師,同時也是瑪麗.包萍的創造者。瑪麗.包萍作品包括《風吹來的瑪麗.包萍》(1934)、《瑪麗.包萍回來了》(1935)、《瑪麗.包萍的神祕禮物》(1943)、《瑪麗.包萍的奇幻公園》(1952)等。崔弗絲也撰寫其他童書與成人書,但最為讀者熟知的還是瑪麗.包萍這個角色。
【繪者】許書寧
愛畫畫,愛作夢的北港孩子。先後畢業於輔仁大學大傳系廣告組及大阪總合設計專門學校繪本科。作品曾獲關西美術文化展讀賣電視獎、STAEDTLER舉辦筆繪CD-R設計比賽入選,也曾入選青林文化「安徒生童話插畫創作獎」及2005年、2006年度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第六屆貓頭鷹愛家手繪書比賽二獎」等獎項。她的文字與圖象作品除了在報章雜誌以及書籍封面上可以見到外,主要的文圖出版作品有:《戀的芬多精》圖、《愛蓋章的國王》文圖、《半路遇上幸福》文圖、《天使的禮物》、《奇妙的耶穌》文等。
譯者簡介:
吳宜潔
臺大外文系畢業,英國瑞汀大學兒童文學碩士。曾任美國紐伯瑞金獎作家Linda Sue Park訪臺隨行口譯、臺北國際書展兒童館策展助理、基隆市文化局英語繪本講師。喜歡閱讀周圍的人,覺得平凡的事物裡裹著最深的奇幻。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偽倫敦》、《生存遊戲》、《失控的邏輯課》、《星期三戰爭》、《好心的大爺!幫幫忙!》、《玫瑰的繽紛日記》、《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合譯)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保母包萍要離去的時候,我更像班克斯一家的小孩子一樣,心中湧起不捨和感傷。《保母包萍》真是一本令人難忘的故事書。
——林良/知名兒童文學作家
瑪麗‧包萍照顧的孩子,會多一雙翅膀。
——林文寶/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保母包萍是童書的經典形像之一,也是跨世代的共同回憶!
——林世仁/兒童文學作家
包萍像風一樣吹進心頭,翻攪出所有天真的夢境……
——宋珮/中原大學人文教育學院講師
有魔法能看穿孩子心思,帶給孩子開心驚喜的保母包萍,像極了現代另類「巫婆」。
——洪文瓊/臺東大學語文研究所退休教授
若想要有一位又酷、又不過時,常讓你驚訝的朋友,請來找瑪麗.包萍。
——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發生在櫻樹巷十七號的故事,仍然是今天每個孩子的歡樂和夢想!
——桂文亞/作家‧兒童文學工作者
作者盼望的卻是藉女主角的形塑,來調整為人父母者改變對兒女的教養方式。
——張子樟/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臺北教育大學兼任教授
閱讀這故事會發覺;眼睛看得見的日常的世界,跟眼睛看不見的,另一個很大的世界,其實只是相鄰近而已。
——傅林統/兒童文學作家
分享想像成真的驚奇趣味,引領讀者跌入奇幻世界的懷抱中,這是一本小、大通吃的好書。
——蔡淑媖/新北市書香協會理事長
保母包萍像是有法力的巫婆,又像帶來快樂的耶誕老公公。
——嚴淑玲/誠品兒童書店店長
瑪麗.包萍系列迴響
「我們的老朋友瑪麗.包萍又回來了,要是你喜歡她的初次登場,千萬別錯過她的最新歷險……書裡有股難喻的魅力……異想天開、多愁善感,同時又幽默、充滿想像力、詩意、原創性。」——紐約晚報
「我【先前】稱讚她是『逗趣的新角色』,現在卻覺得《瑪麗.包萍的神秘禮物》更勝一籌──閃耀著魔法的育嬰術,那麼溫暖的懂得孩子的心。」——號角雜誌
「一貫的好作品。」——普洛維登司週日報
【網路推荐】
一本在網路上一再受到討論、回味的好書
◎很想問問有沒有人看過《保姆包萍》,這本書是很多年以前國語日報出版的,原文書應該不只一本,而是一套,但是我只看過《保姆包萍》這一本而已,有沒有人知道有哪家出版社有出這套書?
(網友/Suca)
◎那麼多幼年時看過的好書的回憶,令人連看到書名都令人懷念不已!可惜身在台灣的我,只能在回憶中垂涎三尺,原版原文書不易購得,也因為程度不足而受到限制,面對好書絕版的心聲,為什麼書商們都看不到、聽不到呢?
(網友/nonna)
◎這次放假又將國語日報社出版的《保母包萍》拿出來看,真的好喜歡!!請有人知道那裡可以買到「保姆包萍系列」嗎?
(網友/JBH)
◎小時候家裡也是有數十本國語日報出版的童書……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兒童文學傑作選,其中最愛的《保母包萍》都看了不下數十遍,看到書都爛了。
(網友/小仔)
◎我相當懷念許多的好書,像是國語日報出版的《保姆包萍》及《風吹來的保姆。我之前一直在尋找此書,卻總遍尋不著,好書絕對值得再版!
(網友/蠶)
名人推薦:保母包萍要離去的時候,我更像班克斯一家的小孩子一樣,心中湧起不捨和感傷。《保母包萍》真是一本令人難忘的故事書。
——林良/知名兒童文學作家
瑪麗‧包萍照顧的孩子,會多一雙翅膀。
——林文寶/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保母包萍是童書的經典形像之一,也是跨世代的共同回憶!
——林世仁/兒童文學作家
包萍像風一樣吹進心頭,翻攪出所有天真的夢境……
——宋珮/中原大學人文教育學院講師
有魔法能看穿孩子心思,帶給孩子開心驚喜的保母包萍,像極了現代另類「巫婆」。
——洪文瓊/臺東大學語文研究所退休...
章節試閱
瑪麗‧包萍與櫻樹巷18號
匡啷!茶杯在肥皂水裡碰了一下。布禮兒太太沾了一手亮晶晶的泡泡東摸西找,從肥皂水裡撈起兩塊碎片,「算了。」她想拼回去卻沒有辦法,「我想是別的地方需要它吧!」於是布禮兒太太把這兩片瓷塊扔進垃圾桶。上面有著交纏的玫瑰和勿忘我草圖案。
「哪裡?」麥可問,「哪裡會需要它?」他心想,哪會有人需要破杯子啊?真是愚蠢的想法!
「我怎麼知道?」布禮兒太太嘀咕,「不過是套句諺語罷了。好了,快去完成你的事。坐下來,免得摔壞東西。」
麥可坐在地板上,接過布禮兒太太遞過來的盤子。一邊嘆氣,一邊用茶巾擦乾盤子。
「不必擦到發亮,我們可沒這閒工夫。只要把盤子擦乾,疊成一堆就行了。」布禮兒太太建議麥可。
麥可坐在堆積如山的盤子旁邊,不得不做好這件事,心情一點也好不起來。
過了一會兒──麥可覺得像過了好幾年似的,大家出門回來了,又笑又叫,當然還一邊舔著甘草棒。珍遞給麥可一根,上面還有珍手心的餘溫。
「老板特別要我帶給你的。還有,路上有人把可可粉搞丟了。」
「有人?」瑪麗.包萍尖酸的說,「珍,提網袋的人是你呀!有人?還可能是誰呢?」
「或許,只是掉在公園裡。我去找找看,瑪麗.包萍。」
「不用了,丟就丟了。有人弄丟,就有人會撿到。再說,喝茶的時間到了。」瑪麗.包萍把孩子們趕下嬰兒車,催他們上樓。
一下子,孩子們已經圍著小孩房的桌子坐好,等著熱騰騰的吐司和蛋糕上桌。除了甘草棒以外,今天和往常大同小異。瑪麗.包萍的鸚鵡頭傘、一頂別著粉色玫瑰的帽子,和她的手套、手提包全都整齊擺好,孩子們乖乖的各就各位。瑪麗.包萍忙著打理她的午後差事,忙碌的身影像道有條不紊的旋風。
「每天都一樣嘛!」十七號房子一邊聽著熟悉的聲音、感受著熟悉的動作,一邊對自己說。
但是十七號房子錯了,因為在此同時,門鈴忽然響起來。
布禮兒太太手裡拿著一個黃色信封,急急忙忙衝進起居室,「有電報!」她激動的對班克斯太太宣布,「大概是你們的佛洛絲姑姑摔斷腿了,或者是什麼更糟的消息吧!我這個人就怕收到電報。」
班克斯太太用顫抖的雙手接過電報,她也怕。電報似乎專門捎來壞消息。她把信封翻過來翻過去。
「你不打開來看嗎?」布禮兒太太急著想知道最糟的答案。
「喔,我想我沒辦法一個人看,」班克斯太太說,「還是等我先生回家再看吧。再說,收信人寫的明明是他。你看──『櫻樹巷十七號,喬治.班克斯』。」
「萬一,信很緊急,你會後悔的。這封電報可能和大家都有關係。」布禮兒太太心不甘、情不願的走出去。她實在很想聽聽究竟是什麼壞消息。
那封電報倚著一張照片立在壁爐上,冷靜的守著自己的祕密。
班克斯太太看看信封,「說不定,」她信心滿滿的對自己說,「其實是好消息。布禮兒太太又不是什麼神算。」暗地裡,她實在希望班克斯先生今天能提早下班。
結果如班克斯太太所願,班克斯先生這天很早就回來了。
「我有消息要告訴你。」碰到在門口迎接的太太,班克斯先生沉重的說。
「我也有消息要告訴你。」班克斯太太說,「壁爐上有封電報。」
班克斯先生拿起黃色信封,立刻撕開來看。讀完上面的訊息,他忽然僵住了。
「別光顧著站在那裡呀,喬治!說話呀!是佛洛絲姑姑出什麼事了嗎?」班克斯太太忐忑不安的問。
「不是佛洛絲姑姑,她不發電報的。我念給你聽:『即將入住十八號,明天四點半抵達。帶魯堤一起。無須幫忙。』」班克斯先生停了一下,「最後一行署名──尤費米亞.安德魯。」
班克斯太太微微發出尖叫,「安德魯小姐!喔,真叫人不敢相信。我親愛的十八號哇!」
對班克斯太太來說,這個消息讓她終於要獨自面對所有的難題了!「還有魯堤!」她大喊,「是誰呀?」
「恐怕不是誰,而是什麼東西。大概是她的瓶瓶罐罐的藥吧。」班克斯先生在一張椅子上坐了下來,把頭埋進手裡。安德魯小姐是他小時候的家庭教師,雖然看上去和駱駝一樣壯碩,卻是個藥不離口,嚴厲又嚴格,規矩一大堆的女士,大家都叫她「恐怖至極的惡魔」。隔壁空房子曾裝滿他的夢想。現在,千萬人之中,即將要搬進來的人,竟然是她!
班克斯先生再看看電報,「無須幫忙。嗯,這倒幫了點忙。這樣就不必像上次那樣,才來住一下又忽然跑去南海,我們還特別為她在臥室裡生火。」
「真希望她待在那裡南海就好。」班克斯太太說,「但是,過來吧,親愛的,我們得把這個消息告訴孩子們。」
「真希望去南海的人是我。只要人不在這,哪裡都好!」
「喬治!別悶悶不樂了!」班克斯太太說。
「為什麼不行?要是一個男人不能在自己家裡悶悶不樂,請問他要上哪裡去悶悶不樂?」班克斯先生一邊重重嘆氣,一邊跟著太太走上階梯。這男人看起來,似乎是──他熟悉的世界頓時在他身邊開始崩毀。
小孩房正熱鬧沸騰。安娜貝爾拿著湯匙在餐桌上敲敲打打,約翰和芭芭拉這對雙胞胎努力想把對方擠下椅子,珍和麥可互搶最後一片吐司。
「這裡是小孩房還是猴子籠?」瑪麗.包萍用最嚴厲的聲音問。
「猴子……」麥可正準備要冒死回答,門突然打開了。
瑪麗‧包萍與櫻樹巷18號
匡啷!茶杯在肥皂水裡碰了一下。布禮兒太太沾了一手亮晶晶的泡泡東摸西找,從肥皂水裡撈起兩塊碎片,「算了。」她想拼回去卻沒有辦法,「我想是別的地方需要它吧!」於是布禮兒太太把這兩片瓷塊扔進垃圾桶。上面有著交纏的玫瑰和勿忘我草圖案。
「哪裡?」麥可問,「哪裡會需要它?」他心想,哪會有人需要破杯子啊?真是愚蠢的想法!
「我怎麼知道?」布禮兒太太嘀咕,「不過是套句諺語罷了。好了,快去完成你的事。坐下來,免得摔壞東西。」
麥可坐在地板上,接過布禮兒太太遞過來的盤子。一邊...
作者序
【繪者序】
十足的人性,加上十足的「仙女性」──瑪麗・包萍的不尋常魅力!
許書寧/作家‧本書插畫繪者
我相信,只要提起「保母包萍」四個字,許多和我擁有類似閱讀履歷的讀者們,一定會忍不住大聲尖叫。對於一群漸漸可以不靠注音認字,開始體會到閱讀樂趣的孩子們而言,有一套書,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陪伴角色。寫到這裡,我幾乎已經看見許多宛如擣蒜般拼命點頭的可愛臉孔了。大家一定知道我指的是「哪一套書」,也就是國語日報於1960到80年代間出版、細長外型宛如外國再生紙平裝書的經典翻譯名著。那些美麗的小書有著微微泛黃的書頁,翻起來會發出好聽的聲音,更可以透過薄薄的紙背,依稀見到隔頁的油墨痕跡。他們的名字,有《柳林中的風聲》、《魔衣櫥》、《蟋蟀、老鼠、貓》,也有《小女超人》、《布娃娃漫遊記》、《巧貓童話》,還有《萬能車》、《大謊話》、《三個小精靈》……等等。當然,更不會有人錯過《保母包萍》!
「保母包萍」究竟是誰?
故事得從多霧倫敦的某戶人家開始講起。櫻樹巷十七號的班克斯家,竟然在四個月內走掉了六個保母。看來,沒有人受得了那戶人家的四個頑皮孩子,就連他們的媽媽都頭痛欲裂、舉起雙手投降。可是,正當班克斯太太坐在客廳裡,苦著臉構思求才廣告時,門外卻不請自來地出現了一個人影。那人來得無聲無息,簡直就像承載著她的東風般,來無影,去無蹤。她的名字,就叫做「瑪麗・包萍」……
珍和麥可看見客人有一頭烏溜溜的黑髮----「真像木頭做的荷蘭娃娃。」珍低聲的說。而且她很瘦,手腳也很大,還有一對清澈的藍色小眼睛。
這位長得像荷蘭木偶的保母於登場的那一刻起,就完全擄獲了孩子們的心。她坐著樓梯把手「滑上樓」,又從空空的手提包裡接二連三地拿出所有不可能放得進去的東西。最有趣的是,雖然包萍能夠實現任何她願意做的事,作者崔弗絲(P. L. Travers)卻沒有將她筆下的神仙保母,勉強壓進童書史中經常出現的慣例模子中。保母包萍之所以與眾不同,正因為她既不像傳統的老婆婆魔女般和藹可親又樂善好施,也不像幾乎透明的精靈小仙女般不食人間煙火。這位隨風而來的瑪麗・包萍就和每一個人一樣,會餓會渴會發脾氣,帶著無比的自信與一點點兒虛榮心,也會在工作之餘要求休假,生活得腳踏實地。
我想,十足的人性,加上十足的「仙女性」,應該就是構成瑪麗・包萍不尋常魅力的原因之一吧。這套兒童文學史上的經典名著打從1934年誕生開始,就讓全世界的小朋友由衷相信,世界上真有這麼一位乘風而來的神仙保母,只要自己「渴望」得夠深,誰也說不準哪一天,她不會提著地毯做的手提包,腋下夾著鸚鵡頭雨傘,忽然出現在你家門口!
【繪者序】
十足的人性,加上十足的「仙女性」──瑪麗・包萍的不尋常魅力!
許書寧/作家‧本書插畫繪者
我相信,只要提起「保母包萍」四個字,許多和我擁有類似閱讀履歷的讀者們,一定會忍不住大聲尖叫。對於一群漸漸可以不靠注音認字,開始體會到閱讀樂趣的孩子們而言,有一套書,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陪伴角色。寫到這裡,我幾乎已經看見許多宛如擣蒜般拼命點頭的可愛臉孔了。大家一定知道我指的是「哪一套書」,也就是國語日報於1960到80年代間出版、細長外型宛如外國再生紙平裝書...